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收復臺灣省以外,我國還有4處島嶼急需收回,這些領土如果能夠重新回歸,我國的海洋戰略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擴充,綜合實力將邁上一個新高度,那么,這四處領土究竟位于哪里?對我國又有著怎樣特殊的戰略價值呢?
一、 庫頁島—中國曾經的第一大島
庫頁島位于亞洲大陸東北側,東臨鄂霍次克海,南隔韃靼海峽與大陸相望,該島呈南北狹長分布,形似一條魚,長約948公里,東西最寬處160公里,最窄處只有6公里,該島總面積7.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臺灣島的兩倍多。庫頁島歷史上曾是我國第一大島,除了庫頁島,該島還有著窟說、屈設、莫曳皆、骨嵬、苦夷等名字,都是不同朝代,對該島以及島上居民的稱呼,另外由于地處黑龍江出海口處,因此歷史上也曾被稱之為“黑龍嶼”。清朝曾專門設立三姓副都統衙門管理該島,屬于吉林將軍轄區,但1860年因沙俄迫使清朝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導致原本屬于我國的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領土被沙俄占據,其中便包括庫頁島,而在此之前,沙俄與日本便為占領庫頁島展開長期爭奪,1905年,日俄簽署《樸茨茅斯條約》,庫頁島還曾出現被一分為二由日俄兩國分別占據的局面。如今該島屬于俄羅斯,被叫做薩哈林島,是該國目前最大島嶼。
該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超140億噸,天然氣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島嶼的北部和大陸架區域,島嶼南部則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高達1億噸,另外該島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是俄羅斯重要的大馬哈魚產區。目前俄羅斯在島上擁有薩哈林1號和薩哈林2號兩個油氣開發項目,且日本均有參與,其中薩哈林2號年產天然氣能夠達到上千億立方米,其中約60%都流入了日本市場。
如果我國能夠重新收回庫頁島,我國東北地區將獲得一個巨大的能源供應基地,從而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二、 南沙群島—仍有多座島礁被四國占領
南沙群島是我國南海最南端群島,也是距離我國大陸最遠的領土,該群島北起雄南礁,南至立地暗沙,東抵海馬灘,西到萬安灘,海域總面積高達88.6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在南海領海總面積的42%,該群島西北、東北和南側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以及印尼等國家包圍,群島內島礁數量超230多個。該海域是我國最大的熱帶漁場,自古便有我國沿海漁民在此進行捕撈作業。同時海底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石油儲量高達350億噸,天然氣儲量8萬億立方米,包括曾母盆地、萬安盆地、禮樂盆地等多個油氣富集區,有著第二個波斯灣之稱。
另外,南沙群島地理位置也十分關鍵,這里處于越南金蘭灣與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軍事基地之間,是印度洋與太平洋溝通的重要通道,珠江口-新加坡、雅加達-香港-臺灣-韓國-日本-海參崴、新加坡-馬尼拉-關島-檀香山-美洲等多條國際航線在此交織,航運價值巨大。
但目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仍占據著我國南沙群島內多個島礁,其中越南占據最多,數量多達29個,其中包括鴻庥島、景宏島、安波沙洲、敦謙沙洲、南威島等,近年來,越南正在加速吹填非法占據的島礁,截止到2024年6月,越南在10個南沙島礁的新增面積已經達到280公頃,并試圖打造更多戰略支點,攫取南海資源。
菲律賓則占據著馬歡島、西月島、南鑰島、北子島、費信島、中業島,以及司令礁和雙黃沙洲8座島礁,自去年以來,菲律賓還曾多次擅闖仁愛礁、牛軛礁、仙賓礁,以及中沙的黃巖島,嚴重擾亂南海秩序。
馬來西亞則占據著5個島礁,分別是彈丸礁、光星礁、南海礁、簸箕礁、光星仔礁、以及榆亞暗沙,另外文萊占據著南通礁。
雖然目前仍有大量島礁被其他國家非法侵占,但我國在南海建有三大四小七座人工島,共同維護我國在南海的權益,隨著我國在南海布局的不斷優化,未來也將有更多島礁被收回。
三、 蘇巖礁—被韓國強占20余年
蘇巖礁地處東海,向西距離上海崇明島大約150海里,距離童島132海里,東北距離韓國濟州島大約82海里,該島礁是完全淹于水下的一塊礁石,南北長約1.8公里,東西寬1.4公里,面積只有2平方公里。該島礁屬于江蘇外海大陸架的延伸部分,地質上是東海海區的“海底丘陵”,屬于長江三角洲的一部分,該島礁與我國江蘇外海的麻菜珩、外磕腳,以及嵊泗列島東側的佘山島、雞骨礁、舟山群島東北側的童島,共同組成了我國東海的外圍島鏈。
蘇巖礁周圍海域自古便是我國沿海五省漁民的重要捕魚場所,我國對該島礁擁有明確主權,且上世紀50年代之前,日韓等國家都未提出過任何異議。
但1952年韓國卻私自將蘇巖礁劃入其海域范圍內,2001年還非法將其命名為離於島,并在蘇巖礁上私自搭建3600噸的海洋平臺,非法侵占該島礁。多年來,韓國在東海一直主張以所謂中間線原則劃分海區,試圖以蘇巖礁為支點獲得更多權益。
雖然蘇巖礁只是一個水下暗礁,但卻關系著我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且該島礁周圍海域還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漁業資源,收回后,還能夠為我國在東海的資源開發提供重要保障。
四、 琉球群島—被美日聯手控制
琉球群島地處日本九州島與我國臺灣島之間,成鏈狀將東海和菲律賓海分割,群島南北長1000多公里,主要由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琉球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五部分組成,陸地面積3611.08平方公里,該群島與我國在地緣關系基礎上建立了傳統的歷史淵源,歷史上該群島曾是一個獨立國家,因屬于東南亞與東北亞之間的重要貿易中轉站,因此有著“萬國津梁”之稱,早在1372年琉球群島便與我國建立了藩屬關系,并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1609年日本薩摩藩開始侵占琉球,迫使其向日本進貢,此時琉球王國處于“兩屬”狀態,此后日本開始了一步步侵占琉球的計劃,并最終在1879年宣布廢藩置縣,強行將琉球并入日本,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朝也因此失去了對琉球的發言權。二戰后,琉球群島交由國際社會托管,但美國為實施對中蘇的遏制,在1972年將琉球群島非法移交給日本,并以此作為支點建立所謂第一島鏈。該群島內的宮古海峽、吐噶喇海峽等水道,是我國船只進出太平洋的關鍵通道,如果能夠收回琉球群島,將有利于我國擴大在東海的戰略縱深,進一步提升在太平洋的海洋戰略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