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樊籠,身赴塞外,眼望星河,“翻越”山?!?024年舞臺上的女性身影光彩奪目;舞臺劇創作者們以更勇敢的姿態、更成熟的思維和更寬闊的視野呈現女性覺醒,補全女性歷史,探索女性表達……
■ 范語晨
安靜的劇場中,一束追光亮起之時,角色的悲喜人生便在短短兩小時內,任憑演員們揮灑演繹,任由觀眾歡笑與唏噓。在諸多新藝術形式紛紛涌現的當下,這或許是舞臺劇依然牽動人心的魅力。
回望2024年上演的舞臺劇,我們會發現,那束追光越來越有意識地聚焦于女性身影,借此,我們洞見了更多女性的高光人生——或許是她早已驚艷世人的傳奇故事,或許是她未曾被關注的歲月波瀾,但都同樣成為過去一年涌入我們心底的溫柔與力量。
從話劇、舞劇到音樂劇,從經典重溫到先鋒表達,當我們細細梳理2024年舞臺劇中的女性故事時,不禁發現,戲劇創作者們對女性議題的關注之廣、戲劇作品激起的女性共鳴之深,都已然今非昔比。
重溫不變的經典,變化的女性視角
定期重排、重演的經典劇目,是舞臺上陪伴著一代代觀眾的老朋友。其中,以文學作品或歷史記載中的女性故事為藍本改編而成的劇作,隨著女性地位的變化、女性意識的覺醒,在每一次重演中都注入了不一樣的視角,激發著觀眾不一樣的解讀與思考。
“我要去把這身‘小鳥’的衣服脫掉。我的腦子從來沒像今晚這么清醒過?!边@句引起無數女性內心震動的臺詞,誕生于100多年前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筆下的《玩偶之家》。經由1914年中國首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在上海演出的“幕表戲”《玩偶之家》,以及1918年6月《新青年》推出的《易卜生專號》,娜拉出走的故事在中國觀眾中引發轟動,成為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的重要文化符號。
2024年歲末之時,由國家大劇院制作的話劇《玩偶之家》迎來了第十四輪演出,一個多世紀后的觀眾,仍被舞臺上娜拉的遭遇扣動心弦——在充滿溫馨氛圍的圣誕節,本以為自己婚姻幸福的娜拉,卻感受到了殘酷的冷意,她發現丈夫完全忽視自己的付出,在丈夫眼里,她不過是婚姻牢籠里的寵物。從啟幕到落幕,戲劇性的急轉直下之間,一個家庭已從溫馨走向決裂,娜拉選擇離開……
舞臺上,依然是充滿圣誕氛圍的布景裝飾,依然是耳熟能詳的情節沖突,而對于2024年觀看這部劇的觀眾而言,引發的思索已經更加現實、細膩。隨著近年來網絡媒介、文藝作品對女性困境的關注度日益增長,在各大社交媒體上觀眾發布的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觀眾對《玩偶之家》的觸動早已不止于如夢方醒之感,他們會談及2024年熱映的《出走的決心》,談及自己與身邊人的經歷,以一種更加清醒的態度,反觀婚姻生活中不平等的性別文化、不被看見的女性付出,并探討解決之道。我們驚喜地看到,經典的魅力是恒久的,它面對的觀眾,沒有停留在那個娜拉出走的晚上,而是從未停止成長的腳步。
充滿現實意味的社會問題劇長盛不衰,而同樣聚焦女性成長的德語音樂劇《蝴蝶夢》則憑借懸疑色彩與音樂設計引人注目?!逗麎簟返奈谋驹搭^是英國女作家達芙妮·杜穆里埃于1938年出版的暢銷小說,并因希區柯克改編的同名電影,為更多觀眾所熟知?!逗麎簟返囊魳穭“姹咀?006年在奧地利維也納雷蒙德劇院上演后備受好評。當重演數次的《蝴蝶夢》來到中國時,極富張力的音樂與絢麗的舞美已足夠吸睛,而音樂劇對女主角心理的細致刻畫,更令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女主人公“我”在結識了富有的紳士馬克西姆·德溫特后,在曼德雷莊園經歷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事件,逐漸從一個害羞、靦腆、缺乏安全感的少女轉變為一個堅強、自信的女性。在神秘的曼德雷莊園中,在音樂與美的震撼中,那一段“她永不屈服,沒人能戰勝她……”的歌詞,昭示著女主人公的蛻變時分。
