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4543字,閱讀時間11分鐘
回顧2024年,鄭州孫女士的遭遇代表了所有電動車主這一年的用車體驗:不幸中有幸,幸與不幸并存。
2024年11月底,河南鄭州某小區地下車庫內,多輛汽車起火,其中就有孫女士的大眾ID.3。會不會是自己的車自燃呢?孫女士有些害怕,畢竟損失慘重。
好在經過消防大隊、車企和電池廠商技術人員的現場檢驗,確定了大眾ID.3是被旁邊的電車引燃的,并由消防隊出具了火災事故認定書,孫女士也才長出了一口氣。
值得注意的一點,孫女士的那輛大眾ID.3雖然在經歷了兩小時燃燒后僅剩空殼,但其電池完好無損,還能正常放電。不止孫女士,多名大眾ID.3車主表示,這是2024年聽到的最好消息,因為他們選了一款安全的電車。
圖/大眾ID.3被引燃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不過,賠付問題又成了孫女士的煩心事。其多次向起火車輛所屬的保險公司及車企廠商進行索賠,但對方一直相互推諉責任。直到今天,賠付的問題還懸在空中。好在上汽大眾為孫女士提供了一輛全新的ID.3代步,才讓她在這個寒冬里繼續溫暖出行。
電車出行顯然已經成為眾多消費者的日常。據乘聯分會最新數據,2024年1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9.4%,較去年同期滲透率提升9.1個百分點。而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為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
毫無疑問,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更加繁榮,但繁榮的背后還藏著諸多隱憂。比如續航和補能焦慮、價格戰帶來的品質和服務滑坡、電池安全、智駕的夸大宣傳和某些車企“沒尊嚴”的離場等等,許多消費者終究是錯付了。
2025年已然到來,開電車的“幸與不幸”或許還將存在,但所有電動車主都渴望再多一些的幸運,能實現嗎?
1.被便利與焦慮“籠罩”的駕乘體驗
你的城市下雪了嗎?
多名來自北方地區的油車車主坦言,看雪很美,但下雪后開車出門一點也不美麗。“寧愿忍受寒風去坐地鐵或者公交也不愿意開自己的車出門,畢竟除了要預熱車子,還得手動除雪,那滋味別提多凍人。”
作為一名有著十年駕齡的老司機,方迅(化名)也曾有過為愛車手動除雪的體驗,但自從去年他將手里的那輛油車置換成理想L8后,就從為愛車“凍手”的日子里解脫了。
圖/理想L8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雨雪天氣出門,我一般會提前10分鐘通過理想汽車APP遠程打開除雪除霜功能,這樣基本等我上車時再配合雨刮器一刮就可以直接出發了,另外,L8的遠程開空調功能也讓我在上車時感受到溫暖。”
電車自動除雪等“基本操作”讓車主感受到了冬天的溫暖。然而,體驗著新能源車駕乘舒適性的消費者,其似乎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煩惱。
“2024年初自駕回湖北過春節時遇上了暴雪凍雨的極寒天氣,而電車在低溫狀態下根本不抗打,即使關閉了空調,也還是沒堅持多久就趴窩了,同段高速上肉眼可見趴窩的基本是電車。”
圖/2024年春節湖北極寒天氣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國慶出游,油車車主是堵在路上,我們電車車主是堵在服務區的充電站,排隊兩小時能順利充上電都算是快的。”
“買增程車的時候是為了避免長途出行的單一化補能焦慮,但現在只有200公里左右的純電續航真的有些太短,且30-40分鐘才能補能到80%的充電速度相比純電車型也過于慢了。”
2.“薅了的羊毛,終究是要還的”——產品質量縮水、續保難
2024年,車企價格戰的再升級、國家以舊換新力度的加大讓新能源車逐漸成為消費者買車時的優先選項。
12月初,95后王然(化名)將家中2016年購入的普拉多置換成了特斯拉ModelY長續航版。“當時長續航版不另加選配的價格是29.09萬元,我這輛ModelY算上置換費用和以舊換新的補貼,添了不到六萬元到手的,這放在以前燃油車時代根本是不可能的。”
圖/Model Y長續航版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而買了更低價位電車的消費者基本可以算是“無痛白嫖”。用舊車置換的錢交首付,用加油費還月供,輕輕松松“鳥槍換炮”。
消費者看似賺了市場便宜的背后,真相到底如何呢?有消費者發現,新能源車價格瘋狂下探的背后,是有潛在隱患的,部分車企為了維持整車利潤,不得不向造車成本“動刀”。
車質網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汽車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有29965起,占汽車總投訴量的超70%。
此外,一年比一年高的新能源汽車保費也讓消費者頭疼不已。
