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覽多元豐茂。
踩著探展的節(jié)奏,YOU成都一直步履不停。
毋庸置疑,策展角色正在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從傳統(tǒng)博物館到先鋒美術館,從社區(qū)咖啡館到街頭快閃,從大型商場聚落到策展型零售,策展鉆進不同尺度的場景,從幕后到主角,成為典型語言。
策展生態(tài)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它們將為城市帶來哪些改變?我們不敢貿然評論,正在試圖與不同維度的策展人聊聊天。
第七期,我們來到了成都博物館新展《重返貝克街·沉浸式福爾摩斯探案體驗展》,拜訪了本場展覽的策展人王立,講了講這個發(fā)生在博物館里的新故事。
這是一場注定顛覆的策展。
不僅在于它是成博首個沉浸式體驗展,還在于其主角是那個流傳了百年,至今鮮活、迷人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這個誕生于19世紀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筆下的經典人物形象,無疑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他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了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并影響了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蘿西·榭爾斯、約瑟芬·鐵伊、埃勒里·奎因在內的優(yōu)秀小說家。
作為一個十足的偵探迷,拿到這個項目時,王立是興奮的,但同時,她和團隊將面臨幾個不同以往的挑戰(zhàn)——
其一,按照故事發(fā)生地英國的標準,來自“福爾摩斯”時代的展品,幾乎都小于300年,還算不上文物,因此,這將是一場發(fā)生在博物館里的,由展品配合展覽敘事,沒有文物參與的展覽。
其二,以往的策展,大多圍繞展品講故事,而這一次,順序顛倒了過來,他們必須考慮如何在一個家喻戶曉,且已知既定結局的故事里玩出新花樣。
其三,這將是成博在“一館一策”政策及策展人制度下,探索市場化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它不可避免地牽扯到更為復雜的觀眾需求和輿論關系,同時涉及如何在提升體驗性的同時,強調博物館肩負的文化責任。
基于這些前提,王立和團隊開始著手一場耗時半年的策展旅程,他們甄選了9大經典案件作為串聯(lián),最終呈現(xiàn)出一個以“沉浸式”為特色的城市博物館探案空間。“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探索,于觀眾而言如此,我們亦是。”王立坦言。
王立
成都博物館交流宣傳部主任
四川省作協(xié)成員
不朽的名字。
一段傳奇,歷久彌新
“請問福爾摩斯先生在哪兒?”
“福爾摩斯有啥意思?你不如來看我,來,我們一起犯罪。”
成博四樓展廳里,身穿黑色風衣、頭戴紳士帽,手執(zhí)雨傘的“莫里亞蒂教授”正在和觀眾打趣。
*游走在“貝克街”的“莫里亞蒂教授”
作為一個鮮明的符號,他們身后的“貝克街221B”引起了偵探迷們的圍觀,似乎下一秒那扇門后便會鉆出熟悉的身影。
他們的神情,讓王立想起自己去倫敦貝克街拜訪時的樣子。“沒有一個偵探迷能抵擋福爾摩斯的魅力。”那時,她正在格拉斯哥大學讀研究生,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出演的《神探夏洛克》風靡全球,她便進入字幕組嘗試翻譯制作一些偵探類型的影視作品。
巧合的是,劇集的編劇之一史蒂文·莫法特是格大校友,當時回學校演講了兩次,這更加深了她的興趣。除此之外,王立還是個偵探小說創(chuàng)作者,早在念高中的時候,便開始在雜志上發(fā)表作品。
*貝克街221B場景還原
半年前,知道館里要做福爾摩斯的展覽,埋藏已久的偵探之火再次點燃,懷著激動的心情,她接下了這個案子。
然而,下一刻,她便意識到,福爾摩斯探案故事受眾雖廣,深刻的讀者卻少,“大部分人對它的了解都停留在福爾摩斯與華生兩個名字上,對于他們做了什么其實并不了解。”
斟酌之下,她和團隊決定在展廳里,用9個核心故事作為主要內容,邀請觀眾們重返19世紀倫敦貝克街。
而開啟這場傳奇“穿越”之前,她必須帶領觀眾回到那個名字——
福爾摩斯是誰?他是怎樣誕生的?
