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鎮黨委創新方法、載體和路徑,總結提煉出一系列經驗做法,形成了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十法”,突出首發首創、實干實效、示范引領、機制做法,全方位呈現基層黨建高質量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和有益探索,以黨建之為進而推動朱家角鎮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01 朱聯璧合法
依托“朱聯璧合”黨建共建品牌,以組織聯建、活動聯辦、黨員聯學、資源聯用等多種方式落實結對共建工作,推動形成資源共用、陣地共建、隊伍共融、工作共謀、成果共享的聯動合作機制,持續為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如,鎮機關黨總支與上海市體育訓練基地管理中心第二黨支部開展“龍騰四海逐浪高 邁步如飛再出發”迎春徒步,深化結對共建機制,助力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攜手朱家角人民醫院開展“紅色暖陽”項目,踐行志愿精神,彰顯基層黨建感染力。建新村黨支部聯合復旦大學、市商務委,創建成立“復旦管院·朱家角”建新黨建紅色驛站,助力鄉村振興。各基層黨組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持續放大結對共建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集體經濟發展中的聚合效應。
02 三區融合法
針對古鎮居民區人戶分離、老齡程度高,人員流動大、房屋性質雜等社區難題,通過優化景區服務、深化社區建設、固化街區治理,實施“街區景區社區”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基層治理“典型樣板”。
北大街居民區黨總支在黨委重視、媒體宣傳、學術賦能下,推動資源集聚、機制創新,以“街區景區社區”三區聯動,打造共建共融的美好社區。作為青浦區唯一入選“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上海市首批16個社區行動項目單位,通過探索“1、3、5、7”的治理機制,整合義務消防隊、吸引“幸福合伙人”、打造商鋪服務崗,開展背街小巷微治理,點燃了美好社區新引擎。各項探索性舉措榮獲“全國社區黨建創新案例”和“第二屆上海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北大街居民區的成功經驗會推廣到古鎮“三區融合”居民區,形成整體帶動效應,持續擴大“三區融合”品牌影響力。
03 跨域治理法
破除區域行政壁壘,依托“五馨”基層治理共同體,夯實示范區生態綠色本底,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六大工程向長三角延伸。積極探索形成毗鄰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助推長三角示范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朱家角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依托“城管藍”黨建聯盟平臺,與淀山湖城管建立了定期會晤協商平臺和跨區域執法聯動機制,深化“黨建+執法”聯動機制,加強毗鄰區城管執法協作,常態化落實重點時段聯合執法行動,共同守護毗鄰區域市容環境秩序。推動形成“黨建互動”帶動“業務互融”促進“毗鄰共治”的良性循環,走出跨行政區域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新路徑,助推長三角示范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04 暖馨共治法
著力破解力量單一化、鄰里陌生化等治理難題,積極探索構建社區“幸福合伙人”工作模式,搭建多維“幸福合伙人”共治工作平臺,統籌多方資源,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引領打造共治自治善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形成家門口的“幸福圈”。
如,濱湖居民區黨支部打造“濱心玉湖”幸福社區品牌,“紅心灣”黨建特色品牌,大力挖掘、培育社區“幸福合伙人”,先后建成合唱隊、管樂隊、舞蹈隊、太極等文體隊伍,以黨建帶群建促社建。淀湖居民區黨支部深化“幸福七色家園”項目,成立“心連馨”志愿服務隊,創建“幸福+能人工作室”和“社區微實事”工作室,建設幸福家園和溫馨港灣。未來,將繼續擴大“幸福合伙人”影響力,不斷釋放共治自治善治的磁場效應,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基層治理善治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
05 產業培育法
鄉村要振興,關鍵靠產業。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以黨建為引領,構建“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注重產業鏈延伸,提升產業附加值,打造集體經濟新引擎。
