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影響淋巴結、脾臟、骨髓等器官。其癌細胞可以迅速擴散,導致免疫功能受損,使患者易感染其他疾病。隨著病情進展,淋巴瘤可引發淋巴結腫大、體重驟減、持續發熱、夜間盜汗等癥狀,甚至影響重要器官的功能。
本文基于摩熵咨詢最新發布的《淋巴瘤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部分內容,揭示了淋巴瘤的流行病學數據,包括全球發病和死亡情況,及我國不同瘤種的患病情況,還給出了淋巴瘤的最新診療指南,對藥品市場的分析也為制藥企業、投資者及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助力他們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把握發展機會。
1. 淋巴瘤不同瘤種占比:最常見的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其主要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比90%左右)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兩類,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進一步細分為B淋巴細胞瘤和T淋巴細胞瘤,具體而言:
非霍奇金淋巴瘤:
(1)B淋巴細胞瘤:可以進一步分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濾泡性淋巴瘤(FL)、淋巴母細胞淋巴瘤(LBL)、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2)T淋巴細胞瘤:可以進一步分為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ENKL)、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
各淋巴瘤的占比如下圖所示,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據絕大部分比例,在90%左右。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屬B淋巴細胞瘤占比更高,其占淋巴瘤約80%,其下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占淋巴瘤35%,為最常見的細分瘤種。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淋巴瘤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
2. 淋巴瘤全球流行病學數據:新發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排名第10和11位,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淋巴瘤新發病例數:
2022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數達到2,000萬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5.3萬例,占比2.8%,霍奇金淋巴瘤8.24萬例,占比0.4%。
淋巴瘤新增發病例數總數合計排名第10位,其中男女淋巴瘤患者例數分別為35.99萬例和27.55萬例。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淋巴瘤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
淋巴瘤死亡病例數:
2022年全球癌癥死亡病例共970萬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5.05萬例,占比為2.6%;霍奇金淋巴瘤2.27萬例,占比0.2% 。
淋巴瘤新死亡病例數總數合計排名第11位,其中男女淋巴瘤患者例數分別為15.73萬例和11.59萬例。
3. 淋巴瘤中國流行病學數據:新發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分別排名第13和12位,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淋巴瘤新發病例數:
2022年我國癌癥新發病例數為482.47萬例,其中淋巴瘤8.52萬人,排名第13位。男性的發病人數為4.81萬人,女性的發病人數為3.71萬人。
淋巴瘤死亡病例數:
2022年我國癌癥死亡總人數257.42萬例,其中淋巴瘤4.16萬人,排名第12位。男性的發病人數為2.51萬人,女性的發病人數為1.65萬人。
4. 淋巴瘤診療指南
(1)非霍奇金淋巴瘤診療指南(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
利妥昔單抗/維泊妥珠單抗使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獲益增加,但仍有較大未滿足需求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細分瘤種非常多,這里以占比最多的DLBCL為例:
自利妥昔單抗上市后,該藥一直是DLBCL一線治療的金標準:利妥昔單抗(R)聯合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和潑尼松 (CHOP)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一線治療方案(R-CHOP)。
R-CHOP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現治療無應答或疾病復發:在R-CHOP方案的基礎上,聯合靶向藥物(包括依維莫司、硼替佐米、來那度胺、BTK抑制劑等)來治療 Non-GCB亞型或其他預后不好的患者(X-R-CHOP)。
(2)霍奇金淋巴瘤診療指南
ABVD聯合化療一直是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 治療的基石
維布妥昔單抗和 PD-1 抑制劑等新藥重塑了 cHL 的治療格局,它們也在治療早期進行探索,包括作為高危 cHL ASCT 后的鞏固治療,作為 ASCT 前挽救治療的一部分,以及作為早期和晚期患者初始治療的一部分。
ABVD+放療:長春新堿+鹽酸博來霉素+表柔比星+達卡巴嗪(ABVD)是目前霍奇金淋巴瘤經典一線治療方案;
阿霉素、甲乙胺、長春新堿、長春花堿、博來霉素、依托泊苷、強的松(Stanford V)方案雖也被列為一線治療,但由于更明顯的某些副作用并未超過ABVD方案;
阿霉素、博萊霉素、長春花堿、丙卡巴肼、依托泊甙和強的松(BEACOPP)方案因為毒性較強,中國絕大多數患者只能耐受基線劑量,目前更多用于二線治療。
X+ABVD+放療:在ABVD+放療方案的基礎上,聯合靶向藥物(包括維布妥昔單抗、PD-1單抗等等)來治療HL或rr cHL患者。
結語:
淋巴瘤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全球及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出較為嚴峻的趨勢。摩熵咨詢發布的《淋巴瘤藥物——市場研究專題報告》報告,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淋巴瘤在全球及中國的發病情況和死亡情況。盡管現有的治療方案已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預后,但仍有許多患者面臨治療難題,尤其是對于復發或難治的病例。隨著新藥和靶向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淋巴瘤的治療前景將持續改善。在此背景下,制藥企業及醫療機構在這一領域的投資與創新也將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