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氏鰉(Huso dauricus),是鱘形目、鱘科、鰉屬軟骨魚類,物種起源于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是地球上僅存的兩種鰉魚之一。
達氏鰉為肉食性兇猛魚類,具有個體大、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等特點。其魚肉味道鮮美,脊椎骨、鼻骨等均為上等佳肴,魚子味道濃郁,特別是由鰉魚魚卵加工而成的“黑魚子醬”,經濟價值很高,有“黑珍珠”之譽。除此之外,達氏鰉還是長壽型魚類,平均壽命在40~50齡以上。
形態特征
該魚頭略呈三角形,吻長而較尖銳。頭部表面被有多數骨板。口下位,寬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須2對,內側的須稍在前方,外側的須較后。眼小,距吻端較近。左右鰓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骨板上有尖銳微彎的刺。身體其他部分光滑無鱗。尾鰭歪形,上葉長而尖。體表黑青色,兩側黃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黃色,側骨板黃褐色。
分布及生活習性
達氏鰉分布于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以及日本(北海道)。根據分布地區,達氏鰉可分為3個種群:一是黑龍江河口種群,二是黑龍江河道種群,三是鄂霍次克海與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種群。河口種群有淡水和半咸水兩種生態型。由于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原因,使達氏鰉的自然分布水域變得相當狹窄,中國達氏鰉全部種群幾乎只棲息在黑龍江干流,其他地方均已近絕跡。
達氏鰉為底棲肉食性魚類,性情兇猛,主動捕食能力強,在水中只要擺動尾鰭,張開大口,便可吞進幾千克重的魚。達氏鰉平時趴在流石上,顏色和江水一樣,別的魚飽食之后總是喜歡到涯下深水處休息,常常被達氏鰉吞食。達氏鰉一口可吃掉幾十條魚,飽了便晃動身體上浮,甩掉掛在身上的雜草和泥水沫子,被稱為“鰉魚甩涎子”。
前世今生
達氏鰉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其原始古樸的外形1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科研價值極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撫遠的達氏鰉——“撫遠鰉魚”。
撫遠市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被譽為“中國鱘鰉魚之鄉”和“中國大馬哈魚之鄉”,素有“淡水魚都”之城,這里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撫遠當地民謠:“季春風和,龍江百網喜撈黑金子;仲秋日麗,烏蘇千帆樂采紅珍珠”。
上世紀后期,黑龍江的達氏鰉自然資源急劇下降,2005年中國自然產量已不足10噸。為了保護已瀕臨滅絕的達氏鰉自然資源,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達氏鰉日益增長的需要,業界開展了達氏鰉的人工繁殖和養殖研究。黑龍江特產魚類研究所于1997年開始進行達氏鰉人工繁殖試驗研究,并于1999年人工繁殖首次獲得成功,共孵化達氏鰉魚苗49萬尾。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撫遠鰉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一起來關注未來24小時海況預報~
浙江海洋預報
1月10日20:00-1月11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預報
今天夜間,杭州灣是1.2到1.8米的輕到中浪,浙中、北海域是到2到3.2米的中到大浪,浙南海域是2.5到3.5米的大浪,到了明天下午,大面海域將會減小到1.4到2.2米的中浪的水平。
浙江所屬海域的海況稍差,小型船只出海請注意安全。
濱海旅游區預報
明天,5個濱海旅游區的浪高在1.2到1.5米之間,海況稍差,較適宜大家海上垂釣和游覽。
足不出戶了解更多海洋資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浙江海洋預報網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
/發布浙江海域海洋環境預報信息/
微信號 : zjhyy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