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在2024年全國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總結會上,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向入選2024年“體質測定與科學健身指導典型案例”的10家單位頒發證書。其中,江蘇常州市體育醫療科研所(常州市體育醫院)選送的《國民體質測試對體衛融合慢病運動干預體系建設的促進作用》成功入選全國10個“體質測定與科學健身指導站典型案例”。
常州市體育醫療科研所此次能夠成功入選全國10個案例絕非偶然。2019年以來,常州市通過搭建“四中心十二門診六基地”的運動防治慢性病三級服務架構,確立“411”工作模式,組建了多支專業人才團隊,成為體衛融合常州模式的重要基石,在常州體衛融合慢病運動干預體系建設中,國民體質監測扮演了重要角色。
常州積極開展慢病運動干預以及常態化體質監測工作,已形成以11個省級以上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為龍頭,其他國民體質測定站(點)為基礎,市區聯動、城鄉一體的國民體質測定網絡。數據顯示,常州市體育醫療科研所每年完成慢病運動干預超20000人次。此外,每年收集常態化體質測試數據2000人次,并按照國家體質監測標準,每年在天寧、鐘樓、金壇、溧陽等地完成國民體質測試3200人次,實現了3-6周歲幼兒、20-59周歲成年人以及60-79周歲老年人等人群覆蓋;城鎮及農村人口區域覆蓋;體力與非體力勞動類型覆蓋的全面體質監測。
常州的做法是,在運動干預前后以及階段性評估期間進行國民體質監測。常州市體育醫療科研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收集身體圍度、血壓、身體成分、平衡、握力、肺活量、心肺功能等指標結果并留存數據,以便對慢病干預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進行階段性運動處方調整。國民體質測定數據與報告結果,使慢病會員更加清晰地了解運動對于身體的改善效果。”
以常州市鐘樓區五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開設了全省首家運動健康指導門診,利用大數據平臺對運動人員體質數據進行動態分析,通過國民體質監測以及日常運動數據檢測的結果,由專業團隊為慢病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運動方案,全程開展運動監測和指導服務,更好地滿足了廣大群眾對公眾體育服務的個性化、多層次需求。
在常州,像五星街道這樣的做法并非個例。數據顯示,從2019年開始,常州已累計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及超重肥胖等慢病人群提供運動干預近8萬人次。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三種慢病人群,依靠國民體質監測結果,由全科醫生、社會體育指導員、運動處方師組成專家團隊,為慢病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運動處方,確保每個處方都符合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態,并可以根據階段性體質測試結果對運動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同時將運動干預項目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方面還通過定期開展健康宣講、與各單位合作、為賽事提供保障等多種形式推進運動、促進健康業務擴展,力爭實現全方位促進全民健身,使國民體質監測和慢病運動促進工作獲得實效。據統計,每年定期前往常州市各街道及社區進行“運動健康大講堂”健康宣講,惠及六區一市5000余人,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市民對運動健康知識的需求。與此同時,常州市體育醫療科研所還與江南銀行、常州新北區級政府機關工會、有邁籃球俱樂部、常州市供電公司等簽署合作協議、提供體質監測服務與健身指導。另外,還承擔了中國網球巡回賽、羽毛球比賽、象棋協會比賽、籃球比賽、自行車比賽等各項賽事保障服務。該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多種形式推進運動促進健康業務擴展,力爭實現全方位促進全民健身,使國民體質監測和慢病運動促進工作獲得實效。”
常州市體育醫院將國民體質監測與慢病運動干預相結合的多樣化實踐,在慢病運動干預方面不斷優化,推動了當地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建立長期且完善的體質監測網絡、個性化運動干預方案以及多方位的公共健康宣講,使得常州市在慢病防治和促進全民健身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該負責人表示,“這種模式的推廣將有助于改善國民的整體健康狀況,引導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值得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與復制。”
編輯 呂翔 顧炎格 實習生 王瑤
目前1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