將目光轉向中國本土敘事,2024年,聚焦歷史上傳奇女性故事的舞臺劇也帶來不少驚喜。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制作、孔德辛編導的民族舞劇《昭君出塞》便是其中一例。與歷史上或贊揚昭君和親之大義,或感慨昭君遠嫁之哀怨的兩種主導觀點不同,同為女性,編導孔德辛試圖跳出傳統文人墨客對昭君的第三視角評價,而是以昭君的感受為主體,重新解讀她的一生。
于是我們看到,這部舞劇的敘事聚焦于昭君數次命運轉變時復雜而微妙的心路歷程——《和親》《出塞》《賀婚》《寧邊》四幕舞劇如同一部自傳,將昭君身處漢宮的孤獨絕望,到與老單于漸生情感、對新生活產生期待,到老單于去世后決定從胡俗以靜境寧邊的一生向觀眾娓娓道來。舞劇看到了昭君的情懷與大義,看到了她為促進民族和睦而做出的巨大犧牲,但更動人的是呈現出了一個“昭君怨”之外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訴求的漢代女性。正如孔德辛所說:“我們要‘做’的,是一個鮮活的昭君,是她自己?!?/p>
尋找歷史裂隙中的星光點點
經典劇目的重溫之外,2024年舞臺劇喜人的變化還在于,創作者們開始有意識地尋找歷史中不被我們熟知的女性人物,依托并不全面的資料,盡力還原她們了不起的生命歷程,呈現歷史裂隙中的星光點點。
名滿天下的北宋“三蘇”向來是文學史上的佳話,以蘇東坡生平為題材的文藝再創作更是從未停止,僅2024年度的話劇領域便有《蘇堤春曉》《詩憶東坡》等重磅之作。四川人藝創排的話劇《蘇母》則將視角轉向觀眾有所耳聞卻并不熟知的蘇東坡母親程夫人。帷幕拉開,從歷史中走來的她,第一次走上舞臺中央,擁有了清晰的畫像。受限于特定的時代,蘇母雖出身大家,才華橫溢,但其生平故事仍然以“一個女人,嫁了一個男人,生了幾個孩子,過完了她的一生”為主旋律,令當代觀眾無限唏噓。但慶幸的是,這部話劇還是將相當大的敘事容量,給予了程夫人本身的人生光彩:程夫人在眉山一帶倡導讀書風氣,在學堂里親自給孩子們講授《后漢書》;她不認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規訓,也培養女兒蘇八娘讀書明理;更了不起的是,程夫人還展露出經商之才,她在紗縠行租下鋪面做綢緞生意,撐起了家庭的經濟大梁……在女子隱于歷史的年代,家中男子出仕報國、名垂青史,而程夫人卻連完整的姓名都無從查考。正因此,話劇《蘇母》的創作初心才愈顯寶貴。
面對長久以來“女性不適合科學研究”的偏見,2024年夏天出現在第九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上的《望星河》無疑是為女性價值正名的佳作。或許我們曾從歷史書上看到過清代女科學家王貞儀的名字,但對她的生平知之寥寥。借由青年新銳女導演王斯汀編劇、導演的這部話劇,我們了解到她在科學界的地位——200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王貞儀的名字命名了新的小行星“WangZhenyi”;2018年,《自然》將她列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科學家。我們震撼于她打破迷信、探求星河奧秘的短暫一生——在女子研習天文被視為離經叛道之舉的時代,王貞儀不懼世俗的眼光和規訓,研究天文原理,寫就了《經星辨》《日月五星隨天左旋論》《月食解》《地圓論》等天文著作;我們亦解鎖了她的故事浮出歷史水面的不易——話劇以王貞儀丈夫詹枚在她死后四處奔走出版亡妻著作為線索,向觀眾道出“重新看見王貞儀”的不易,她留存下來的著作在風雨中遺失,直到20世紀90年代她的成就才被學界重新發現……“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舞臺之上王貞儀于200多年前的吶喊,無疑是2024年震撼人心的女性高光時刻。
2024年給我們以激勵的女性,還來自話劇九人創作的《翻山海》。近年來,話劇九人的“民國知識分子”系列始終聚焦民國時期知識女性的覺醒,此次的《翻山海》跳出過去的“知識分子”視野,將目光落在了一所平凡的女校、一支不被看好的女籃隊伍——20世紀20年代,兩江女子師范學校以“開天辟地”的精神,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并在短短幾年中迅速成長,應邀走出國門,揚名海外。當女性活動的空間從書房、實驗室轉向運動場,女性蓬勃的生命能量便得以更加充分地釋放。漫畫媒介搭建出的實景籃球場上,女子籃球隊在不被看好的壓抑和不屈的拼搏中,令觀眾紛紛淚目。導演朱虹璇的解讀,為女性議題話劇的新方向做了注腳——“我們之前寫的女性,大部分都是一些靠著知識、才華去為自己爭得一定話語權的角色。但是這部劇是我們首次塑造能在自己的身體上尋求突破的女性。”汗水灑在舞臺上,女性之力,已“翻越”山海……
