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黃克誠的遺憾:去得早干得多又能打,為何四野4大兵團司令卻沒他

0
分享至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戰勝利。東北成為各方矚目和爭奪的焦點,這里物產豐富,土地肥沃,還有日軍留下的兵工廠和大量武器彈藥。



關鍵時候,時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的黃克誠提出,調10萬大軍進軍東北。

在此之前,鑒于東北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為有效制止蔣介石發動的內戰,中央已提出爭取東北的戰略任務,并決定派部隊到東北。但派10萬人這樣多的部隊,還是黃克誠首先提出的。

這一戰略決策成為我軍奪取東北的重要步驟和有力措施,正是由于我黨領導的10萬大軍開赴東北,東北局面得以迅速控制,進而奠定了我軍立足東北、贏得未來戰爭的基礎。



1945年9月23日,黃克誠率新四軍第三師主力3.5萬人千里挺進東北,經兩個月日夜兼程,取道山東、河北、熱河,長途跋涉,終于11月2日抵達錦西地區。

另一邊,從1945年10月至11月初,國民黨軍借助美國的飛機、兵艦,從華南、越南等地向東北大量調兵遣將。

11月1日,國民黨13軍、52軍由美艦運至秦皇島,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指揮下,憑借其精良裝備和炮空優勢,向我山海關守軍發起進攻。



我軍頑強抵抗,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但因裝備落后,再加上敵強我弱形勢明顯,到11月26日,剛剛解放的山海關和錦州相繼失守,國民黨軍沿北寧線向沈陽推進。

在這種情況下,黃克誠及時向上級致電,說明我軍進駐東北后面臨的“無黨組織、無群眾支持(由于東北百姓聽信國民黨宣傳,正統觀念濃厚導致)、無政權、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等問題,這使得部隊士氣大受影響,再加上土匪侵襲,進入東北我軍幾乎陷入赤手空拳的窘境。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黃克誠率部開赴東北前便堅持一要武裝齊備,二要棉衣充足,新四軍三師成為進入東北我軍中人數最多、戰斗力最強的一支隊伍。也難怪此前新四軍陳毅會說,黃克誠雖然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卻是千里眼,千里以外的大事他都能看得很清楚了。



不過鑒于東北的嚴峻形勢,黃克誠盱衡全局,還是建議,進軍東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暫時不在大城市和交通干線上作戰,而以主力占領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逐步積蓄力量,作長期斗爭準備。

這一建議得到中央高度重視。11月28日,《中央關于撤出大城市和主要鐵路線后東北的發展方針給東北局的指示》下達,為最后奪取在東北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根據指示,東北我軍主力部隊四分之三,以師(旅)為單位,開始有重點地分散西滿、北滿、東滿廣大地區,執行剿匪,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任務。



1946年后,黃克誠領導新四軍三師創建西滿根據地。同年3月,黃克誠調集三師主力,相繼攻占四平、長春、齊齊哈爾,取得一系列勝利,有力配合了根據地建設,并使得部隊“裝備得到很大改善,給養不成問題”,還給了部隊非常有利的休整和補充時機。

不過隨后,我軍在四平保衛戰中失利,不得不被迫放棄四平后撤。東北暫時休戰。

一直到6月,全面內戰爆發,在東北黑土地上,黃克誠率部和其他兄弟部隊一道參加了“四保臨江,三下江南”,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先南后北”的戰略進攻,并使自己很快轉入戰略反攻。



以后經過1947年夏季、秋季和冬季三個戰略攻勢作戰,國民黨軍被分割、包圍和壓縮到長春、沈陽、錦州3個孤立的大城市,造成了逐個被殲滅的有利態勢。

期間,黃克誠在完成建立西滿根據地的任務后,調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和政委。

1948年4月,為了準備攻打錦州,加強東北戰場南線支前工作,黃克誠又調任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同年10月17日,長春解放,11月2日,沈陽解放,標志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全境解放。

此后,隨著解放戰爭局勢漸漸明朗,出于跨地域作戰的需要和軍隊規模的擴大,中央軍委下達了有關各野戰軍番號由地區改按序數排列的指示。

其中,號稱百萬雄獅的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并正式實行兵團編制,下轄第12、第13、第14、第15四大兵團,每個兵團由3個軍組成,每個軍下轄4個師,兵力都在15萬到20萬人之間。兵團的組建,標志著四野從縱隊制向兵團制轉變,部隊指揮效能和作戰能力都將大大增強。



不過當四大兵團的司令員名單公布,人們卻發現,首先提出“調10萬大軍進軍東北”,且在關鍵時刻力陳東北困境和長期斗爭戰略主張的黃克誠竟不在其中。

名單中,四野第12兵團司令員由蕭勁光擔任,第13兵團司令員由程子華擔任,第14兵團司令員由劉亞樓擔任,第15兵團司令員由鄧華擔任。

其中,蕭勁光的資歷最高,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大將軍銜,程子華因去到地方工作,未參與授銜,劉亞樓和鄧華則都被授予上將軍銜。

而黃克誠同蕭勁光一樣,被授予的是大將軍銜,從這點來看,黃克誠未能出現在四野四大兵團司令員名單中,同資歷沒有關系,那這究竟是為何呢?



