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歷史的產物
人人都在創造自己的歷史
今天是2025年1月10日,刊發一則1955年1月10日的官媒報道
標題:浙江師范學院教育系教師舉行座談會
繼續批判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觀點
本報訊 浙江師范學院教育系教師于1月6日繼續舉行批判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觀點的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鄭宗海教授就杜威如何到中國來宣傳實用主義的問題作了發言;趙冕教授就自己在對實用主義的批判中的學習心得作了發言;張文昌教授就杜威的教育學的反動性及其在中國教育界的影響作了發言;陳書教授著重檢查了在該系心理學教學中的資產階級唯心論觀點的反映;段錚教授分析了實用主義的方法論及其思想方法的反動本質。接著,助教金蕭和教育系四年級同學楊招棣、胡金禮、吳瑯榜等就目前該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了發言。
該系在和資產階級唯心論論思想進行斗爭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收獲。通過學習和討論,大家認識到杜威和胡適在中國推行實用主義,提倡什么「學校即生活」「教育救國論」等,其根本目的在于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大家也初步檢查了在教育學和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客觀主義、形式主義、興趣觀點和煩瑣的治學方法等資產階級唯心論觀點的反映。如在分析歷史事件時,往往只看見現象,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在講哲學史,對歷史上各派對哲學沒有做出正確的分析批判,沒有有力的揭示唯心論哲學的反動本質。甚至是哲學神秘化;在講道德教育時,沒有從階級觀點出發去分析資產階級道德觀和無產階級道德觀的本質的區別。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距離很大。在心理學教學上,不少老師夸大了培養人興趣的重要性,忽略了對階級斗爭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講個人生活細節較多,對人的社會生活,對于心理學的社會性、斗爭性等講得很少。此外,羅列材料、抓住枝節的非主觀的現象去研究社會生活的唯心論治學方法,也普遍存在。
通過座談,大家進一步認識到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在已獲得的成績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的批判胡適派的實用主義。厘清教育學中的資產階級唯心論思想,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刊于1955年1月10日省報頭版,當日報紙共二版。
這些資料來自我一位老同事,他做了個媒體歷史資料數據庫,可以查詢精細的報紙數字資料。你如果要查詢老祖先或自己的媒體報道,可以加我微信試試。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許多成功者,其祖輩要么是讀書人、紳士,要么是企業家地主。
當然,也有平民家庭出一雄杰,通過讀書等方式逆天改命,從而實現階層躍升。
舉凡發達國家,學生入學先講家傳,次學國史,為的是真正認識自己。
人是意義的動物,講述關于我們的世界、關系和自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系列,請點擊關注我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