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懿傳》中,乾隆的發妻孝賢皇后富察.瑯嬅,本就因獨子永琮夭折、愛女固倫和敬公主要和親蒙古而身體越來越差,但仍舊堅持陪同乾隆皇帝與太后一起南巡,最終因玫嬪(玫嬪誤以為是皇后害死了自己腹中的孩子)與嘉嬪的設計而落水,雖然被救了上來但是已經回天乏術,很快便病逝了。
這是劇中孝賢皇后的死因,其實不單影視劇中孝賢皇后是落水而死,而一些清朝的野史中也有孝賢皇后在南巡路上落水而死的說法:
據說孝賢皇后的兄長富察傅恒的妻子長得十分明艷動人,有一次乾隆陪同皇太后一起前往剛剛完工的圓明園游玩,后宮妃嬪、公主、朝廷命婦等也都陪同一起前往。乾隆在迎駕的人群中看到一位有著秋水般眼睛的麗人,一時間竟然竟然失了魂,心中想到:這人很是面熟,是誰的家眷?
但是守著眾人乾隆又不好意思問,待眾人給孝賢皇后請安的時候,孝賢皇后直接站起來走到這位麗人面前,握著她的手說到:嫂嫂來的早!
乾隆這才想起來,這位麗人是傅恒的妻子。
待到傍晚乾隆要跟皇太后、皇后一起返回皇宮時,皇后握著嫂嫂的手很是舍不得;其實更加舍不得是乾隆,總是忍不住回頭看。
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乾隆便將傅恒的妻子放在了心里。
很快便到了孝賢皇后的千秋節,皇太后下懿旨:為皇后開宴席祝壽。
乾隆得知消息后很是高興,對皇后說:明日是你的千秋節,何不將你的嫂嫂召入宮中暢飲?
皇后并不知乾隆的心思,便答道:嫂嫂明日自會前來,不必再召了。
到了次日皇后千秋節的時候,文武百官祝皇后千秋后,乾隆便來到皇后所在的坤寧宮,同妃嬪、公主以及朝廷命婦們一起宴飲,而傅恒夫人也在其中。
換上常服的傅夫人更加楚楚動人,沒多久皇后便已經大醉由宮女扶著回到寢宮休息;而傅夫人也在宮女的攙扶下在別殿休息,至于其他人則謝恩退去。而乾隆終于趁此機會溜進了傅夫人所在的寢宮,成就了好事。
等到第二天皇后得知了這件事情,看到嫂嫂后帶有醋意的說道:恭喜嫂嫂了。
傅夫人臉一熱,匆匆告辭回了府邸。
從那時候開始皇后見到乾隆后便沒有了以前的溫柔,而乾隆雖然心有愧疚,但是還是對傅夫人念念不忘。然而禍不單行,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夭折,乾隆已經將其秘定為皇儲,永璉的死讓皇后更加痛恨乾隆。乾隆將永璉追封為端慧太子,并且好生勸說皇后若是再得嫡子必定立為太子。
皇后這才回心轉意,幾年后生下了永琮。
然而永琮兩歲便得天花夭折,皇后十分傷心;乾隆便想要帶著皇后一起東巡,來讓皇后散散心,忘記失子之痛。而負責東巡的領侍衛內大臣便是皇后的兄長傅恒,有一日傅恒來見妹妹,告訴了妹妹自己的妻子所生的兒子福康安很可能是乾隆的孩子。
聽到這個消息后,皇后十分生氣,不僅痛恨皇上與嫂嫂,還痛恨自己的胞兄懦弱。
待船到德州地界的時候,皇后同乾隆發生了爭執,乾隆一巴掌打在了皇后的臉上。
失去理智的皇后直奔后艙,跳入了水中。
而乾隆醒悟過來后緊隨其后,但是為時已晚,皇后被救上來的時候已經沒了氣息。
乾隆為皇后大辦了喪事,將其追封為孝賢皇后。
但實際上,孝賢皇后并非投水而死,這樣的說法也僅出現在野史或者影視劇中。傅恒也不是孝賢皇后的兄長,而是幼弟;孝賢皇后是在南巡的路上病逝的。
那么,為何會有孝賢皇后落水而死這樣的說法呢?
