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一個習慣要多久?最有名的說法來自心理學家麥克斯威爾·馬爾茨:
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 21 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雖說并非所有人都能在 21 天里養成一個新習慣,但這三周時間,大抵是人類對新鮮事物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是非常寶貴的「適應期」體驗。
這兩年消費數碼領域的新事物很多,折疊屏手機是繞不開的品類,而提到折疊屏手機,前陣子亮相的華為Mate X6 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這次,愛范兒編輯部邀請了 5 位直板手機「鐵桿用戶」,他們曾經都是直板手機的擁躉,但也對折疊手機感到好奇。在過去的 21 天里,我們用華為Mate X6 替代了他們手里常用的直板手機,經過長達三周的體驗后,我們想搞清楚兩個問題:
- 折疊屏手機用起來怎么樣?
- 下一部手機,直板機用戶會考慮換成折疊屏嗎?
最開始的七天,大家對華為Mate X6 的體驗興趣點,都不謀而合地集中在了:外觀手感和內屏觀感。
折疊屏手機「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過去幾年大家對折疊手機的刻板印象——大屏雖好,可重達半斤。「磚頭」般的手感時刻刷著存在感,這是許多人割舍不了直板機的理由。
在這個「機不離手」的時代,好的手感,是手機走向銷量成功的第一步。
郭導是個閑不下來的人,周末只要天氣好,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海釣。對于郭導來說,一臺好用順手的手機必須滿足「重量」「厚度」「續航」的平衡,這也是他長期使用折疊屏的最直接、簡單的原因。
郭導說,以前沒怎么接觸過折疊屏,是因為覺得太重太厚了,不方便攜帶,而且經常出門在外,手機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又怕折疊屏容易被摔壞。
而華為Mate X6 不到 250g 的重量和輕薄機身,有著堪比大屏直板機的手感,讓郭導刮目相看。這也是他愿意一試的理由:折起來帶出去的時候,手感比肩直板機。
和室內運動不同,出海釣魚需要提前關注風浪、潮汐和天氣信息,這些往往會影響他們的釣魚體驗,甚至是出行決策。不過用直板機查看這些專業 App,總會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在一個界面上下滑動數十次都是常有的事兒。
華為Mate X6 有個好處,我一展開屏幕,App 也跟著展開了,同一個界面的信息量很多不用來回翻,看天氣日歷和地圖時,也一目了然。
如果說硬件規格是手機的地基,那么軟件體驗就是平地起高樓,高度取決于對硬件的適配程度。
折疊屏手機囿于屏幕比例,總會有兩邊留白的情況發生,原本是塊 8 寸大屏,但能看的面積也就 7 寸左右,和大屏直板機差不了多少。很多 app 都是暴力適配,直接拉伸放大畫面,省時省力。顯示面積上去了,但體驗未必能好多少。
很多對折疊屏手機望而卻步的朋友,就是對軟件適配抱有懷疑。攝影師奕旨,也是一名新晉股民,每天都在看大盤數據,確實對大屏有需求,但也希望適配能再好點:
以前用過折疊屏,內屏大是大,但要么就是畫面比例不太對,要么就是軟件沒有做適配,看著很不舒服,還不如直板機。
對他來說,華為Mate X6 體驗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適配確實更到位了。
拿大屏看股票的細節更清楚,不僅可以看到更多橫向的 K 線圖,而且也能看到很多縱向的同期指標。
刷小紅書、B 站時,大屏也能顯示多一列的信息流,刷起來效率能提升百分之二三十。
現在,像微信抖音、王者吃雞、淘寶拼多多等主流應用,都適配了原生鴻蒙系統,有著更優于直板機的大屏體驗。對于奕旨來說,折疊屏比起以前的直板機,優點很突出:折疊大屏看著不費眼睛。
這是因為華為Mate X6 支持升級原生鴻蒙系統,新的響應式布局能讓應用更加充分地適配不同形態的設備,把大屏該有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當硬件形態、系統交互和應用生態三位一體時,折疊屏手機的大屏優勢,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值得一提的是,對攝影有高要求的奕旨,也對華為Mate X6 的影像能力表示驚喜。在他的印象里,折疊屏手機為了控制體積,通常會在影像系統上進行妥協。但華為Mate X6 卻配備了紅楓原色攝像頭,展示出旗艦規格的影像能力,按下快門,所見即所得。
14 天體驗回訪,折疊大屏高效辦公
第二周,直板機用戶開始對折疊屏手機習以為常,也注意到了更多體驗上的細枝末節。
插畫師佩欣對手機的「美學」有著自己的研究:
這臺寰宇紅的素皮后蓋一點都不素,雖然用了紅色和亮銀兩個很顯眼、很張揚的顏色,但組合在一起卻十分和諧,也很沉穩,實機比官網效果圖好看很多。
