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他的經典名言:“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說出了世界的本質: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一個由語言所描繪的世界,外部事物也由人的精神所感知,價值的高低和好壞也由個人或人的集體意識所判斷和定義,這兩者或都不是客觀的。
維特根斯坦用兩句話說出了這兩個問題的本質:語言即世界、人類的凝視具有一種力量,它賦予事物以價值,但也提高價格。
語言即世界,首先,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聽別人用語言描述的,再經過自己思維處理后所形成的世界。
其客觀性和準確性取決于講述人的認知、表達能力、立場,甚至利益等等,或不是事實,或存在理解片面、認識不到位、思想過時、甚至故意斷章取義、歪曲事實和顛倒是非等情況。
同時,即使是智者們,也很難將他們心目中真正的想法準確地描述出來,也更難以所有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讓大多數人理解。
對此,維特根斯坦也表示,我成功地表達的事物,從未超過我想要表達的一半,實際上連一半也沒有,至多是十分之一。
在《道德經》中,老子也一再強調,道或真理是難以用語言準確描述的。
人類的凝視具有一種力量,它賦予事物以價值,但也提高價格。維特根斯坦這句話說明了事物的價值和意義,有用或無用,是由個人或人的集體意識賦予,不在事物本身。
個人或集體意識的形成受語言世界所影響,或不是客觀的,甚至是受人排布的。
例如,在不少時候,一些事物所謂的價值,也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群打造出來的。例如,有些商家精心用各種市場營銷的手段包裝和打造一些產品,吸引客戶關注或高價購買。
賦予取決于人類的凝視,而個人和人類的集體意識、凝視點和關注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均有其時代背景,事物的價值和意義也隨之變化。
經典《沉思錄》里有一句名言:“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這句話一語見地說出了這個世界的本質。
古往今來,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升,無數曾因認知不足而被錯誤描述的世界被證偽,雖然這些描述曾一度被捧為真理。
無數由謊言所編織的世界也被揭穿,雖然這些謊言也曾一度被認為是真相。
無數不合時宜的價值觀和社會風俗也被人拋棄,雖然這些價值觀和社會風俗也曾一度盛行。
無數用市場營銷手段打造出來的商品,消失在時間的長河當中,雖然這些商品曾風靡一時。
未來,也或將同樣如此。
我們目前所認為的真理,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或將被證偽。
我們目前所認同的一些價值觀或社會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或發生改變。
我們目前熱捧的某些商品,未來也或將無人問津。
因此,維特根斯坦強調,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世界的意義必然是在語言世界和人類的集體意識以外。
為了能夠更清楚得看清這個世界,不受蒙蔽,我們一方面要獨立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具有與時俱進的思維和開放性的心態,不執著于自己的立場和成見。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和他人的觀點。
此外,我們要遵循自己本心,堅守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不隨波逐流。不要過于在意集體意識和他人的看法,擺脫世俗的偏見,不受排布和欺騙,才能真正活出自己,內心自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