這樣說法的來源,很可能跟乾隆一位不得寵的妃嬪——誠嬪有關系,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出身勛貴家族—弘毅公家族
乾隆誠嬪鈕祜祿氏出身的家族——弘毅公家族,絲毫不比孝賢皇后所在的家族要差,甚至在乾隆朝之前弘毅公家族比孝賢皇后的母族——沙濟富察氏一族還要顯赫。畢竟弘毅公家族的始祖額亦都不僅是戰功赫赫、配享太廟的功臣,而且先后娶太祖皇帝的堂姐(武功郡王的女兒郡主)、太祖皇帝的第四女穆庫什公主為妻,額亦都第八子圖爾格憑戰功,不僅被封二等公,而且跟父親一起配享太廟;單這一點便可想而知弘毅公家族的顯赫程度。
而弘毅公家族到了康熙一朝時,更是顯赫:
額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穆庫什公主所生)位居康熙朝初期四位輔政大臣第三位;
康熙的繼后孝昭仁皇后是遏必隆的女兒
康熙十阿哥胤?的生母溫僖貴妃,是孝昭仁皇后的同母妹妹
康熙的后宮中還有一位庶妃鈕祜祿氏,是孝昭仁皇后的異母姐姐
而輔政大臣遏必隆,便是誠嬪的高祖父;
康熙的孝昭仁皇后,按照輩分的話是誠嬪的姑曾祖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遏必隆雖然生有七個兒子,但是只有第七子阿靈阿是遏必隆嫡子,遏必隆三繼福晉巴雅圖氏所生。而阿靈阿,便是誠嬪的曾祖父。
作為遏必隆唯一的嫡子,很快便從孝昭仁皇后的同母弟法喀手里得到了家族世襲的果毅公爵位,而且還娶了康熙德妃庶出的妹妹烏雅氏為妻。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德妃不僅是康熙的寵妃,而且還是皇四子胤禛的生母。胤禛登基后,德妃便被尊為皇太后,死后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后,與康熙合葬景陵地宮。
阿靈阿的妻子烏雅氏,雖然是孝恭仁皇后庶出的妹妹,但也是雍正名正言順的姨母。而且烏雅氏先后為阿靈阿生四子三女,其中次女指婚給了康熙第十七子胤禮為嫡福晉。
也就是說,誠嬪的曾祖父是康熙岳父遏必隆唯一的嫡子,誠嬪曾祖父是雍正親姨母,其出身可謂是十分顯赫。
然而雍正一朝時,誠嬪的家族卻遭難,不僅被踢出鈕祜祿氏宗籍,而且被貶入辛者庫為奴,流放煙瘴之地。而雍正之所以對誠嬪的家族如此絕情,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康熙一朝時的九子奪嫡之爭。
因曾祖父全族被貶入辛者庫為奴
康熙四十七年時,康熙將嫡次子胤礽的太子之位廢掉,如此一來皇太子之位空虛,眾位年長的皇子便開始不安分想要謀奪儲君之位。其實在胤礽被廢之前,便已經有皇子按捺不住,覬覦皇太子之位,只是皇太子之位上有孝誠仁皇后所生的嫡次子胤礽在,這些覬覦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即便是再有野心,也不敢太造次。
但是胤礽被廢,頗有野心的皇子自然不開始想盡各種辦法謀奪儲君之位。
而野心最為明顯的,便是惠妃所生的皇長子胤褆,畢竟最為年長;
除此之外,還有良妃所生、惠妃撫養長大的皇八子胤禩,在朝中的威望最高,人稱“八賢王”。
