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而優則研”,這句話用來形容梁文鋒,既準確,或許又遠遠不夠。
作為曾經的“量化四大天王”之一的幕后老板;也是火爆國內的AI公司DeepSeek的實際控制人。
梁文鋒被認為是量化投資家投身AI創業的“第一人”。
但事實證明,梁對AI的興趣遠不止于做其幕后金主。
在一些最新的論文網站中,梁文鋒赫然成為幾篇AI論文的共同作者。
這或許表明,梁文鋒對自己的“定位”,可能遠不止是投資家、慈善家(他曾以化名捐出過至少1.38億元)或是AI公司大老板。
而這顯然也將繼續影響中國國內量化市場、以及AI市場的格局。
這背后有什么隱情,值得追索?
成名于資管
盡管,梁文鋒最近的受訪重點都在AI公司上,但不可否認,他在量化投資上的成就,才支撐了他如今在其他領域的“大肆投入”。
梁文鋒是一個“80后”,他出生于廣東的一個小城市(此前報道),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讀于浙江大學,擁有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本科和碩士學位。
2008年,梁文鋒和幾個伙伴(部分是他的浙大同學)一同創立了幻方量化。
此后,梁文鋒和他的小伙伴通過幻方資管、九章資產等平臺拓展量化資管業務,僅用了十年時間便占據了行業最前列。
幻方系資管機構不僅是規模早早超越百億元的少數幾家量化私募機構。更被業內稱為首個突破千億大關的量化機構。
而且,在業界,幻方以敢于在硬件上投入著稱,他很早就建起過籃球場大的算力中心,以支撐其交易系統的實施。
曝光于慈善
量化投資帶來的成就不僅是規模也包括財富。
2023年初,業內傳說有一位化名“一只平凡的小豬”私募從業人員,在2022年捐助各類慈善機構1.38億,登頂當年私募業捐助個人紀錄。
此后更多的消息指出,這個人就是梁文鋒。
而且不僅他個人在捐款,幻方作為機構也在捐款,其后者捐資也是上億的級別。
這不僅顯示了梁文鋒對事物的看法,也顯示了其強大的財力,后者也成為他個人身上的一個標簽。
“孵化”螢火蟲
但草蛇灰線間,梁文鋒的主要注意力已經轉移。2023年5月,梁文鋒實控的AI研發機構北京深度求索成立,次年DeepSeek正式上線。
與此同時,業內傳出了幻方量化主動縮減資格規模,不再參與量化第一梯隊的競爭,至2025年初,該公司的規模已經不再大于300億,退出了行業前六名。
但更早時間,一個名為螢火蟲的系統已經開始孵化。
螢火蟲(High-Flyer),通常以小巧、輕盈、靈活的形象示人,在人工智能(AI)領域有著特定的意味。即,較低的成本和資源實現高性能,類似于螢火蟲用微弱的能量發出光亮。
另有一種解釋是:螢火蟲以群體行動發光,這一特性類似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AI-HPC)系統。
來自接近人士的信息稱,梁文鋒至少自2017年開始,就低調地開始孵化“螢火蟲”。而前一年10月末,他主導的幻方第一份由深度學習生成的交易倉位上線。
“亮相”于交易市場
螢火蟲的出現,首先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幻方和量化界的工作模式。
幻方的官方資料中寫道:“2017年全面應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交易。”
那個年份,中國權益市場正在掀起一輪“價值股牛市”,而量化投資在彼時幾乎沒有任何“地位”,皆是主動選股基金經理、游資力量的“地盤”。
到了2018年,中國量化版圖開始逐漸形成,并出現了“四大天王”、“北九坤、南幻方”之說法,幻方量化均占有一席之地。
量化圈的崛起,迅速的壓制了游資體系,直至今日。
而當時的梁文鋒團隊,在業內就以高頻交易的手段著稱。后者從很多沖動交易者的手中尋找到了超額收益機會,同時也改變了市場面貌。
這種改變,延續至今。
另一種“高調”
從2018年開始,中國量化投資的話語權快速上升,幻方量化的資管業務不斷增厚,梁文鋒開始轉向一種“高調”。
梁文鋒和他的團隊,將自己孵化許久的“螢火蟲”超級計算機,對外正式亮相,并稱占地面積為數個籃球場。
公開資料稱:“螢火蟲”的投入前后超過10億元人民幣,這個深度學習訓練平臺提出了“算力隨時待命”的口號。
雖然梁文鋒將此孵化產物宣傳得相當高調,但外界對其進一步戰略意圖并不清晰。
這一度衍生出兩個問題:
一家主打量化策略的資管機構,真的需要這么強大的算力嗎?
一家機構對于算力和設備的“執著”,是否要進軍數字貨幣領域?
一萬張芯片
其實不然,梁文鋒似乎很早就看到了技術前沿趨勢——AI之爆發機會。
他與多位“螢火蟲”項目的同事撰寫過一篇英文論文,題為《“螢火蟲”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一種面向深度學習的高性價比軟硬件協同設計》。
這篇論文提到一個背景:深度學習(DL)和大語言模型(LLM)的快速發展,導致對計算能力和帶寬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與此同時,更快計算芯片和互連設備的高成本也顯著推高了高性能計算(HPC)的建設費用。
接下來,梁文鋒團隊在論文中透露了如下關鍵細節:
“在深度學習訓練中,我們部署了螢火二號系統,該系統配備了1萬張A100GPU芯片,在性能上接近DGX-A100(英偉達推出的人工智能專用超級計算機),但成本降低了一半,同時能耗減少了40%。”
一直以來,業內流傳的幻方囤著1萬張英偉達芯片的說法,在梁文鋒的論文中得到了證實。
而且按照梁文鋒等作者的說法,螢火系統的性能更大超全球最頂尖的競爭對手英偉達。
請來多位“外援”
梁文鋒參與撰寫的另一篇文章,是關于深度求索專家混合(Mixture-of-Experts,MoE),這個架構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計算效率,同時降低訓練和推理時的計算成本。
這篇論文主要談及了設計專家混合架構過程中,DeepSeek的相關策略和實踐。
(如上圖)十分有趣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署名中,除了梁文鋒的DeepSeek團隊成員,還包括其他實驗室相關人員,諸如北京大學一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跨學科信息科學實驗室、南京大學某實驗室。
上述作者中還包括羅福莉——被譽為“AI才女”——因在DeepSeek大模型項目中的貢獻被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千萬年薪招攬。
這篇論文的致謝部分中,還提及兩位作者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項目支持。
可見,梁文鋒為了DeepSeek價值的體驗,組建了一個“學術圈子”,并請來了多位“外援”為其助陣。
此時回望2008年幻方成立之初的時代,仿佛是上個時代的事情。
在當年,那批以“簡單”算力和設備開啟市場變革的小伙子們,最終走上了以技術影響社會的路程。
一家昔日邁過千億大關的資管機構,如今已經慢慢褪去資管外衣,全面轉型為人工智能公司,并參與著全球火藥味甚濃的“AI戰爭”。
這樣的變化,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