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新聞網1月2日報道,2025年,中國將有多種新型運載火箭問世,包括長征八號甲、朱雀三號、智神星一號、星云一號和力箭二號等等。其中,多種運載火箭將可重復使用,或經過改造后可重復使用。
目前,與美國相比,中國航天產業的差距和短板主要在可重復使用火箭和重型火箭。
中國目前缺乏類似‘獵鷹-9” 的可重復使用火箭、類似“星艦”的重型火箭,發射成本相對較高,將會嚴重制約中國版“星鏈”計劃的推進和中國航天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部分美國媒體表示,雖然中國的太空計劃已經和美國“不相上下”,多次登陸月球和火星,但在開發可復用火箭方面,中國“還沒跟上步伐”。
由于美國目前在可重復使用火箭領域占據明顯的優勢,加上美國星鏈計劃的出現,改變了全球衛星發射市場格局,美國每年發射超過1000個衛星,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中國正在大力發展中國版“星鏈”,根據相關規劃顯示,中國2025年有望初步建成衛星互聯網系統,遠期規劃的衛星數量合計超3.8萬顆。
中國版“星鏈”計劃已經開始受到不少海外國家的支持,例如,2024年11月,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與巴西國有通信企業正式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標志著中國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服務將全面進入巴西市場。
因此,研發可重復使用火箭對于中國衛星互聯網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目前已經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深藍航天、星河動力航天和東方空間等多家企業在研發可重復使用火箭。根據相關企業的計劃,將會在未來兩三年內陸續進行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發射。
同時,中國正在研發可重復使用火箭的企業還在持續快速增長當中,短期內將增加至10家以上。
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完全競爭市場的形成和火箭復用的普及,未來中國火箭性價比超過美國的SpaceX將是大概率的事情。
隨著中國企業在可重復用火箭領域迅速取得突破,未來中國衛星發射成本將快速下降。這將會有力地推動中國版“星鏈”計劃的發展,同時也將會極大地提升中國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研發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預計將在2028年前后發射。據相關媒體報道長征九號,起飛重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LTO)運載能力約50噸, 運力與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似。
航天產業是至關重要的產業,也是未來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中國和美國等全球各主要國家均在積極發展太空產業。
未來,隨著中國可重復使用火箭和重型運載火箭陸續投入市場,中國航天產業的競爭力將會出現質的提升,將會充分受益于新太空經濟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