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緬發牌員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演員王星的失蹤和獲救,在互聯網上激起了海嘯般的連鎖反應。
與“緬北”、“電詐”相關的詞條,依次涌上互聯網平臺的熱搜。
萬幸,他獲救了。
但一個冰冷的事實,再次被擺回了所有人的面前:
盤踞在緬北的電信詐騙和人口販賣系統,依舊在猖獗地運作著。
細究王星的遭遇,你會發現整個騙局都透著詭異的“專業性”。
2024年12月底,化名“顏十六”的導演在微信群里發布試鏡通知。他以中泰聯合投資動作片為噱頭,精準地抓住了年輕演員渴望“國際發展”的心理。
在“機會稍縱即逝”的催促下,王星放下戒備,一步步走進了這個精心設計的陷阱。騙子們對影視行業的了解程度令人驚訝,就連試鏡流程都做得真假難辨。
2025年1月2日晚9點,王星滿懷憧憬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次日凌晨2點,他降落在曼谷素萬那普機場。
一輛“劇組專車”接上他,一路穿過猜納府、甘烹碧府,直奔達府湄索。就在這里,他不知不覺地越過了邊境,從此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從接機到轉運,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密的計算,讓受害者根本看不出破綻。
在緬甸電詐園區的高樓里,他和另外49名同胞一起經歷了非人的折磨。
剃光頭發只是開端,所謂的“培訓”才是真正的地獄。他們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吃飯睡覺都被嚴密監控。犯罪集團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目的是把受害者變成聽話的“詐騙工具”。
直到1月6日傍晚,緬甸邊境衛隊將這群飽受摧殘的人救了出來。
不僅如此,“顏十六”的黑手還伸向了更多無辜者。
12月11日,21歲的燈光師小孫也落入了類似的圈套。這個經中間人介紹認識“顏十六”的年輕人,從杭州蕭山機場起飛后就失去了音信。十四天后,一通電話傳來他的哭聲,他已經被困在了緬甸的黑牢里。
犯罪團伙故意制造時間差,既讓家屬陷入絕望,也為贖金談判創造了機會。
更讓人感到心寒的是25歲模特楊澤琪的遭遇。
2024年12月20日,她在泰緬邊境突然失聯,至今已經十多天。在橫店影視圈里,不斷有人揭露,“顏十六”依然在尋找目標,甚至主動提出幫忙訂機票。
這群“職業獵手”太熟悉行業規則了,他們精通年輕人的心理,善于制造信任感,步步為營,讓人防不勝防。
坦白說,每次看到這樣的電詐案件,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詐騙,怎么升級的如此之快?
早些年的電信詐騙,不過是操著蹩腳普通話冒充公檢法。現在呢?簡直變成了一門“復合型學科”,就連金融精英都防不勝防。
就拿最近這波針對演藝圈的詐騙來說,騙子的“專業程度”簡直令人咋舌。他們像商業分析師一樣,會研究每個目標的社交平臺動態、求職記錄、消費數據,事無巨細地分析。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每個潛在目標做精準畫像,找到最容易突破的弱點。
王星的案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騙子不僅知道他去過泰國試鏡,甚至連劇組的行話都說得頭頭是道。整個騙局的劇本嚴絲合縫,環環相扣,讓人根本無法分辨真假。
這種“量身定制”的套路,就算再謹慎的人,也容易上當。
技術層面更是觸目驚心。
騙子們已經不屑于用改聲音、PS圖片這種低級手段了。Deepfake技術讓他們能夠完美地復制任何人的形象。
香港那起2億港元的詐騙案就是最好的例子,視頻會議中的“高管”全都是AI合成的,每個細節都做得天衣無縫。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詐騙,而是高科技犯罪。
最讓人頭疼的是,電詐已經演變成一個成熟的“黑色產業”。
從選定目標到實施詐騙,每個環節都有專門的團隊。就像一條流水線,每個環節都嚴絲合縫。這種專業化的分工,讓打擊工作難上加難。
如果回看整個產業鏈條,你會發現地理因素成了最大的保護傘。
就拿緬東的妙瓦底來說,這里就是一個天然的“犯罪天堂”。它遠離中緬邊境,卡在泰緬交界的三不管地帶,地形也十分復雜。這樣的地理條件,讓它成了電詐團伙完美的庇護所。
政治局勢同樣讓人無奈。
克倫民族軍控制著妙瓦底,6000人的武裝力量牢牢地把持著這片區域。緬甸中央政府管不到這里,泰國也只能袖手旁觀。在這種政治真空地帶,電詐團伙活動起來簡直毫無顧忌。
最可怕的是,這個“毒瘤”正在向全球擴散。
柬埔寨的情況和緬甸類似,菲律賓也已經淪陷。現在就連迪拜、格魯吉亞這些地方都變成了新的電詐基地。原因很簡單:要么是管理松散,要么是對中國免簽。
這場跨國犯罪,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那么,又是從何時起,國人這么容易受騙了?
在我看來,原因有二:
一、“隱形特權”的錯覺。
在東南亞,中文招牌隨處可見,華人面孔比比皆是, 很多人就以為會說中文就能橫著走,這種錯覺著實害人不淺。
前幾年港澳臺同胞上當了,現在大陸同胞又掉進同樣的坑。最近一個香港女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被“新加坡高薪工作”騙到緬甸。以為會說粵語在東南亞吃得開,結果毫無意外的失聯。
“隱形特權”的第二個錯覺,是把國內經驗套用到國外。
微信轉賬、掃碼支付在國內已成日常。朋友圈里的賺錢項目天天刷屏,這種熟悉感反而麻痹了警惕。去年有個留學生就是教訓,看到對方朋友圈“很正常”就輕信了,直接掃了二維碼,結果被騙得傾家蕩產。
最要命的第三個錯覺,迷信“語言優勢”。
很多人覺得自己是“文化輸出者”,有中文就能橫行。誰知這正中了犯罪分子的下懷。騙子抓住這種心理,特意布置中文環境,讓受害者放松警惕,覺得在哪都有安全感,實際已經成為甕中之鱉。
二、“夢想變現”的套路。
現在的年輕人,誰不想紅?
到國外拍視頻,輕松月入過萬,一些試戲還能走“國際化路線”。王星不就是被這個夢想騙去的嗎?
騙子太懂年輕人的軟肋了。快手、抖音上的“人生逆襲”故事看得人心癢。朝九晚五的生活誰愿意?他們就設計了完美陷阱:影視試鏡、網紅培訓、帶貨主播,動不動“三個月賺夠一年工資”,個個都富得像人生開掛。
仔細想想,這些圈套為什么能屢屢得手?就因為精準戳中了年輕人的痛點:
壓力大,工作沒出路,怕在朋友圈里落伍。
騙子研究透了這些焦慮,量身打造了“夢想變現”的套路。
我想說的是,不要存有任何僥幸心理,
危險的地方真的不要去,賺錢的路子有很多,不要冒這個險。
人販子最擅長的,就是偷偷觀察,然后一波帶走你。
現在的問題不是糾結誰騙了誰,而是關乎生死。
記住:活著,才有機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