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社工領域
融合賦能
佛山市博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前言
202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以下簡稱《社區矯正法》)正式實施,社區矯正工作的新局面隨著開啟,也為社會工作參與社區矯正的定位、參與形式、服務內容等提供了法理依據。《社區矯正法》進一步彰顯社區矯正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剛柔相濟治理原則,更加注重社區矯正對象社會關系修復和融入社會。
近年來,佛山博睿先后承接南海區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青少年幫扶、青少年普法宣教等多個項目。2023年,佛山博睿司法領域社工團隊堅守職業規范,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探索新時代司法社會工作發展模式。
在南海區司法局的統籌指導下,項目融合全區社區矯正機構和社會組織力量,整合區鎮(街)教育資源,探索本土教育矯正工作模式和品牌。自2023年起,持續統籌和深入推進南海區教育矯正“兩基一品”工作[ “兩基一品”工作指全區教育幫扶基地建設、教育矯正隊伍基礎建設和打造教育矯正“一鎮一品”;]。一是統籌和規范全區7個鎮(街)建立社區矯正“三個基地”[“三個基地”指教育培訓基地、公益活動基地和就業基地。]共22個,確保了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和公益活動能夠依托基地深入、有效開展各類豐富的活動。二是在全區范圍內動員和招募了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志愿者超1200人,動員全區超40名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促進匯聚和整合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力量。三是自2023年起,統籌帶領區鎮(街)參與教育矯正工作人員以沉浸式參與的方式深入基層,以活動觀摩、交流互鑒、項目推介和提煉總結等多形式,整合資源培育本土教育矯正品牌項目。
目前聯合全區七個司法所和三個社會工作機構,成功打造出桂城的“風信子”品牌項目做到對社矯對象從入矯、在矯到解矯三個階段的心理監測全覆蓋,建立了全周期的心理監測體系;獅山社區矯正“樹本·孝德”品牌項目,保證了“恒常+主題”的公益服務;西樵組建“藍天志愿服務隊”,規范志愿服務管理,促使社矯對象的正向轉變;九江結合當地地域文化和樂善精神,帶出“公益+”服務品牌,促進社矯對象通過感化教育、重融社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里水以行為養成訓練為抓手,重視社矯對象的心理行為訓練,鍛煉其心志、強化其伏法和服矯意識;丹灶與鎮內“雙百社工”互聯互動,創新多方協同幫扶,以多元化教育和多定點公益活動場所,打造“有為”丹灶教育矯正品牌;大瀝陽光社矯品牌模式通過心理矯治、公益幫扶和社區互助三個維度協同發力,為社矯對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導,助力社矯對象順利回歸社會。
2023年至2024年服務周期內,項目團隊協助監管人數超600人,協助監管人數超35%,其中建立檔案820人次,上門走訪5162人次,協助信息化核查近46.8萬人次,助力南海區社矯工作近三年再犯罪率都保持在2‰以下;協助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學習超18000人次,教育學習覆蓋率達100%,創新開設“司法社工風采”和“司法社工服務故事”專欄,并持續推出了35期,展現司法社工風采、講好司法社工故事,并轉發在市、區社區矯正司法行政工作群,以及新浪微博、網易等12個平臺,點擊率超三萬次。
項目連續七年評估等級均為“優秀”,服務周期內區局組織的四次季度考核中,100%項目成員評分為較好及以上,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得到用人單位和服務對象的肯定,獲評“2023年博睿優秀團隊獎”,1名同事榮獲“2023年南海區社工領域堅守獎”、1名同事榮獲“2023年博睿優秀社工”、2名同事榮獲“2023年博睿特殊貢獻獎”,項目主任撰寫的《佛山市南海區:“六嵌入”助推社區矯正社會工作發展》一文在國家級期刊《中國社會工作》(2024年2月)上刊登,南海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經驗得以在全國推廣,另一文章《司法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實踐探析》入選“2024 年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并受邀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