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從2021年起,教育部在多所高校布局建設未來技術學院,通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長江大學在今年成立未來技術學院,并在全校2023級學生中,通過數學、物理筆試、中英文面試選擇21名學生,編入未來人工12301班。同時還錄入未來人工、未來儲能、未來智能3個班級開展能源+、智能+培養。
長江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利用學校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流學科的優勢,推動新能源、儲能科學、人工智能技術等相關領域的深度融合,以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掌握先進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工具、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適應當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而在人才培養上,未來技術學院構建了以興趣為導向、以導師組、團隊化、跨學科、寬出口為特色的課程體系,涵蓋了數理基礎課程、工程基礎課程、專業特色課程群等基礎知識,還引入前沿自由探索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研究能力。同時,該學院還注重學科交叉性的培養,通過跨學科的教學和研究,讓學生能夠在不同領域之間自由穿梭,形成更加寬廣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
除了課程設置外,未來技術學院還實行“3+1+X”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式培養模式,將本科學習、本碩博銜接和碩博士學習階段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鏈條。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3年后,將進入本碩博銜接階段,進行1年的深入學習和研究。隨后,他們將進入3-6年的碩博士學習階段,繼續深化自己的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這種貫通式的培養模式有助于學生在學術上取得更加深厚的造詣,幫助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導師配備上,未來技術學院也下足功夫,遴選了不同學科背景的校內導師,涵蓋石油、機械、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農業等多個領域。這些導師不僅學術造詣深厚,還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根據學生的專業和興趣進行一對一配備,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同時,該學院還鼓勵導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
基于此,未來技術學院實施學生獨立主持創新創業項目全覆蓋的策略。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主持1-2項校級大創項目,通過項目的實踐和研究,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此外,該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人才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技術學院還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嘗試,構建了“課-賽-項”人才培養模式,以項目為依托,學科競賽為突破口,實行導師制。讓學生早進團隊、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通過實踐和研究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俗話說,東西好不好,使用人最有發言權。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看看該學院學生是如何評價的。
在未來人工12301班劉浩然同學眼中,她參加了藍橋杯程序設計大賽C++ B組、睿抗機器人開發者大賽(RAICOM)編程設計,均獲得了國賽三等獎,希望在未來技術學院的學習中,日后可以在A類競賽中獲得更高獎項。
從學院成立,到人才培養模式,再到學生的真實評價,長江大學未來技術學院聚焦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探索超常規、有組織培養未來技術創新領軍人才的新范式,現已成為未來產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值得大家重點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