如,近年來,林家村黨總支致力走好“藝術鄉村”的振興之路,開展“融合設計”、堅持“賦能村民”、注重“資源整合”、推動“產業導入”,將美學藝術融入鄉村治理中,鄉村的美學價值,畫家、電影人、相聲演員等各行各業的藝術工作者源源不斷入駐林家村,提升鄉村的美學價值,多個藝術家工作室落戶在此,出現了“最美農家書屋”薄荷香文苑、打響“薄荷香大米”,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成為林家特色的一村一品。
06 賦能強企法
組織實施“園區提升”“補短板、提質效”等專項行動,積極號召“兩新”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努力做到黨建與企業經營同頻共振,集聚紅色動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社會黨委搭建“溫馨”的初心驛站,提供“甜馨”的優質服務,打造“清馨”的特色品牌,激發黨員職工參與基層治理的活力,開創新時代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新局面。朱家角工業園區黨總支創新建立“以商引商、線上調研、線下突破”招商引資新模式,優化園區營商環境。經濟城黨總支創建網格化“1+N”服務模式,制定兩張“清單”,實施靶向服務,助力企業發展。企服中心黨支部以“貼身管家”“除憂管家”“平安管家”為抓手,用心當好三個“管家” ,賦能企業發展。
07 多元服務法
積極搭建載體、提供平臺、創新方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志愿服務”模式,推動黨員常態化長效化下沉開展暖馨志愿服務,把基層黨建、志愿服務和社區治理有機融合起來,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服務群眾的水平。
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黨支部爭先創優強作為,開展微笑服務行動,工作人員用微笑迎接每一位群眾,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旅游公司黨支部開展“樂游朱家角古鎮黨員志愿服務”,為游客提供愛心便民服務,讓游客在享受古鎮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黨員的溫暖和關懷,提升古鎮旅游服務品質,助力5A級景區創建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08 積分管理法
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推行“黨建+積分制”基層治理模式,將日常行為、參與公共事務、環境衛生維護等納入積分體系,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張馬村黨總支以“積分治”探索鄉村善治之道,推行“黨員管理積分”制度,將村民的日常行為、參與公共事務、環境衛生維護、鄉風文明建設等納入積分體系,以積分作為評價、激勵和約束村民行為的手段,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育出了人和、心齊、風正的新風尚。北大街居民區黨總支緊跟旅游業發展步伐,積極探索“商戶自律法”,全力推進誠信商戶建設,商戶主動作為齊參與、誠信為本講文明以及經營守法守秩序的意識進一步提升,古鎮商業氛圍向好發展,營造更好旅游消費環境。
09 網格數治法
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多網合一”,全面整合網格化管理資源,持續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延伸,變“千條線穿入一根針”為“千根繩擰成一股繩”,著力構建“多網合一、一網多用、一網通用、一網通辦”的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格局。
鎮城運中心黨支部打造具有“朱家角特色”的“一網統管”特色應用,實現精細化管理,在朱家角鎮古鎮景區開發智能應用小程序“屯兵點”以數據賦能為目標,進一步推進智能化場景建設,做到問題的自動發現及扁平化處置。小江村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大膽探索“黨建+微網格”治理模式,延伸基層治理觸角,形成了精細管理的“四級網格”體系,實現網格黨建工作全覆蓋,以黨建引領“小網格”構筑基層治理“大格局”。
10 文化浸潤法
黨建賦能于文化,文化融合著黨建。堅持黨建引領、文化鑄魂,將基層黨建與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幸福社區的文化宣傳主陣地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感染力、凝聚力。
先鋒村黨總支強化幸福社區一站兩中心服務平臺、睦鄰點、客堂間等傳統陣地交流互動的同時,打造了青年活動中心、先鋒行.NO1驛站,運用鄉賢力量,發揚孝親文化,傳播社區文化強音。濱湖居民區黨支部扎實開展廉潔文化陣地建設,精心打造“濱湖廉潔文化長廊”,靈活運用廉潔文化“春風化雨”的潤澤人心效果,厚植廉潔文化底蘊,著力打造“沉浸式”廉潔文化陣地,將廉潔文化意識輸送到基層黨員干部和社區群眾心中,營造全面從嚴治黨氛圍,帶動轄區清廉家風建設。
來源:朱家角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