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美媒采訪中,記者提問特朗普:是否會排除派出軍隊奪取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
特朗普果斷回復:“NO”。
在他眼中,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對美國國家安全都至關重要,不排除采取一系列行動來確保這些地區的“安全”。
他聲稱,“巴拿馬運河是為美國軍隊修建的”,并對當年將其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的決定表示了強烈不滿,認為這是“濫用”了一份重要的禮物。
在他眼中,這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應該是美國的戰略資產。
甚至提出要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急于在地緣政治版圖上重新定義美國的影響力。
就在特朗普公開表態的同時,他的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在內的一個美方代表團正在訪問格陵蘭島。
面對特朗普的言論,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也迅速作出了回應。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是丹麥“最重要、最親密的盟友”。
弗雷德里克森不相信美國會動用軍事力量或經濟手段來奪取格陵蘭島。
她強調任何行動都必須尊重格陵蘭人民的意愿,并呼吁繼續與美國合作,尤其是在北極地區的問題上。
特朗普對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的意圖似乎表明了一種“新擴張主義”的思維模式。
他通過在公共場合不斷提到這些地區,試圖制造一種輿論氛圍,以實現他所謂的“大美利堅”計劃。
這種計劃不僅涉及到對某些地理位置的興趣,還包括重新命名和定義國境內外的自然資源。
至于特朗普接下來會鎖定哪個地區作為他的新目標,目前還不得而知。
有人認為,美國應當放棄全球霸主的角色,專注于北美地區,以確保未來的長遠發展。
這個觀點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得到了特殊的體現。特朗普的思維方式相對直接,有人打趣地說,他對國際事務的處理更像是“談不攏就開打”。
歷史上,美國在全球戰略布局中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和控制。
如果從純戰略角度考慮,巴拿馬運河確實是美國的重要資產,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雖然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運河會落入其他大國之手,但這種可能性引發的猜測,也是特朗普考慮更多的理由之一。
如果運河真的受到威脅,美國或許會采取武力措施來確保其中立地位,這種做法可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傳出計劃進行“獨立公投”的消息,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回顧2008年的那次公投,當時超過75%的格陵蘭人支持自治,這次獨立公投很可能也會順利通過。
一旦獨立成功,格陵蘭將擺脫丹麥的統治,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實現兩國的完全平等。
但實際上,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很多人猜測,一旦格陵蘭島獨立,下一步很可能會是通過公投加入美國,成為其第51個州,趕在加拿大之前。
這種觀點并非空穴來風,讓我們從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首先,從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格陵蘭島對美國來說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
因為它80%的領土位于北極圈內,這對于美國在北極地區與俄羅斯爭奪資源和航道具有關鍵作用。
此外,格陵蘭位于北美洲與歐洲、北冰洋與大西洋的交匯處,控制這個島嶼就如同掌控了兩大洋之間的“咽喉要道”。
一旦美國掌握了格陵蘭,俄羅斯的潛艇和艦隊在進入大西洋靠近美國東海岸時,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其次,從資源的角度來看,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稀土資源。
這片土地上有超過3800萬噸的稀土氧化物,占全球的約三分之一。眾所周知,稀土在現代科技產業中不可或缺,被譽為“工業味精”。
當前,中美關系正處于緊張狀態,美國急于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因此格陵蘭島的資源對美國而言是“志在必得”的戰略目標。
然而,即便格陵蘭獨立,其經濟上仍然需要依賴大國的財政支持。鑒于其重大戰略價值,大國絕不會允許格陵蘭真正實現獨立自主,最終被超級大國“收購”的可能性非常高。
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
比如德克薩斯曾是墨西哥的一部分,在1836年宣布獨立,并在1845年加入美國,隨后爆發的美墨戰爭導致墨西哥戰敗,美國最后支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以獲得德克薩斯的主權。
從現實情況來看,丹麥顯然無法與超級大國抗衡。
與其坐視格陵蘭獨立并隨后可能倒向美國,不如主動出擊,將其出售給美國,多少還能換取一些利益。
如果等到格陵蘭已經成為一個主權國家,丹麥將失去主導權,到時候想出售也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