于是,一個被外化成郵局的序廳出現(xiàn)。
它像來自時間的使者,講述了作家故事和時代背景,雖體量有限,卻串聯(lián)出不可或缺的內在邏輯,即時代思潮造就了出類拔萃的作家,繼而誕生熠熠生光的角色。
*序廳
*序廳人物展柜
展柜里陳列了部分珍貴手稿、小說發(fā)表原版雜志及20世紀初的中譯本。與此同時,還有與福爾摩斯生活習慣及工作流程息息相關的服飾、小提琴、拳擊手套、打字機、顯微鏡等,甚至是他用來放煙草的手工鞋。
*《未知的邊緣》手稿
*國際象棋
就這樣,一個鮮活立體的大偵探形象逐漸顯現(xiàn),王立說,她試圖將這場展覽變成一次“閱讀理解”,期待觀眾們在玩樂中清晰地感知:
到底是怎樣重大的意義,使得這個由柯南·道爾創(chuàng)造的角色歷久彌新,成為不朽的傳奇。
真實的時代。
此時此刻,我在此地
而要完成這場“閱讀理解”,我們首先得忠于時代,重返19世紀末的倫敦。
彼時,正值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展迎來鼎盛時期,大機器生產被廣泛應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藝術審美各方面都得到高度發(fā)展,而與此同時,社會劇變也激化了一系列城市問題和社會矛盾。
可以說,繁榮和動蕩并存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征。
在回應這一特征時,王立在展廳里呈現(xiàn)了來自維多利亞時代的諸多標志性產物,它們既是代表工業(yè)文明的火車站、電話亭,也是飛奔在雨夜,彰顯階級身份的出租馬車……
而要聚合如此多的元素,突破次元壁塑造出一種感官上的“重返”,“沉浸式”成了破題的關鍵。
然而,“沉浸式”,這個近年來在營銷策略上被廣泛應用的概念,要真正實現(xiàn),卻并不簡單。
王立曾在英國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有過難忘的沉浸式體驗。它的原型來自于400年前的環(huán)球劇場,至今依然延續(xù)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觀看方式,以自然光線代替舞臺燈,觀眾站立觀看,目光與舞臺齊平,看戲時可以丟鋼镚為演員喝彩。
“完全就是一場觀眾與演員共建的大型真人秀。”王立回憶:“真正的沉浸式,其實并非單純依靠一束光影能夠達到的效果,而是一種‘此時此刻,我在此地’的感受。”
在她看來,它的核心要義是塑造一種信念感,即讓人相信“我就來自于這個時代”。
基于這樣的考慮,她和團隊一方面在技術與展陳設計上下功夫,在現(xiàn)場打造了十米巨幅裸眼3D,同時進行維多利亞時代貝克街街景和221B客廳還原,它們亮相的要求,是真實,且充滿細節(jié)。
比如電話亭,并非虛假的擺設,而是可以撥通的,肉鋪上掛著的肉,是那個時代英國人最愛吃的牛肉。
另一方面,有了街景的基礎上,NPC成了讓時代“活”起來的關鍵。王立和團隊選取了探案系列中的幾個重要角色:莫里亞蒂教授、哈德森太太、艾琳、貝克街小分隊;此外,展廳里的保安,都將化身“警探”。
*1829年,倫敦警察廳成立,并設偵探局,負責偵破罪行。英國作家狄更斯曾在小說中創(chuàng)作了第一個虛構的官方探長,美國作家愛倫·坡則創(chuàng)作出首位私家偵探。提醒各位出入貝克街的朋友,禁止爬馬車,否則將被警探抓回局子,同時,小心調皮貝克街小分隊“惡作劇”。
他們穿著符合時代特色及角色設定的服裝穿行街道,用特有的譯制腔和觀眾交談,一旦觸發(fā)關鍵詞匯,便會跳出特定回答。
很快,剛入場的觀眾發(fā)現(xiàn),剛剛還有點尷尬的自己,身份竟然已經絲滑過度為貝克街居民,而將他們包裹的,便是那個真實的時代。
經典的故事。
明暗交織,巧思落痕
