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月8日,農歷臘月初九。
農村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再過20天,就是蛇年除夕,我們已經聽得見春節的腳步聲了!
今天,1月8日,首先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49周年紀念日。
那年我9歲,在村小學上三年級。我們的老師是鄰村的陳西漢老師。49年過去了,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記得,在深切悼念周總理的日子里發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陳老師懷著沉痛的心情告訴我們: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尤其不許追逐打鬧。但年少淘氣的我們,還是沒能忍住:鄰村兩位陳姓大師兄——說起來,還是陳老師的本家兄弟,在課間時間還是犯規了!那天似乎還下著雪,陳老師就罰他們在教室外站了很長時間!
這就是那時候的人民群眾對領袖人物懷著的非常樸素的愛戴之情!
2024這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再次調整了工作:到校圖書室管理圖書。
兩年前,在因傷病休息了半年之后,暑假期間接到電話,要求新學年回校上課。雖然腰椎間的固定鋼板還沒有取出,久坐會引發身體不適,但還是按要求返崗,繼續語文教學工作。
去年暑假,因人手緊張,再過幾個月就已57周歲的本尊,再次被安排在了教學一線。遺憾的是,身體不便,出行受限,頭班公交車發車時間推遲,要在6:10前趕到學校上早讀,就必須4:50起床,步行一個小時到校。一天、一周、一個月,還能堅持。要整整一個學期天天如此,實在難受。說明情況后,領導體諒,臨時安排到校辦工作了一年。今年暑假開學不久,人事調整、工作變動,我終于實現了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個愿望,也是還在教學一線時就有的愿望:到圖書室管理圖書。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此話一點不假。剛到圖書室時,里邊只有借地辦學時搬到職教中心的4千余冊圖書;11月份,幾經周折,最終才將老校區圖書室的3萬余冊圖書遷入新校區。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本圖書都需要幾易其手:民工師傅在老校區搬上車,到新校區后先從車上卸下,再搬入圖書室內;先放在地上,全部搬完后才能逐一上架;然后分類存放,再搬一次;最后,將圖書從架上搬至電腦前,把信息詳盡輸入電腦,再簽章、貼分類標簽、貼綜合信息條形碼;最后,擁有“身份證”的圖書,才能再一次上架,正式進入借閱程序。
原來讀書時,曾經留意過書籍版權頁的“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和“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但未曾深究。直到此次成為“業內人士”后,才徹底明白了這些內容對于圖書的分類編目,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圖書分類編目方法很多,現行國家標準就是“中圖法”分類:A領袖著作,B哲學,C社會科學,D政治法律,E軍事,F經濟,G教育科學文化,H語言文字,I文學,J藝術,K歷史地理,N自然科學,O數理化學科,P天文地理,Q生物科學,R醫藥衛生,S農業,T工業技術,U交通,V航空航天,X環境保護,Z綜合圖書……
在此之前,建國之后早期出版物使用的是“統一書號”:第一位或前兩位數字從1到17,基本對應上述各大類別;后邊的幾位數字是出版社代號,“·”之后的數字,代表出版物的順序。
另外還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由10位或13位數字組成。早期的ISBN是10位數字,從2007年開始,新版ISBN采用13位數字。前綴“978”表示圖書,中間的9位數字分為三組,分別代表組號、出版社號和書序號,最后一個數字是校驗碼。圖書分類編號常以“/”隔開后綴在后邊。
依據慣例,圖書管理基本上是一個教師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學校有700余年的建校史,現存最早圖書是1936年出版的,距今已有近90年的收藏史。單是1989年12月更為現名后,至今又過去了36年,經歷了好幾位圖書管理員。
在近期分類整理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前輩中有一位也是按中圖法分類編目的,比較準確和規范;但也有不按標準、隨意編排的;還有分類標簽沒有用比較耐用持久的碳素黑水筆,而是采用藍墨水書寫的,現在已經看不清了。
另外發現,同一本書,按不同的內容性質,可以有兩種甚至多種的分類。比如,俗話說的“文史不分家”,有的史傳類圖書,有按歷史分的,也有按文學分的。像這種情況,一般要按第一類別存放。
還有,同一本書,版權頁的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和封底的“分類編目”不一致。像這種情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筆者在整理時,一般要以版權頁的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為準。
30多年前,因為酷愛讀書寫作卻無書可讀、無時間寫作,于是抓住機會,做了代課教師。本以為讀書寫作的問題可以圓滿解決了,誰知投身教育工作后,有了大量的書籍,卻沒讀書的時間,而寫作也演變成了一種業余愛好!
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即將結束之時,回首來路,頗多感慨:在故鄉教書時,主科是語文,副科是歷史;鐵門一中三年,主科是語文,副科卻教過歷史和政治兩科;其中有一年,同時教了兩個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課。進城之后,30年來,就只教語文一科了。沒成想,臨到最后,卻又接觸了圖書管理這門學問。可真是“活到老、學到老”了。
巡察進校當天,領導到圖書室了解情況,問我學的什么專業,答曰“漢語言文學”。但既然工作需要,那就主動適應、積極學習,以求無愧于心。
圖書分類整理,既繁瑣,又辛苦。一只手,一副護袖,一個圍腰,常常幾個小時下來,汗流浹背。但筆者好之樂之,且樂此不疲!
這是今年最大的收獲!
敬請關注“劍鳴濤聲”的自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