央廣網報道,2024年,有多名消費者反饋自己在購買車險時被騙,買了所謂的“統籌險”,而在這其中新能源車主占大多數。
圖/多家企業違規銷售“統籌險”
來源/人民日報 新能源觀截圖
《新能源觀》與諸多消費者的接觸中發現,新能源車主相較油車車主易上當的背后,是新能源車的投保難、投保貴。
“不出險情況下,燃油車保費一年比一年低,新能源車保費一年比一年高,我這輛新能源車目前一年的保費接近1萬元。”“電比油省的錢最終花在了保費上。”多名網友發文吐槽道。
3.電池安全引發的糟心事
相比較保費,電池安全顯然是廣大車主更為關注的。就像文章開頭提到孫女士所經歷的電車自燃事件,在2024年并非個例。新能源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同時,車輛自燃的新聞也在頻繁出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2024年11月,收到企業報告的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共計1730余例。
舉例來看,2024年7月16日,廣東廣州,一輛行駛中的零跑C16當街著火;8月8日,一輛行駛在路上的小鵬P7突然自燃;12月17日,深圳某商場地下停車場內的一輛長城魏牌 瑪奇朵突然起火……
圖/零跑、小鵬、長城起火事故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車主田卉(化名)坦言,“每每看到電車自燃事件就很擔心,畢竟我這輛新能源車的大多數用車場景都在接送孩子上下學。”
“冬天還好,夏天高溫那會兒開車出門真的很擔心,有種自己就坐在一個‘定時炸彈’上的感覺,下輛車我大概會放棄新能源。”零跑C16車主周先生(化名)如是說。
不可否認,電車自燃事件的發生是會讓消費者產生恐慌和擔憂的,而倘若消費者所駕駛的車輛恰好與自燃車型為同一品牌,可以預料其所感受到的惴惴不安是會比其他品牌車主更甚的。
事實上,與諸多消費者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自燃事件本身很擔憂,但對于自己所駕駛的新能源車卻表現出了絕對信任。
究其原因,似乎與其駕駛的車輛自誕生之日起便一直保持的“零自燃”記錄有關。
阿維塔11車主陳晨(化名)透露,她如今的踏實與當時買車時所下的功夫是直接掛鉤的。她在買車前不僅了解各新能源車型所屬的品牌,還對各個電池廠商及其旗下電池的質量表現情況了如指掌。
圖/阿維塔11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智己LS6長續航版車主鄭女士則表示,其在選車前并沒有對電池做太多功課,也不太懂電池品牌什么的,多少有些盲選意味。
圖/智己LS6 長續航版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8月份看到多起的自燃新聞時,挺害怕的,趕緊在網上普及了下自己所駕駛車輛的電池廠商,發現是寧德時代的,感覺還挺幸運。”
4.實用的高階智駕也有局限,無法真正代替人類
遙想幾年前,對于買新能源車的原因,大多數消費者脫口而出的答案還是“電比油省”。
如今,隨著高階智駕的到來,新能源車相較油車而言的另一絕對性優勢正在逐漸凸顯。
麥肯錫發布的《2024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是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受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甲子光年智庫發布的《2024自動駕駛行業報告》顯示,有54%的汽車消費者將智能化水平作為購車時的關鍵考量因素。
圖/消費者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多名新能源車主在使用了一段時間自家車的高價智駕功能后坦言道,“我經常跑長途,擁有一輛能在高速公路實現自動根據路況調整車速、保持車距,且能智能變道的車可太重要了,能緩解我超長時間高度緊繃的駕駛疲勞感。”
“像雨天、雪天這種極端惡劣天氣下,車輛又不得不跑在路上時,智能駕駛功能的配備明顯比人眼安全很多,能有效識別并避讓橫穿的車輛、行人和非機動車。”
但,高階智駕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潛在危險。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去年一整年,因過度依賴和信任車載智能駕駛功能出事故的新能源車主不在少數。
例如,2月26日下午,一輛新能源汽車突然停在了車流密集的杭金衢高速往衢州方向K228路段的第二車道上,事發后,經監控員確認,該車輛駕駛員因覺得有些疲倦,便在車輛駛入高速后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結果不知不覺睡著了。
圖/車主睡著后在杭金衢高速上減速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11月14日凌晨,相同的一幕發生在G60滬昆高速上,交警到場后發現因駕駛員開啟智能駕駛后長時間處于睡著狀態,系統判定過長時間未觸碰方向盤便在路面剎停了。