原來,就在遼沈戰役結束后不久,黃克誠即接到一項新的任職,這一任職由毛主席親自點將,同時成為了他的人生分水嶺。

彼時,東北野戰軍自遼沈戰役結束后,原本正在休整,國民黨方面當時判斷東野需經3個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關。

結果隨著淮海戰役的勝利發展,中央軍委判斷位于平津地區的蔣系部隊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當即調整了戰力部署,令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迅速入關,在華北軍區主力協同下提前發起平津戰役。

而平津戰役,作為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收官之戰,重要目標便是解放北平和天津這兩大城市。

其中,天津,作為華北第二大城市,由于緊鄰首都,分擔了首都部分的功能,存在著中國國別最多的外國租界,經濟地理又決定了這座工商業大城市是華北地區的經濟龍頭。



但處在帝國、封建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下,天津的發展又是畸形的,當時天津的人口已經有180萬,解放前夕,由于國民黨反對派瘋狂掠奪,天津工業生產凋敝至極,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這樣的情形下,屆時派誰接管天津,主掌天津局勢,成為毛主席在派東野入關之時便開始提前考慮的問題。

最終,毛主席將目光放到了黃克誠身上。在毛主席心中,打天津主要是東北的部隊,要選擇一名有威望的東北部隊的領導干部主持天津軍管會的工作,才有利于天津地區的穩定和工作開展,而黃克誠便是這個最佳人選。



黃克誠早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湘南起義,是位長期在軍隊做政治工作的老紅軍,沉穩老練,一貫實事求是,敢于堅持原則,又富有開創新局面的經驗。

11月20日,中央即指示東北局:“……請黃克誠以盡快速度結束工作,率干部隨東北野戰軍南下,黃并準備擔任天津軍管會主任兼天津市委書記。”

12月13日,黃克誠即被中央正式任命為天津市委書記兼軍官會主任,準備接管即將解放的華北第二大城市天津。



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黃克誠率軍管會干部進城,由于軍管會的干部大部分長期在農村工作,對城市,尤其是像天津這樣的大城市比較陌生,黃克誠在入城前特別強調了紀律。

一連七個“不準”,諸如不準獨斷專行,不準擅自行動,不準亂說亂做,不準腐化貪污,短期內不準換衣服,抓物資,不準游蕩玩耍,不準官僚習氣,牢記李自成進城后因蛻化而失敗的歷史教訓等等,對接管干部的工作起到了規范作用。

隨后,1949年1月16日一大早,天津發布《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布告》《天津市人民政府布告》,宣告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所有軍管干部到位,即開始實行軍官會提前據天津地下黨情制訂的具體接管計劃,在自上而下的緊張工作中,天津社會秩序和工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

當時和黃克誠一起負責天津接管工作的還有天津市委副書記、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長黃敬,以及天津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黃火青,由于3人十分巧合地都姓“黃”,當時一眾干部還戲稱天津是“三黃治市”,由此留下一段佳話。

如此,黃克誠果然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出色完成了對天津的接管及初建工作,取得了接管大城市的經驗。



于是在天津工作半年后,1949年5月,在黃克誠向毛主席匯報了天津建設情況后,緊接著即被毛主席再度點將,接受了主政湖南黨政軍工作的新任務。

黃克誠和毛主席都是湖南老鄉,繼接管天津后,毛主席第二次點將,是要黃克誠主政湖南,由此也足見毛主席對他的信任。

此后,黃克誠任湖南省委書記兼湖南軍區司令員,主政3年,在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調整城鄉關系、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的同時,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消滅封建勢力等一系列工作,使一個嶄新的湖南現于人前。



黃克誠因此成為新湖南的奠基人之一。而正當黃克誠意氣風發,準備繼續帶領家鄉人民奮斗若干年,為建設新湖南作出更大貢獻之際,毛主席第三次點將黃克誠。

1952年10月,接中央電令,黃克誠奉調進京,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

到1954年,黃克誠又陸續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不再主持總后工作,但一直到1957年,后勤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仍向他匯報。