有意思的是,雖然探案系列的重要角色們都華麗登場了,故事的兩個主角福爾摩斯和華生卻未露面。
這是王立的刻意為之。“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一名重度偵探迷,在她看來,任何具象化,對于兩位核心人物來說,都是一次冒險,不打破幻想的唯一方式,便是留白。
不過,在接下來的9個故事中,又處處有他們的身影。
柯南·道爾創(chuàng)作的福爾摩斯探案系列歷經長達40年的連載,包含4部長篇以及56個短篇小說,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福爾摩斯與華生的形象逐漸血肉豐滿。
細數他們經歷的案件,一共有60余件之多,展示了眾多高明的手法、離奇的死亡、叵測的詭計和復雜的人性。而如何在如此龐雜的體系中進行取舍是對策展人來說,是極大考驗。
雖然在此前,王立已經讀過福爾摩斯整個系列,但為了這次展覽,她又再次仔細閱讀了小說的英文原版,最后甄選出9大案件。
篩選標準主要基于兩大共性:
其一,它們大多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簽名》《斑點帶子案》《空屋》等;
其二,它們大多涉及經典犯罪模式和偵破手段,奠定了后世偵探題材的基本范式,比如密室犯罪、隔空毒殺、假死避險、身份偽裝、虛影殺人等。
除了案件場景還原,現(xiàn)場還設置了20余處互動裝置,邀請觀眾共同加入偵破過程,包括摩斯密碼、辨認足跡、判斷骨骼等等。
讓偵探迷興奮的是,在“偵破”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源自于原著中的小細節(jié)和小巧思。
比如,《血字研究》不僅還原了血字,也還原了墻上的指紋,《恐怖谷》部分,一道光打在門把手上,拉開,便是一陣心潮涌動。
王立談道:“和以往展覽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鼓勵觀眾上手摸,只要沒有放進展柜的東西,都可以嘗試觸碰,或者詢問路過的‘居民’們。”
她和團隊還特地為之生成了一張電子地圖,翻看它,便會發(fā)現(xiàn),展覽選取的場景幾乎都是案件最為核心的部分,或是關鍵情節(jié)處,或是對整個故事推進有著舉足輕重作用,它也幫助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墻面、氛圍營造處的巧思。
同時,遍布展廳的體驗互動裝置,也并非單純讓觀眾了解某種刑偵技能,而是配合序廳講述,體現(xiàn)了柯南·道爾撰寫偵探小說時,對科學的理解和運用;而我們熟悉的大偵探,其本身也是在熟悉并掌握了眾多領域的知識后,靠“實踐”而非過去常見的“靈光一現(xiàn)”進行一針見血的剖析。
當還原案件過程后,觀眾會發(fā)現(xiàn)一切有理有據。而作者巧妙之處則在于,他隱去了部分關鍵點,或將推理過程置后,從而大大提升了小說的可讀性和主角魅力。
這便是經典小說區(qū)別于一般小說的關鍵之一:適當的留白、回味,符合時代邏輯的描寫和超脫時代的意識相結合。
這也正是展覽中,策展團隊希望大家能感受到的重要之處,偵探小說除了情節(jié)的刺激和人物形象的獨特之外,更應成為從側面觀察時代生活,人們心理的理想想象場。“畢竟一般偵探小說里的主角都是時代生活中最極端的那一群呀。”王立笑道。
態(tài)度的詮釋。
探尋真相,沒有句點
展廳的最后,王立設置了兩扇門,每開一次,都是不同的場景,它不是一個句點,而是通往新探索的關卡,就像每一次打開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都會有瞬時的恍然大悟。
站在這些故事面前,王立對策展人身份也有了新認知,她比喻,進行這項工作的人,既是一個從事腦力勞動的故事講述者,也是一個付諸體力的“工程師”。
