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導讀
痛風的急性發作常常讓人猝不及防,疼痛難忍。別擔心,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六種應對急性痛風突發的有效方法,快收藏轉發,以備不時之需!
一、冷敷迅速止痛
當急性痛風發作時,迅速止痛是關鍵??梢試L試局部冷敷。每次 15-20 分鐘,能有效減輕疼痛和腫脹。冷敷的頻率適中,過于頻繁的冷敷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過度受冷,影響血液循環,反而不利炎癥消退。每隔幾分鐘可稍微移開冷敷物,讓皮膚恢復正常溫度后再進行下一次冷敷。
在實施冷敷時,還要注意保護皮膚??梢栽诒蚶涿砼c皮膚之間放置一個布層或塑料袋,以防止冰水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同時,冷敷后應避免立即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以免引起皮膚不適感。
二、泄鹽泡腳
瀉鹽(硫酸鎂)具有鎮靜、抗痙攣及消炎去腫的作用。患者可將腳放入硫酸鎂水中浸泡20-30分鐘,以緩解痛風癥狀。這種方法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減輕疼痛和炎癥。
瀉鹽的消炎去腫作用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尤為關鍵。痛風本質上是一種炎癥性疾病,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硫酸鎂能夠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有效減輕關節的腫脹和疼痛。
三、服用抗炎鎮痛藥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是痛風急性發作時常用藥物之一。這類藥物能夠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疼痛和腫脹。常見非甾體抗炎藥包括: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扶他林)、洛索洛芬鈉(樂松)、塞來昔布(西樂葆)、艾瑞昔布等。
急性痛風發作,關節處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這是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中引起的。若不及時控制,炎癥反應可能加劇,導致關節損害加重,疼痛難忍。因此,在發作初期及時使用抗炎鎮痛藥物是減輕患者痛苦、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
四、堿化尿液,維持酸堿平衡
在酸性環境中,尿酸容易形成結晶,沉積在腎臟或關節等部位,引發痛風發作。而通過服用碳酸氫鈉等堿性藥物,可以提高尿液的pH值,使其偏向堿性。在堿性環境中,尿酸的溶解度增加,更易于隨尿液排出體外,從而減少尿酸結晶的形成。
通過服用碳酸氫鈉等藥物來堿化尿液,有助于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促進尿酸的排泄。這種方法可以降低腎臟內尿酸結晶的形成風險,減輕腎臟損害,并間接緩解痛風癥狀。但需注意監測尿液pH值,維持在6.2-6.9之間為宜。
五、生姜或土豆片外敷
生姜具有溫熱的特性,常被用于中醫以驅散寒氣、促進血液循環。而蜂蜜則具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將生姜切成細末,與適量的蜂蜜混合均勻,涂抹在痛風發作的疼痛關節處,可能有助減輕局部疼痛和炎癥。
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抗炎和鎮痛的效果。將新鮮的土豆洗凈切片,直接敷在痛風疼痛的關節上,有助于緩解疼痛和腫脹。
六、適量喝點櫻桃汁
櫻桃汁中的抗氧化物和類黃酮具有抗炎作用,并且能夠減少尿酸的生成,從而減輕痛風引起的疼痛和炎癥。研究表明,每天飲用櫻桃汁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并顯著減輕關節疼痛。
每天飲用一杯新鮮的櫻桃汁,可以在早餐時或餐后飲用。但請注意,櫻桃汁應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使用,并不能完全替代正規的醫學治療。在飲用櫻桃汁的同時,仍需遵循醫生的指導進行綜合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