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小腹脹痛不已……周女士每個月的那幾天都只能靠止痛藥勉強捱過去,一到下個月,痛經又“如期而至”。
其實,許多女性都有這樣的煩惱。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yī)婦科專家丘保潤介紹,中醫(yī)認為,痛經的病因病機可概括為“不榮則痛”或“不通則痛”,其證重在明辨寒、熱、虛、實。治療以止痛為核心,以調理胞宮、沖任氣血為主,經期重在調血止痛以治標,及時緩解疼痛,平素求因以治本。
01
痛經的原因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痛經通常有以下原因:氣滯、血瘀、寒凝、氣血虧損、濕熱等。
一、血瘀型痛經
多因經期受寒、產后惡露未盡或外傷等致瘀血內停,阻滯胞宮、沖任。其疼痛如刺,痛處固定不移,血塊排出后疼痛可稍有緩解。中醫(yī)用藥時注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像失笑散合桃紅四物湯,既能化瘀又兼顧養(yǎng)血,以防活血過度耗傷氣血。日常調養(yǎng)上,囑咐患者經期注意保暖,避免生冷食物,還可適當食用山楂、玫瑰花等具有一定活血功效的食材。
二、寒凝胞宮引發(fā)的痛經
在冬季或貪涼飲冷后尤為常見。寒邪客于下焦,血為寒凝,運行不暢。患者常感下腹冷痛,得熱痛減,月經量少、色暗有塊。中醫(yī)主張溫經散寒、暖宮止痛,常用方劑如溫經湯,溫煦胞宮的同時,驅寒逐濕。生活中,建議患者一年四季注意腹部、腰部保暖,每晚睡前熱水泡腳,加入艾葉、干姜等中藥泡腳包,可有效改善宮寒體質。
三、氣血虧損型痛經
多見于體弱、久病或過度勞累的女性。氣血不足,沖任失養(yǎng),不榮則痛,表現(xiàn)為經期或經后小腹隱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中醫(yī)以益氣養(yǎng)血、調經止痛為原則,八珍湯、歸脾湯是常用之方,還會依據(jù)患者個體差異酌加阿膠、桂圓等滋補佳品。日常提醒患者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食用紅棗、山藥、黑芝麻等補氣血食物。
四、濕熱蘊結導致的痛經
多因外感濕熱之邪或內生濕熱,蘊結胞宮、氣血受阻?;颊吒雇淳馨?,有灼熱感,經色暗紅、質稠有塊,且常伴帶下量多、色黃質黏等。中醫(yī)采用清熱除濕、化瘀止痛之法,選用清熱調血湯加減,同時告誡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私處干爽,飲食上少食辛辣油膩、甜膩食物,以防助濕生熱。
02
痛經怎么緩解
痛經的緩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定期進行適當?shù)纳眢w鍛煉,如快速走、游泳或瑜伽,可以提高身體的內啡肽水平,這是一種天然的鎮(zhèn)痛劑,有助于自然減緩疼痛。熱敷療法,如使用熱水袋或暖寶寶在腹部進行熱敷,能有效松弛子宮肌肉,緩解疼痛。飲食調節(jié)也很關鍵,保持均衡飲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和鎂的食物,如魚類、堅果和綠葉蔬菜,有助于改善痛經癥狀。心理疏導,尤其是對于情緒化痛經的女性,通過專業(yè)的情緒管理可以顯著改善癥狀。
物理療法中,瑜伽操和自行按摩是有效的緩解痛經的手段。瑜伽的特定姿勢,如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伸直,有助于放松腹部和背部肌肉。自行按摩則是通過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后用手輕輕按摩腹部來減輕疼痛。
在飲食和營養(yǎng)補充方面,補充礦物質如鈣、鉀和鎂,以及調節(jié)飲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不挑食、節(jié)食,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合理搭配蔬菜和水果,都是緩解痛經的有效方法。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yī)婦科專家丘保潤表示,中醫(yī)治療痛經主要通過中藥調理,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使用如當歸、川芎、白芍等中藥來調和氣血,驅除邪氣,改善痛經癥狀。
醫(yī)案
王某,女,29歲,2024年3月10日初診。
主訴:患者痛經,血塊多,拒按,末次月經:2024年2月21日。平素愛生氣,飲食、睡眠可。
中醫(yī)診斷:經行腹痛(瘀血阻滯證)。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處方:
益母草30g,雞血藤20g,桃仁10g,紅花10g,桂枝15g,酒川芎10g,當歸10g,黃芩10g,柴胡10g,元胡10g,小茴香10g,甘草10g,炒白芍15g。
患者訴此次月經期疼痛明顯好轉,血塊減少,予以經后方調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