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染色植物,我相信云貴川以及廣西一帶的人會更熟悉一些。你像布依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風味小吃五色糯米飯就用了很多種天然的染色植物。例如紫番藤、黃花、楓葉、黃梔子、姜黃等等,可以說這些地區不少老輩子對這些天然的染色植物是非常了解的。
而筆者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植物,它同樣是一種染色植物,而且是古代最重要的染色植物之一,它就是馬藍。在《爾雅·釋草》里說:“葴,馬藍”。郭璞注解說:“馬藍,今大葉冬藍也”,所以馬藍也叫大青或者大青葉。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并了解這種古老的染色植物。
認識馬藍、了解馬藍
藍色染色植物,可以說是古代人類發現最早的古老色素之一。在我國古代一般統稱為藍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凡藍五種,分別為蓼藍、菘藍、馬藍、吳藍、木藍”。而馬藍只是其中之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說:“凡藍五種,皆可為靛”,這里的是指藍靛,為染色植物提取之后沉淀下來的沉淀物。
馬藍,也叫板藍,原產于印度,最早記載于先秦時期,它是爵床科、板藍屬多年生草本。值得一提的是,馬藍雖然叫板藍,但是其實它和板藍根是沒有任何關系的。板藍根是菘藍的根莖,我們咽喉腫痛用的板藍根顆粒,其實就是菘藍的根莖提取出來的。
菘藍是十字花科、菘藍屬兩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嚴格的來講,馬藍(板藍)和菘藍,其實在植物學上來講,是沒有半毛錢的關系的。不過在染色方面和中醫方面它們又有很多共同點,例如菘藍和馬藍的葉或莖葉經過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團塊,都可以稱之為青黛。另外它們提取出來的染色沉淀物,也都可以稱之為藍靛。
馬藍是多年生草本,它的植株高度通常不超過70厘米,要比菘藍更矮。根部粗壯,掰斷是藍色,莖葉也是藍色。葉子對生,葉片倒卵狀橢圓形。它的花期在6-11月,花頂生或者腋生,穗狀花序,花淡紫色。目前這種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南以及長江以南地區,例如云貴川以及江浙、湖南、湖北、兩廣、福建等地。
因為是生長在南方,所以它也叫南板藍根或者板藍根,不過它和藥用的板藍根(菘藍的根),是不同的。為了區分,在中醫里,一般稱它為南板藍根。
馬藍的價值
馬藍是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藍色染色植物、經濟作物,它葉子、根部富含靛苷。這種成分在水解之后,會發生氧化,形成靛藍,這種靛藍就可以用來給織物染色。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將它的葉子浸泡在水中,經過長時間的浸泡,讓馬藍葉子里面的靛苷,釋放出來。在經過沉淀,就可以得到藍靛了。
你像《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古籍中就有記載馬藍,并且還詳細描述了用馬藍提取藍靛的具體操作方法。而這種過程我們稱之為藍染工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隨著合成染料發明的發明,民國時期這些天然的染色植物開始退出出了歷史問題,目前野外絕大部分的馬藍基本上都是野生的。
馬藍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藍色染色植物,同時它也是重要的傳統中藥材,在我國有上千年的藥用歷史。藥用部分主要是它莖葉加工之后的干燥粉末或團塊,藥用價值和菘藍,也就是板藍根大同小異。主要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你像咽喉腫痛、牙齦出血、溫熱病、肺熱咳嗽、黃疸、上火等癥狀,其實都可以用到馬藍。可見馬藍不僅是天然的藍色染色植物,同時它的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在野外遇到這種植物,一定要珍惜。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馬藍了解了嗎?你聽說過馬藍這種植物嗎?你知道馬藍、板藍、菘藍的區別嗎?在你的家鄉有馬藍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