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種復雜且治療難度較大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治療過程中常常面臨高復發風險和治療效果不穩定等挑戰。
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這種疾病及其最新的研究進展,本期《愈·健》特別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白血病診療中心病區主任邱少偉教授,為我們深入解析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進展,通過與邱教授的深入對話,希望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病情。
急性白血病治療的最新進展
Q1:急性白血病的治療方式現在有哪些新進展?您如何看待這種治療方法的未來前景?
邱少偉教授:
在最近的美國血液學年會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進展成為了重點話題。
對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近年來的最大進展之一就是靶向藥物的應用。例如維奈克拉和Menin抑制劑的引入,給那些傳統化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靶向藥物通過特定靶向癌細胞的分子機制,能夠顯著提高緩解率,尤其是對于那些對傳統化療沒有響應的患者。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過去的治療方案主要依賴于化療和骨髓移植,而且有時候患者的療效并不是特別理想。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免疫治療,比如CD19-CD3貝林妥抗體、CD22單抗以及CAR-T細胞治療等方法被引入臨床,這些方法能夠與傳統化療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降低化療毒性。
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在原理上有所不同,因此也展現出不同的治療效果,與化療有互補效果,因此,兩種方法的聯合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一些情況下,患者通過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后,如果殘留水平下降的非常理想,可能不再需要進行骨髓移植,依然能夠取得長期生存。未來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的無移植方案將有望成為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新趨勢。
為了跟上國際前沿的治療進展,醫科院白血病診療中心積極主導或參與了大量臨床實驗,致力于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治療中。
急性髓系白血病復發的管理與治療方案
Q2: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復發的概率較高,能否請您為病友們講講團隊在預防疾病復發的治療探索以及對病友的幫助?
邱少偉教授: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種復發率較高的惡性疾病,因此治療后的維持管理尤為重要。
在常規化療結束后,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基因突變以及化療后的殘留水平將其分為不同的風險類別:高危、中危、低危類型。對于高危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是進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這是降低復發率的最佳辦法。
而對于中低危患者,可以推薦進行一定的維持治療。維持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去甲基化藥物,如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濱,或者同時聯合維奈克拉等靶向藥物。盡管這種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復發的可能性,但在延緩復發、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治療后,患者的隨訪管理同樣至關重要。在治療后的頭兩年,患者需要每三個月進行一次隨訪,評估治療效果,并通過骨髓穿刺等檢查手段監測是否有復發跡象。盡早發現問題,及時干預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治療兩年后,復發的概率會相對減少,但依然需要定期檢查,以確保長期穩定。
結語: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雖充滿挑戰,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患者面臨的治療選擇也在不斷增多。我們相信,科學的進步不僅能夠帶來更精準的治療,也能夠為患者和家屬帶來更多的信心與力量。
專家介紹
邱少偉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白血病診療中心病區主任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血液腫瘤中心訪問學者
天津市青年科技優秀人才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天津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Blood, J Clin Invest, Leukemia, Cancer Communications, Blood Cancer Journal等雜志發表SCI論文。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天津市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項目等;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醫科院創新工程等基金。
9.
10.
11.
內容來源 | 根據教授分享內容整理
排版 | 趙微
審核|邱少偉、賈冬雪、方玥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