皇長子胤褆因鎮魘太子之事暴露而被康熙幽禁,自此再沒有自由;而胤禩雖然也被幽禁,但是沒多久便重歸自由;而且即便是胤禩被幽禁,仍舊是滿朝大多數臣子都希望的儲君。在康熙讓群臣推薦新太子人選時,大多都支持皇八子胤禩。
而其中很關鍵的一位朝臣,便是鈕祜祿.阿靈阿。
此時的阿靈阿不僅是康熙的寵臣,承襲一等公爵位,而且位至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以及火器營的事務,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位極人臣。
阿靈阿不僅支持胤禩為新太子,而且還是八爺黨最為關鍵的臣子,為胤禩奪嫡做了很多事情。
為此阿靈阿,而成為皇四子胤禛最為痛恨的臣子之一。
康熙五十五年時,阿靈阿病逝。
誠嬪的曾祖父阿靈阿病逝后,其祖父、阿靈阿的次子阿爾松阿降襲二等公爵。
阿爾松阿作為遏必隆的嫡孫,在康熙一朝時的仕途還是很順遂的,位至領侍衛內大臣,并且兼管火器營事務。
然而阿爾松阿作為阿靈阿繼承家業的兒子,自然跟其父阿靈阿一個心思:支持皇八子胤禩為新帝。為此阿爾松阿也得罪了皇四子胤禛,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后,傳位昭書上寫的很清楚:傳位于四阿哥胤禛;而非十四阿哥胤禵或者八阿哥胤禩。
就這樣,雍正帝登基。
雍正帝雖然坐到了皇位上,但這并不意味著九子奪嫡已經徹底結束。
雍正帝奪嫡的宿敵八爺黨,仍舊活躍在朝堂之上,而且威望頗高。
為了盡快坐穩皇位,也為了讓奪嫡的宿敵們放松警惕,雍正帝將八弟胤禩直接晉封為和碩廉親王,并且讓其位列總理事務大臣之一。至于雍正帝的同母弟、戰功赫赫的“大將軍王”胤禵,則是被召回京城軟禁在景陵;而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阿爾松阿被雍正帝授予刑部尚書。
在雍正帝慢慢坐穩皇位的同時,也開始著手除掉那些康熙朝時堅決支持皇八子胤禩或者皇十四子胤禵的臣子或者兄弟們:
佟國綱的長子鄂倫岱,在雍正三年二月,被發往奉天;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嫡長子褚英的三世孫、貝勒蘇努,雍正二年五月被革爵,全家發往山西;次年其子孫皆被廢為庶人;
皇九子胤禟的女婿納蘭永福(納蘭明珠的孫兒)因支持胤禩胤禵爭奪皇位,被雍正帝革職;
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誠嬪的曾祖父雖然已經去世五六年的時間,但仍舊被雍正帝所惡,稱與其有“不共戴天之仇”,將其墓碑上的字改為:
“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
雖然阿靈阿已經去世,但是他的三個兒子尚且在世,雍正帝隨即便下旨:
阿靈阿長子阿爾本阿,也就是誠嬪的大伯祖,被籍沒家產,與妻子皆被踢出鈕祜祿氏族譜,并入包衣為奴;
阿靈阿的次子阿爾松阿,也就是誠嬪的祖父,被革職發往盛京;雍正四年胤禩與胤禟先后被幽禁而死的時候,阿爾松阿被處斬,至于阿爾松阿的家人原本是發往寧古塔,后改為流放煙瘴之地;不僅如此其家人全部踢出鈕祜祿氏族譜,入辛者庫為奴;