有一點需要強調,智駕事故不僅僅出現在駕駛員分神狀態下。據部分品牌的新能源車主反饋,其所駕駛的新能源車曾出現過突然智駕功能失靈現象。
一極越車主曾在網上發文稱,12月底,其駕駛車輛在北京六環路上行駛時,智能駕駛功能突然罷工了,且中控屏也處于花屏狀態。“當時嚇壞了,嘗試重啟了車輛多次都沒反應。”
5.圖一時新鮮,結果成了“絕版車”車主
如今,極越已經“爛尾”。盡管最新消息顯示,極越已成立了50人規模的售后維保及用戶溝通工作小組,但它切切實實地讓想要嘗鮮的車主嘗到了生活的苦。
攝影師林超(化名)是個新奇事物的狂熱愛好者,11月底,他將自己的愛車極越07提回了家。“選擇極越一方面是出于對蘿卜快跑出租車自動駕駛系統的好奇,而據說極越和它用的是一種自動駕駛方案,另一方面是對極越本身外觀設計風格的喜愛。”
圖/極越0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據林超透露,買之前,他父母是反對的,覺得這樣一個冷門品牌在售后方面肯定沒有特斯拉這種大品牌做得好。
12月初,極越倒閉消息的傳出,無疑讓林超的被打臉來得快了些。
“網上曝出極越CEO夏一平被員工圍堵在公司那會兒,我的車子還只有臨牌。”林超苦笑道。
林超及林超父母對極越未來售后的擔心在2025年一開年照進了現實。
近日,“極越無聲-我們發聲”公眾號發布的全體極越車主聯合公開信上表示,自2024年12月12日起,全國極越車主在車輛維修、零配件供應及車載系統穩定性上,面臨嚴重困擾,已對行車安全和車主權益構成實質性損害。
圖/全體極越車主聯合公開信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即便極越有了專門的團隊,但其能維持多久尚未可知。大概率,極越的車主也會像威馬、愛馳等車主一樣,在二手市場淘換零部件,來延續“絕版車”的生命。
而2024年為哪吒汽車個性化外觀買了單的那波消費者,其日子似乎也沒比極越車主好多少。
2025年1月6日,哪吒汽車官網癱瘓以及售后人員離職不再服務車主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隨后第一時間,哪吒汽車官方發文澄清了此事。但還有多少人看好哪吒汽車呢?
6.電車車主在2024年吃過的苦,2025年能規避嗎?
2024年過去了,有的車企落水了,有的上岸了,更多的還在奮力自救。2025年,受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的影響,車企間的競爭只會愈發殘酷。
乘聯分會發布的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預測顯示,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將達到1330萬輛,同比增長20%,滲透率達57%。
圖/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預測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基于此,車企想要繼續留在新能源市場且分得更多份額的“蛋糕”,就應盡快學會站在價格戰外看市場。
那么,何為“價格戰外”?
進一步聚焦市場后,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者作為新能源市場發展背后的關鍵“推手”,其需求的變化直接影響著車企的銷量。
回顧過去的2024年,多名消費者給出了自己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及期望。
“2024年上市的新車型讓人眼花繚亂,2025年希望車企別光顧著追求出新,產品力也得跟上,像續航、智能駕駛這些性能也得有實打實的提升。”
“性價比與品價比之間,品價比更重要,因此,車企還是應回歸到高品質上,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讓車輛的小毛病少一點,再少一點。”
“換個配件要等十多天的情況太讓人頭疼了,車企應盡快將配件供應的速度提上來。”
當然,電車安全性還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希望越來越多車企不要在電池成本上開源節流,都搭載質量過硬、口碑更好的電池,這樣以后買電車時就無須再為電池安全操心了,可以只憑個人喜好在車輛個性化、智能化方面做篩選。”
圖/消費者最關心的10個問題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百名消費者中有超一半消費者表示,在買電車時會主動向汽車銷售咨詢動力電池相關問題,而對于搭載中國第一動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電池的車型,其信賴度會明顯提升。
2025年的“價格戰”重燃,可以預見的是,先學會不讓消費者“吃苦”的車企,方可擁有繼續“出牌”的資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