她談道:“它將充分考驗你各方面的調度能力,市場反饋、故事提煉等等,你需要在保證展品絕對安全,同時觀眾能夠充分理解文化內涵的情況下,作出一些態(tài)度詮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展覽的策展人來自于成博交流宣傳部,近年來,成博開始嘗試打破部門邊界,實行更為靈活的“策展人制度”,讓不同背景的博物館人,都有了主持展覽項目的機會。在“一館一策”政策下,這樣的嘗試空間得以擴大。
這在王立看來,是一種趨勢,畢竟,它將帶來更為活躍的內生動力,加深博物館和社會的紐帶連接,身處其中的觀眾,也將更有參與感。“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比以往更有權利來告訴博物館,‘我需要什么樣的展覽’,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不過,不論形式如何,博物館策展人的講述,終歸都將基于嚴密的知識文化體系和事實基調。
就像在這次的展覽中,王立與團隊為觀眾們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鮮活的偵探形象:
他是一位思維超群的天才,但同時也會為拳擊賽場上的失利而沮喪,他一方面看起來很冷漠,另一方面,對身邊的朋友又滿懷真誠。
他對案件真相的追尋,其實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雖然作者以敘詭式的“障眼法”使得他的破案過程看起來神乎其技,但撥開這層技巧,便會發(fā)現(xiàn)他的論斷都基于當時的科學進程。
正如王立所說:“縱使是天才,也有普通人的矛盾、掙扎和痛苦,也正是這些不完美,也讓他有血、有肉,成為不朽。”
對于一間城市博物館來說,成博此次交出的《重返貝克街·沉浸式福爾摩斯探案體驗展》無疑是一次創(chuàng)新。
雖然開展僅有10來天,但它讓王立認識到觀眾對于在博物館開啟探索式游樂的興趣,同時也為她帶來了一些展出內容與觀眾期待值的思考。
像探案展這樣基于大體量文本的展出,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閱讀基礎,她呼吁觀眾們:“千萬別覺得是來成博玩劇本殺,看完之后一定要回頭再好好讀一次這部小說喲。”
此外,這是一場正在生長的展覽,后期還將推出小小偵探團及各種研學活動,博物館的文創(chuàng)區(qū)及六樓咖啡館也正在閃現(xiàn)大偵探的身影,或來自維多利亞時代的精致生活方式。
最后,站在新的一年,她想對她追了十幾年的福爾摩斯和華生說,希望自己的偵探小說有一天也能寫得這么好,然后你倆結婚吧(bushi。
展覽信息
《重返貝克街·沉浸式福爾摩斯探案體驗展》
2024/12/27-2025/04/06(周一休)
成都博物館
成都博物館公眾號(40元起)
YOU成都粉絲福利
你了解夏洛克·福爾摩斯或其作者柯南·道爾嗎?
來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吧
將有機會獲得由成都博物館提供的
《重返貝克街·沉浸式福爾摩斯探案體驗展》
展覽門票1張
(周一閉館)
我們將在留言區(qū)抽取5名幸運鵝
每位贈送1張門票
福利公布時間
2025年1月15日
文明觀展「溫馨提示」
以前不讓摸
這次只要沒在展柜里隨便摸
馬車別爬,警探要抓
電話能打,郵箱可以塞紙條,門盡情開
還有記得多和NPC擺龍門陣
換著方式放心聊
我保證你不把天聊死
● ● ●
編輯丨牙尖兒
攝影丨成都博物館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丨YOU成都抖音
今日頭條丨一直播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