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里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所有人知道的美,已經不是美了。
大眾審美的風起云涌,社會的流行風潮,不是沒有原因,背后一定有一個東西在驅動。
普通人說不清楚那是什么,少數人卻能嗅到其中的趨勢,而這些人往往不是左腦很強、永遠考第一名的人,而是直覺很厲害的人。
美,可能是一種顏色
汝窯是世界第一瓷器品牌,有名的“雨過天青”,最早是五代后周世宗創造的。
別人問世宗:你喝茶的茶杯,是要藍色的還是綠色的?
他看著天說:給我燒一個雨過天晴的顏色。
工匠很犯難,因為他要等下雨,等雨停,要看天空很久,觀察到天光在藍跟綠之間變幻,其間又透露出太陽將要出來的淡淡的粉紅色。
聰明的皇帝宋徽宗把它沿用下來了。
單色系可以很美,其實是宋瓷創造的。
宋代之前是唐三彩,之后是元青花、清彩瓷、琺瑯瓷,宋朝決定一件瓷器可是只有白色、青色,同樣也美輪美奐。
臺北故宮有一個蓮花盆,珍貴得不得了,當年不過是養水仙的花盆。
現在全世界只有幾十幾件汝窯,汝窯在世界拍賣市場價格是最高的,全世界的貴族都以擁有一件汝窯器皿為榮耀。
國外皇家瓷器廠,很長一段時間是以宋元明最好的瓷器為母本,做一點簡單的加工,鑲鑲金邊之類的。
宋瓷其實是世界瓷器第一品牌,而且是一千年的品牌。
美,可能是一朵花
花的美,其實是一個計謀,用來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實是延續生命的旺盛愿望。
植物學家說,花的美是在上億年的競爭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
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通常都特別濃郁,因為它沒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覺。
我們經常贊嘆花香花美,“香”和 “美”這些看起來可有可無的字,背后隱藏著生存的艱難。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圖》,一個畫家受命去畫他的城市,表現其中的繁華。
畫家畫了一千六百多個人,各式各樣的場景。
其中有一個場景是:官家的轎子出來,前面有人舉著“肅靜回避”,一個小孩在路中間玩,他媽媽怕他被馬踩到,驚惶地把他抱起。
唐朝人喜歡畫牡丹,宋朝以后發現牡丹的美,不能體現生命頑強的競爭力,就開始畫梅花。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為什么有厚度?因為它看到大的,也關心小的。
杜甫擠在難民里面逃難,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十個字變成千古絕唱,不是詩的技巧,而是詩人心靈上動人的東西:他看到了人。
藝術所講的,都是人的故事
我們從年輕時開始,就因為工作忙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但工作忙碌之余,你還是一個人,你必須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來做人。
你看到了美,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好好活下去的。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品牌,只是假的美,你不見得會快樂,那反而可能會是你得抑郁癥的原因。
找回美的感覺其實很簡單。
去觸摸一片葉子,去聞一下在很熱的夏天午后暴雨的氣味……那些我們有記憶的感覺,都會引發我們的感觸和感動。
一個博士可能毫無美感,但一個不識字的農夫卻可以過得很美,他看得到月光的美,看得到稻浪翻飛的美。
美是最大的財富,它不會因為你的學歷而不同,但是會因為你“人的部分”的不完整而不同。
回到生命的原點,才能看到美。
周遭所有最微小的,看起來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拯救。
在今天這樣的社會里,講多深刻的大道理,可能也拯救不了你的人生,我們能做的是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一點點像女媧補天一樣,把我們的荒涼感彌補起來。
圖片| 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