阿靈阿第四子,也就是誠嬪的叔祖,與家人一起發往寧夏。
就這樣,誠嬪的家族(遏必隆家族中阿靈阿這一支)全部遭難,沒有被處死的全部被流放。
不過很幸運的,乾隆皇帝繼位后,乾隆元年下旨,將阿靈阿的后代赦出包衣,并且由一等公訥親(阿靈阿六哥尹德的次子)接回京城歸宗。
就這樣誠嬪的家族在被流放10年后,終于再次回到京城,入家族的族譜,恢復旗人的身份。
正是因為乾隆對誠嬪家族(阿靈阿這一支)的寬恕,讓誠嬪有機會參加八旗選秀,入宮為后妃。
入宮為后妃
誠嬪的家人回到京城后,重新住在了弘毅公公爵府邸;但此時的公爵府早已換了主人,是誠嬪的堂叔祖訥親(遏必隆第六子尹德這一脈)。可以說此時的誠嬪家族,雖然得以重新回到京城,但是經歷雍正一朝后,家族的勢力(阿靈阿這一脈)早已衰微,沒有了康熙朝時的盛況。
(下文將誠嬪稱之為鈕祜祿氏)
不過鈕祜祿氏還是很幸運的,并沒有在家族被流放的時候出生,沒有經歷被流放的日子。
乾隆二十二年,鈕祜祿氏以“蘭貴人”的身份入宮。
按照大清秀女入宮的年紀(13-17歲),鈕祜祿氏應當是在乾隆五年之后出生的,此時鈕祜祿氏的家族已經回到京城幾年的時間了。其傅穆克登也得以入仕,為二等侍衛兼佐領。
鈕祜祿氏只能算是乾隆眾多后妃中很不起眼的一位后妃,并不得寵,位份晉升的也很慢。
甚至還曾被乾隆降過為位份,乾隆對后妃還是很大方的,即便是沒有生下皇子公主若是得寵的話也會晉為妃,甚至是貴妃;所以乾隆的后妃很少有降位份的,而鈕祜祿氏卻是為數不多曾降低位份的一位后妃,乾隆三十三年時恢復蘭貴人的位份。
而在此之前,鈕祜祿氏的一位堂姑,總督愛必達的女兒入宮成為乾隆后妃。愛必達是遏必隆第六子尹德的兒子,按照輩分的話,鈕祜祿氏要稱呼愛必達為族叔祖。自鈕祜祿氏(阿靈阿這一脈)的家族沒落后,弘毅公家族崛起的便是尹德這一脈。
可想而知鈕祜祿氏的族姑入宮后的得寵程度,在鈕祜祿氏恢復蘭貴人位份時,其族姑剛入宮兩年的時間便被晉封為順嬪。而鈕祜祿氏到了乾隆四十一年時才被晉封為誠嬪,因皇太后去世并未行冊封禮,一直到乾隆四十四年時鈕祜祿氏才同堂姑一同行冊封禮,只是鈕祜祿氏是晉封為嬪,而其堂姑是晉封為順妃。
鈕祜祿氏本就不得寵,能得寵幸的次數自然是少之又少,而乾隆四十四年時乾隆已經年近7旬,鈕祜祿氏自然很難生下皇子公主。就這樣誠嬪,一生無所出,在宮中寂寞度日。
雖然鈕祜祿氏不得寵,但是乾隆出巡時鈕祜祿氏還是有機會跟隨一起的。
乾隆二十八年時,鈕祜祿氏曾跟隨一起前往熱河行宮;
乾隆四十九年時,鈕祜祿氏跟隨乾隆一起南巡。而此次外出,誠嬪卻死在了南巡的路上。
在南巡回鑾的路上,四月十一日的晚上,鈕祜祿氏在船邊上乘涼,沒想到一不小心掉入了水中,落水后一段時間并沒有人施救,所以等到鈕祜祿氏被救上來時人已經沒有了氣息,鈕祜祿氏被直接裝殮。而且其遺體并沒有運回京城,而是直接走水路前往通州,送到了靜安莊安置。
這年九月鈕祜祿氏被正式安葬入裕陵妃園寢,位居第三排左數第四個的位置。
而鈕祜祿氏的堂姑,曾經得寵一時的順妃,則是在乾隆五十三年時被降為順貴人;其去世后被葬入裕陵妃園寢中最后一排的位置。
在清朝的野史中,說孝賢皇后是落水而死,很可能便是由誠嬪落水而死一事演化而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