1955年,人民解放軍大授銜,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1958年,黃克誠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長。



這期間,他不但協助彭老總制定編寫了人民解放軍各項條例、政策,大刀闊斧地對軍隊進行精簡整編改革,還參與指揮了1953年對金門國民黨進犯東山島的打擊,1958年炮擊金門,并直接領導了“兩彈”基地試驗場的選址和初建工作,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過在1959年,黃克誠遭受錯誤指責,不幸失去了工作。1965年,賦閑6年之久的黃克誠要求做點工作,毛主席決定他到山西任副省長。

到山西后,黃克誠擔任了分管農業的副省長,開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非常歲月。



這期間,盡管周身還籠罩著陰影,但黃克誠對工作的熱情很高,年過花甲的他經常拄根棍子,步行下鄉,深入農村,調查走訪。

當地干部回憶起來:“黃老在山西一年多,大部分時間在縣以下跑,我們到太原開會很少看到他。我到省委工作后,聽到許多人對他的議論。他那么大年齡,資格那么老,受了那么長時間的委屈,降職使用,仍斗志不減,作風不變,我們這些省地領導干部談起他來,無不表示敬佩。”

只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段風雨歲月中,黃克誠未能幸免。1975年,黃克誠回到山西,但工作還未落實。



1976年年底,因眼疾復發,黃克誠前往北京入院治療,不到一年后,他的眼睛痛、澀癥狀得到緩解,但右眼已經無法復明,左眼僅保有微弱視力。

快出院時,黃克誠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山西,卻突然接到中央組織部通知:不用回山西了!

中央組織部安排他住進了招待所,并給了他一張人民大會堂建軍節慶祝活動的請柬。

這時,黃克誠已經時隔18年沒有參加過人民大會堂的任何工作了,這一天,黃克誠特意找出了自己的舊軍裝,穿戴整齊,盡管沒有肩章,卻顯示出一種尊嚴和威嚴。



不久,1977年11月25日,黃克誠即被任命為中央軍委顧問。1978年,黃克誠被請出山,擔任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

1980年年初,在中央紀委召開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黃克誠作長篇講話,談到有關紀檢干部的選拔和培養話題,他說:

“紀檢干部要像保健護士……(但)如果我們的同志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勇氣都沒有,怎么能設想他能夠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去同‘大老虎’作斗爭呢?怎么能夠做好黨的保健護士呢?黨把我們放到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崗位上,我們就必須負起責任,干好,將個人利害置之度外,絕不能像混世魔王一樣,馬馬虎虎,昏天黑地地混!”

這一席話,贏得了會場內雷鳴般的掌聲。講話最后,他又用十分風趣的話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他說:“像我這樣,眼睛連面前的杯子都看不見,不知道哪天就會‘翹辮子’哩,如果不及時選拔年輕干部上來,怎么行?”



1982年,黃克誠后再任中紀委第二書記,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堅持為新時期紀檢工作做出了最后的貢獻。

1985年,多病纏身的黃克誠向中央提交了退休報告,并得到了批準。

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自此走完了勛勞卓著、德高望重的革命一生。



如今斯人已逝,但在漫長而艱難的革命歲月里,黃老堅持真理,剛正直言,歷經劫難,忠貞不渝的精神和事跡,勢必與青史共存,永遠銘刻在令后世心中。

素材來源:
[1]吳永勝.“三黃”在天津[J].黨史縱橫,2004,(02):27.
[2]劉小清.“調10萬大軍進軍東北”的建議是誰先提出的?[J].黨史縱橫,1989,(05):9.
[3]王衛東.黃克誠對進軍東北的貢獻[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4,(05):50-52.
[4]任振杰,倪秀麗.敢向蒼天問“幾何”的共和國大將黃克誠[J].黨史博采(紀實),2012,(05):22-27.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紅色先驅 incentive-icons
紅色先驅
歡迎大家關注紅色先驅
712文章數 743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安县| 仙游县| 崇礼县| 六枝特区| 宜昌市| 洪泽县| 防城港市| 扎赉特旗| 湖南省| 定边县| 九台市| 浦东新区| 呈贡县| 岳池县| 格尔木市| 高淳县| 故城县| 杭锦旗| 泊头市| 鄂伦春自治旗| 西乌| 新巴尔虎右旗| 施秉县| 邢台县| 新源县| 霸州市| 青海省| 锦屏县| 长宁区| 西安市| 宁明县| 平利县| 莱阳市| 文安县| 松滋市| 饶河县| 房山区| 钦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仁怀市|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