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行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志愿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廣泛動員組織高校多民族大學生返鄉進農村、進社區等開展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在中國科協的號召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指導下,重慶交通大學聯合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重慶市環境科普聯盟召開了寒假返鄉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暨培訓會。
2025年1月7日,通過騰訊會議召開了返鄉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預備會,會議由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重慶交通大學少數民族聯誼會副會長、環境給排教工黨支部書記楊延梅教授主持。預備會明確了啟動儀式暨培訓會的具體流程、會議組織志愿者的職責與分工和活動物資的準備情況等,為啟動儀式暨培訓會的順利召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25年1月8日,在重慶交通大學科學城校區多媒體教室重慶交通大學環境與資源協會會員、石榴課堂少數民族代表、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生、本科生代表等百余名多民族師生代表共聚一堂,楊延梅教授主持啟動儀式暨培訓會。
啟動儀式伊始,楊延梅教授介紹了重慶交通大學大學生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及獲獎情況。向參會的志愿者代表們說明了重慶交通大學連續榮獲4次全國“大學生在行動”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最佳組織單位的原因,并通過重慶交通大學少數民族志愿者代表、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布依族研究生郭明坤積極進行志愿服務及其獲得中央文明辦和生態環境部聯合授予“全國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稱號的事跡情況激勵大學生志愿者們努力學習生態環境知識、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做好返鄉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助力鄉村振興,積極爭做”綠色天使”(綠色天使:傳播生態環保知識,踐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的積極向上的青年);楊延梅教授還強調了注意自身健康、活動安全、活動照片與活動記錄留存、活動總結等方面的內容。
之后,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優秀志愿者代表--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付圻、徐凈怡、譚雙雙、王倪分別做了講座。其中付圻介紹中國科協“大美志愿”科技志愿服務志愿者線上注冊流程,并分享自身活動經驗,展示返鄉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化開展的案例;徐凈怡介紹2024年重慶交通大學生態環境科普作品的創作與獲獎情況,激勵大家積極進行科普作品的創作;譚雙雙做“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區”講座,從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我們該怎么做這四部分進行了講述,通過講座使大家提升了對自然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也使大家在返鄉時能夠更好地關注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與當地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王倪做“輻射及其防護”講座,講解了輻射的基本概念、常見輻射的危害與防護、核廢水熱點問題的剖析、面對核污染的應對方法,通過講座充實了志愿者代表們輻射污染及其防護相關方面的知識。
楊延梅教授為“大學生在行動”獲獎的優秀社團、優秀小分隊、優秀志愿者和優秀科普作品的創作者頒獎。
最后參會的志愿者代表們領取了“市民低碳公約”“倡導節約用水”“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范”與自創的“綠色交通宣傳海報”“綠色低碳出行”“騎行未來,綠動世界”“綠色出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宣傳單和“碳達峰碳中和”“生活垃圾分類”“愛水護水”“認識新污染物”宣傳冊等生態環境宣傳資料。
本次啟動儀式暨培訓會起到了動員多民族大學生返鄉開展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的目的;為后續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踐行綠色低碳生活”“認識新污染物”等開展生態環境科技志愿服務奠定了基礎;對激發大學生在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大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以期更好地服務和引導社會各界積極投身于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投稿: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
編輯:白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