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當我們遇到一些酗酒患者需要進行麻醉時,總能聽到這樣的要求,“大夫,一會多給我點麻藥,平時我一天一斤白的,肯定抗麻藥”。在很多人的認知里,酒量大或長期飲酒的人對麻醉藥都不敏感,那對于那些需要進行麻醉的酗酒患者,鎮痛藥的藥量是否就要增加呢?
臨床上我們常用的鎮痛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類和中樞性鎮痛藥,其中中樞性鎮痛藥又包括阿片類及非阿片類,對于不同類型的鎮痛藥是否增加藥量并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是非甾體類,其主要是抑制環氧化酶(COX)的活性,通過減少炎癥過程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降低外周神經末梢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起到鎮痛作用。長期酗酒的患者本身可能已經使身體處于一種易激惹的狀態,且酒精的代謝產物會刺激機體產生炎癥反應,此時如果患者再受到手術等額外的炎癥或疼痛刺激,將可能使機體內環境進一步紊亂,加劇前列腺素的生成。從這個角度上講,對于此類患者在進行麻醉時,非甾體類鎮痛藥的藥量可適當增加,從而減少疼痛類炎癥介質的產生,進而減輕患者疼痛。當然,非甾體類鎮痛藥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反應,可能會導致胃潰瘍和胃出血,但對于短期內使用非甾體類藥物用于鎮痛的患者,產生胃腸道反應的幾率相對較小。
對于中樞性鎮痛藥,無論是阿片類還是非阿片類,其主要作用機制均是通過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內的阿片受體,降低神經元對痛覺信號的傳遞,并阻止外周的疼痛刺激向大腦傳遞,并且可以改變大腦對疼痛的感知和情緒反應。
非阿片類鎮痛藥還可抑制神經元對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再攝取,使其在突觸間隙中濃度增高,增加對疼痛通路的抑制作用。有研究發現,長期酗酒患者大腦某些區域的阿片類受體密度可能會下降。更主要的是,酒精對阿片類受體的正常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干擾性,使其長期處于一種異常激活或抑制的狀態,從而使阿片類受體的敏感性受到影響。但如果僅以此種理論,就強行增加麻醉期間中樞性鎮痛藥的藥量,顯然是不對的。臨床中,即使對于一些無不良嗜好的健康患者,在使用阿片類藥物時也應格外小心。如果為了增加鎮痛效果,過度增加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就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的嚴重后果。
我們都知道,酒精主要在肝臟代謝,長期酗酒的患者增加了肝臟的負擔,嚴重的甚至可能造成肝細胞的變性或壞死,從而影響肝功能。臨床上常用的鎮痛性藥物基本上是經肝臟代謝,當肝臟功能異常時,藥物無法經肝臟進行生物轉化,那么血液中的血藥濃度就會長時間處于一個較高的狀態,使其副作用產生的可能性增加,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影響。
其實對于酗酒的患者,我們可以少量多次的增加鎮痛性藥物的藥量,并備好納洛酮等拮抗劑,且需要麻醉醫師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倘若出現呼吸抑制、意識改變等不良反應時,及時停止給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可以給予患者腦電雙頻指數(BIS)等特殊監測,當阿片類鎮痛藥物過量時,神經元興奮性沖動減少,大腦皮質活動被抑制,可導致BIS數值下降。倘若大劑量鎮痛藥物仍不能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感,還可以轉換麻醉方式,采取多模式鎮痛。
總之,無論是使用何種方式的鎮痛,均應在保證患者的健康及安全下進行。
石家莊平安醫院麻醉科 張俊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里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