從被遮蔽的古代女性,到覺醒解放的近代女性,劇作者們當然沒有忘記正在綻放自我價值的新時代女性——音樂劇《東莞東》將舞臺交給了改革開放的女主角們,講述了農村姑娘王雪英在東莞打拼、創業的奮斗歷程;新編京劇《皿方罍》則以國寶皿方罍從海外回歸的過程為線索,講述了文博工作者鐘少鳴女士的心血與努力……歷史的微光點點,終聚攏成耀眼的光芒。
先鋒女性話題的實驗性表達
視角的更新、視野的突破、新題材的挖掘……女性話題舞臺劇留在2024年的驚喜還不止于此。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更具實驗性的先鋒表達,都令舞臺劇煥發出女性議題表達的全新可能。
當古典芭蕾與現代時尚相遇,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2024年春日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的舞劇《香奈兒傳奇》為觀眾奉上了一次成功的藝術融合實驗——作曲家伊利亞·杰穆茨基、編舞家尤里·波索霍夫、導演和編劇阿列克謝·弗蘭代蒂共同講述了時尚傳奇人物可可·香奈兒女士的一生和事業。舞臺上,被稱作“美神”芭蕾明星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身著香奈兒設計的黑衣白褲,古典的芭蕾姿態與干練的現代女裝相遇的剎那,其視覺沖擊力已令觀眾挪不開眼。而在“賽馬場”“愛”“工作室”“離別”“孤獨”等十個關鍵詞串聯起的篇章中,精彩的編舞動作、真實影像資料營造的舞臺氛圍,將香奈兒為時尚界帶來的顛覆性改變以及個人的情感歷程輕盈流暢地表達出來。在演員們游刃有余、飽含感情的舞步中,香奈兒女士一生所求的精神深深感染著觀眾——時尚可能是變動不居的潮流,而勇敢長出自己翅膀的自信與力量,則應是現代女性的精神與風格。
講述一場發生在明朝國子監的風波激蕩,竟也會有女性視角置入其中?話劇《國子監風波》的卡司一經發布,便調動起了觀眾十足的好奇心——話劇中的主要角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竟由一位女性京劇演員王中女反串,她一人分飾兩角,同時扮演朱元璋之妻馬皇后。舞臺上,深陷煩憂的朱元璋頻頻在夢境中與馬皇后相遇、對話,二人的內心世界與朝堂上的政治風云相交織,將人物心理的復雜性巧妙展現出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正是《國子監風波》做出大膽嘗試的靈感來源:歷史上,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變得孤獨、多疑且獨斷專行,他身上既有君王的冷酷決斷,也有著馬皇后的寬厚仁慈。于是,主創團隊決定讓“馬皇后”來反串朱元璋,讓權力掌握在女性手中,讓女性的影響走入舞臺。王中女以京劇老旦的功底,在兩種性別身份之間切換自如,觀眾看到了馬皇后的智慧與朱元璋的脆弱,并由此洞察傳統的文化規訓對男女兩性的壓迫。通過“女版朱元璋”的藝術創新,《國子監風波》不僅演繹出一部另類的明朝“職場風云錄”,也啟發著我們對性別身份的觀察和探討。
走出樊籠,身赴塞外,眼望星河,“翻越”山海……2024年舞臺上的女性身影光彩奪目;從重新詮釋經典故事,到搜尋歷史中被隱去的女性,再到新鮮表現形式的嘗試,舞臺劇創作者們以更勇敢的姿態、更成熟的思維和更寬闊的視野呈現女性覺醒,補全女性歷史,探索女性表達,女性主題劇作已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我們更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女性編劇、導演加入舞臺藝術的創作中,以先鋒的意識和敏銳的才思,為女性題材舞臺劇注入新的活力……
變幻的聚光燈,已照進2025——讓我們期待每一次的帷幕拉開,更多的女主角們走上舞臺中央,講述她們日漸豐盈的內心,堅定前行的步履,燦爛多彩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