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金庸訪問北京大學,被問及喜歡讀什么書,金庸說:《牛棚雜憶》,又問:最崇敬的北大教授是誰?金庸毫不猶豫地回答:“季羨林”。
季羨林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國學大師”,“我國唯一的吐火羅文大師”。
而光環之下,卻是一位可愛毒舌的段子手。
面對論文:論文終于抄完了。東湊西湊,七抄八抄,這就算是畢業論文。論文雖當之有愧,畢業卻真的畢業了。
深夜emo:實在這幾天來,精神都不強,自念身世環境,為什么上帝要叫我攤上這許多不痛快的事!
吐槽上班: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人生在世,哪有不“瘋”的,這也是季老天真自在、清醒灑脫的縮影。
圖 | B站上,季老的視頻高達百萬播放
涉過命運的諸多苦難,他只淡淡地說,“不完滿的才是人生,與其完滿,不如自在。”寥寥幾句便說透人生真味。
如果你也總是焦慮、頻繁內耗、自我懷疑,不妨停下來,讀一讀季老給年輕人的百年生活智慧,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自在從容地過好一生。
以下內容摘選自博集季羨林生活三書《不喜不懼過一生》《沒有一種人生是完美的》《人間秀麗,萬物有靈》,作者季羨林 ,小標題為編輯所加,內容有所刪減。
糊涂一點,瀟灑一點
最近一個時期,經常聽到人們的勸告:要糊涂一點,要瀟灑一點。
關于第一點糊涂問題,我最近寫過一篇短文《難得糊涂》。在這里,我把糊涂分為兩種:一種叫真糊涂,一種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絕大多數的人,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嘗到一點小甜頭,便喜不自勝,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個小釘子,便憂思焚心,眉頭緊皺,前途暗淡,哀嘆不已。這種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他們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覺。他們是幸福的,愉快的,愿老天爺再向他們降福。
至于假糊涂或裝糊涂,則以鄭板橋的“難得糊涂”最為典型。鄭板橋一流的人物是一點也不糊涂的。但是現實的情況又迫使他們非假糊涂或裝糊涂不行。他們是痛苦的。我祈禱老天爺賜給他們一點真糊涂。
談到瀟灑一點的問題,首先必須對這個詞進行一點解釋。這個詞圓融無礙,誰一看就懂,再一追問就糊涂。給這樣一個詞下定義,是超出我的能力的。還是查一下詞典好。《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有韻致,不拘束。”看了這個解釋,我嚇了一跳。什么“神情”,什么“風貌”,又是什么“韻致”,全是些抽象的東西,讓人無法把握。這怎么能同我平常理解和使用的“瀟灑”掛上鉤呢?我是主張模糊語言的,現在就讓“瀟灑”這個詞模糊一下吧。
圖 | 1934年,季羨林從清華畢業
寫到這里,我的思維活動又逼迫我把“瀟灑”也像糊涂一樣分為兩類:一真一假。
我舉一個現代的例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在清華讀書的時候,一位教授(姑隱其名)總想充當一下名士,瀟灑一番。冬天,他穿上錦緞棉袍,下面穿的是錦緞棉褲,用兩條彩色絲帶把棉褲緊緊地系在腿的下部。頭上頭發也故意不梳得油光發亮。他就這樣飄飄然走進課堂,顧影自憐,大概十分滿意。在學生們眼中,他這種矯揉造作的瀟灑,卻是丑態可掬,辜負了他一番苦心。
圖 | 季羨林生活三書實拍
同這位教授唱對臺戲的——當然不是有意的——是俞平伯先生。有一天,平伯先生把腦袋剃了個精光,高視闊步,昂然從城內的住處出來,走進了清華園。園內幾千人中這是唯一的一個精光的腦袋,見者無不駭怪,指指點點,竊竊私議,而平伯先生則全然置之不理,照樣登上講臺,高聲朗誦宋代名詞,搖頭晃腦,怡然自得。朗誦完了,連聲高呼:“好!好!就是好!”此外再沒有別的話說。古人說“是真名士自風流”。同那位教英文的教授一比,誰是真風流,誰是假風流;誰是真瀟灑,誰是假瀟灑,昭然呈現于光天化日之下。
這一個小例子,并沒有什么深文奧義,只不過是想辨真偽而已。
為什么人們提倡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呢?我個人覺得,這能提高人們的和為貴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團結。
點擊下方鏈接,活出自由灑脫的一生 ↓
順其自然,盡上人事
生活,人人都有生活,它幾乎是一個廣闊無垠的概念。在家中,天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人都必須有的。這且不表。
要處理好家庭成員的關系,不在話下。在社會上,就有了很大的區別。當官的,要為人民服務,當然也盼指日高升。大款們另有一番風光,炒股票、玩期貨,一夜之間成了暴發戶,腰纏十萬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當然,一旦破了產,跳樓自殺,有時也在所難免。我輩書生,青燈黃卷,兀兀窮年,有時還得爬點格子,以濟工資之窮。至于引車賣漿者流,只有拼命干活,才得糊口。
這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生活。我們必須勤勉從事,過好這個日子(生活),自不待言。
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把思慮再深化一點,想一想全人類的生活,你感覺到危險性了沒有?也許有人感到,我們這個小小寰球并不安全。有時會有地震,有時會有天災,刀兵水火,疾病災殃,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駕臨你的頭上,躲不勝躲,防不勝防。對策只有一個:順其自然,盡上人事。
點擊下方鏈接,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做一個自在的人 ↓
絕大多數人的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大學生的時候,報刊上曾刮起一陣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微風,文章寫了一些,議論也發表了一通。我看過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沒有參加進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干幾件事好。
時光流逝,一轉眼,自己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有人認為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凈。
那么,長壽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也不是的。這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里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鉆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活過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索。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么活過一生。
對這樣的蕓蕓眾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
我自己也屬于蕓蕓眾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區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話要說得遠一點。當今世界上戰火紛飛,人欲橫流,“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于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絕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
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里。
這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只有少數有識之士才能理解。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梁”,指的就是這種人。
話說到這里,我想把上面說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百歲季羨林豁達通透的活法
01
只要活著,就要活得像個人樣子。
02
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03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與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輩子,倒不如品嘗一點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實甜。
04
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05
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煩,最好辦法是不理,只等秋風過耳邊。
06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
07
我真覺得,大自然特別可愛,生命特別可愛,人類特別可愛,一切有生無生之物特別可愛,祖國特別可愛,宇宙萬物無有不可愛者。歡喜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
08
花們好像是沒有什么悲歡離合。應該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它們是“縱浪大化中”,一切順其自然,自己無所謂什么悲與喜。
09
在那種極其困難的環境中,人生樂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況下,人生也絕不會只有痛苦。
10
明年,春天總會重返大地的。春天總還是春天,它能讓萬物復蘇,讓萬物再充滿了活力。
點擊下方鏈接,在低谷期重啟人生↓
▌注: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授權事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