聚焦司法規則“軟聯通”推動高質量發展
1月9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廣東法院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白皮書》。2019年至2024年,全省法院共審結涉港澳案件11.1萬件,其中涉港案件9.5萬件、涉澳案件1.6萬件,約占全國法院的三分之二。
白皮書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分為五部分,分別是:構建司法保障大格局、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法治融合發展、打造跨境解紛優選地和凝聚法治建設共識。
白皮書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我國面向未來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戰略性舉措,承擔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重任,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嶄新實踐。近年來,廣東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先后發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個三年行動方案,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重點,以司法規則機制“軟聯通”為主抓手,深入推進粵港澳三地司法交流合作,為建設世界級的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和保障。
白皮書介紹,廣東法院堅持高站位強化統籌謀劃、高標準做實改革舉措、高水平構建特色司法保障體系,注重強化政策創新發展,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融合發展,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把做優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服務保障作為改革攻堅重點,圍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強審判機制新模式探索,推行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集中審理,先后發布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三年行動方案、服務保障南沙平臺建設意見等規范性制度文件14個,實施護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涉外審判、保護創新成果等20項重點任務、134項具體舉措,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圍繞持續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做實“軟聯通”,推進大灣區法治融合發展,白皮書顯示,廣東法院圍繞破解平行訴訟、域外送達、港澳證據審查、域外法查明等難題,出臺審理涉港澳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建成了匯集3萬多部域外法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查明平臺,探索在部分法院實施“港資港法港仲裁”“澳資澳法澳仲裁”,推行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集中審理,先后聘請109名港澳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深圳法院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法律規則銜接、完善國際法律服務和協作機制等2項創新舉措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向全國推廣,廣州南沙法院“N+4+2”粵港澳司法規則銜接機制獲評廣東自貿區最佳制度案例。
圍繞打造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中心,廣東高院與省司法廳等聯合簽署健全和完善跨境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備忘錄,建立全省統一的港澳特邀調解員名冊,聘請120名港澳特邀調解員參與跨境糾紛化解,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橫琴法院、深圳前海法院在全國率先開展吸納港澳調解組織為特邀調解組織試點。同時,廣東法院還以高質量司法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出臺全國首個數據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性文件,牽頭與省發改委等共15家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率先建立對侵犯知識產權嚴重失信行為的信用監管和懲戒機制,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簽署替代性爭議解決交流合作協議。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多元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入選國務院首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跨區域知識產權遠程訴訟平臺建設”經驗被寫入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集群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
來源 |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編輯 | 蔡 冰
校對 | 羅冠明
審核 | 侯 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