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有系統的個性化定制能力。比如華為Mate X6 的「AI 時空穿越」功能——借助 AI 能力,可以自由定制自己的 AI 壁紙,不僅能選擇年齡段和性別,讓自己在少年和成年的形象里來回穿梭,每一次亮屏,人物的衣著和鎖屏背景都會變化:
而「空氣投籃」和「互動雨滴」等互動鎖屏主題也非常有趣,點亮手機就能玩起來。
在佩欣看來,這些交互雖小,卻是能讓手機顯得與眾不同,一下子就拉近了設備和人之間的距離。
雖然直板機的受眾更廣,也不挑人,但對于每天都要看大量文字、圖片和表格的朋友來說,大屏才是王道。小何是我們的運營編輯,自從她把直板機換成折疊屏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屏幕越大越爽。
她說直板機的確手感好,但在她的工作場景中,小屏幕經常會變成「絆腳石」。
特別是運營工作需要在多個應用間來回切換,小何說有時真的不想在路上掏出電腦,但沒辦法,屏幕空間太有限了。
在使用華為Mate X6 的這半個月里,她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下班回家也可以不帶電腦,折疊屏的大屏讓后臺數據顯示得很全,隨時隨地都能查看;群里面的表格發過來以前得找電腦才敢打開,現在隨手就點了,因為不怕看不清,也不怕看漏了。
用飛書看大項目的統計表格,幾千字的文案,用折疊屏真的舒服很多,而且更新之后的「全景多窗」功能,把本來就大的屏幕,又變大了很多。
專為華為Mate X6 內屏定制的「全景多窗」可以一次性打開三個應用,窗口大小隨意調整,主界面隨便切換。
開啟全景多窗后,相當于在你面前擺上一排虛擬三連屏,手機的尺寸在新功能的加持下進一步擴大。
「大屏」是折疊屏手機的天賦,如何用好這塊「大屏」,是擺在所有折疊屏手機面前的難題。而華為Mate X6 的「全景多窗」解決方案,顯然是一份不錯的答卷。
完成 21 天體驗計劃后,他們全都路轉粉了
當時間來到第 21 天,體驗者們的新鮮感已經成為習慣,而對于折疊屏手機的用法,他們也各有各的看法。
身為公司高管的波哥,每天都要看復雜的營收報表,省心和安全,是他對設備最基本的需求。
波哥在了解完華為Mate X6 后,決定深度體驗一下小藝 AI 功能,用了三個禮拜,他已經是 AI 超級個體的形狀。
全新的小藝文檔助手,不僅能快速摘要出文章的重要信息,還能根據總結同步生成一張腦圖,或者把文檔里的數據變成餅狀圖或直方圖,將文字信息可視化。
波哥說,在這 21 天的體驗里,他發現這些功能在工作場景非常實用,特別是開會的時候,比起以前給大家發一大篇文字,用小藝生成的腦圖和圖表簡單清晰,不僅省了人力,開會工作的效率也更高了。其實波哥以前也用過一些類似的生成式 AI 軟件:
我很不喜歡下載第三方的應用,不僅占內存,要用的時候還得點開,很麻煩。華為Mate X6 好在是自帶的,我一拖一拉,AI 功能自己就跳出來了,很方便。
語音喚醒小藝,查詢去往深圳的高鐵票
除了拖動,喚醒小藝其實還有很多方式:起床時,可以大聲叫小藝倒計時五分鐘讓你多睡會兒;身邊人多時,可以低聲跟小藝說查查明天去深圳的高鐵;開會時長按電源鍵或導航條,讓小藝提前幫你想一下周末的出行計劃;給朋友炫耀時,還能用指關節圈選,搜出明星穿搭的同款。
小藝的喚醒方式變多了,用戶和 AI 的距離就變得更近了,當觸達和使用 AI 的門檻降低的時候,也就是技術走向大眾的開始。
當 AI 和系統在純血鴻蒙相遇后,小藝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它可以自由穿梭在系統和三方應用之間,成為真正的系統級 AI 助手。
這三周的體驗,讓五位直板機擁躉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告訴愛范兒,深度的折疊屏手機體驗,讓他們路轉粉了,下一部手機會認真考慮這個選項。
21 天的體驗計劃,或許不足以讓他們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了解并用好折疊屏手機,對他們來說已經綽綽有余。
這也是觀察折疊屏手機市場的一份絕佳樣本,折疊屏手機面向的,是一個如同直板手機一樣廣闊的市場,因為有大量用戶仍像我們這次的體驗者一樣,對折疊屏手機仍固執己見。
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2019 年至今,折疊屏手機面向主流市場的試水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年。但至今對于主流用戶而言,折疊屏手機依舊是個新東西。
上個季度,IDC 的調研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1068 萬臺,同比增長 52.4%,雖說這與直板機的市場份額相比仍是九牛一毛,但這也意味著,打破刻板印象的折疊屏手機品類,將會是手機市場上新的增量。
在這個重要的拐點,華為用 Mate X6 讓折疊屏手機有了全新的體驗,當輕薄、耐用、便攜成為折疊屏手機的代名詞時,大屏和便利就成了華為折疊屏新的護城河。
誰說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到頭了呢?華為用了五年時間,逐個擊破折疊屏的缺點;我們通過 21 天的體驗計劃,全方位了解華為Mate X6 用技術創新帶來的全新體驗,消除了大家一直以來對折疊屏的誤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