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基因,重視教育,寒門子弟的“小鎮(zhèn)做題家”可以進入清北,沒有學歷的“小鎮(zhèn)青年”,堅持終身學習,力爭上游;這都是中國創(chuàng)新的秘密武器。
似乎是平地一聲雷。中國軍工企業(yè)的大爆發(fā),震驚全球,八樣“硬菜”,涵蓋了海陸空和航太,也有人工智能的底蘊,而全世界都問一個問題,發(fā)明這些創(chuàng)新武器的人才從哪兒來?
過去西方主流媒體的答案再也站不住腳。他們都說是中國的間諜在西方偷竊技術(shù),砸下大錢來賄賂,或是用上了美女計或美男計,無所不用其極,但如今中國這些尖端科技,西方都完全沒有,中國是遙遙領(lǐng)先,倒是西方現(xiàn)在正千方百計,尋思如何來“偷竊”中國的技術(shù)。
這顯示中國教育系統(tǒng),可以培育大量的科技精英人才。被美國制裁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以及其他六所軍工院校,早就是美國的黑名單,但越禁越香,被中國軍迷昵稱為“國防七子”,都能夠厚積薄發(fā),于無聲處聽驚雷,震動軍事江湖。更不要說中國的九八五、二一一等名校,都是人才輩出。
這背后是中國內(nèi)部嚴厲的競爭制度。每年的高考和考研,都是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搖出西方先進國所沒有的尖子。盡管國內(nèi)外很多人批評中國的考試制度太卷、太無情,但恰恰是這樣的無情制度才能出現(xiàn)有情天地,讓底層沖破階層的壁壘。十年寒窗,讓寒門子弟有機會脫穎而出,也不用去搞關(guān)系鉆營,名滿天下的北大數(shù)學奇才“韋神”韋東奕是“社恐”,他在校園手提一大瓶礦泉水和幾個饅頭,衣著極簡,被網(wǎng)民喻為少林寺“掃地僧”,功力深不可測。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的基建狂魔現(xiàn)象,背后都是數(shù)以百萬計的工程師的努力。中國每年的大學畢業(yè)生高達一千萬人,近半都是理工科,才可以在基建上連連突破,建造了全球最大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系統(tǒng)、橋梁和隧道系統(tǒng)。美國近年說要在基建上緊追中國,但美國的工程師人數(shù)不足,大學工程系的學生大多是外國留學生,要搞基建,只能靠輸入外國人才。
但中國人才的秘密武器不僅是靠考試,而是一種全民終身學習的氛圍。很多小鎮(zhèn)青年,或是“二本學生”,沒有驕人的學歷,但卻力爭上游。馬云考大學三次沒考上,應(yīng)征KFC賣炸雞都被指外貌像外星人而沒有錄取,但他勤奮自學,英文流利,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馬化騰當年從還沒任何名氣的深圳大學畢業(yè),但他堅持終身學習,創(chuàng)辦了騰訊,推出微信,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正是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基因,重視教育,“小鎮(zhèn)做題家”可以進入清北;沒有學歷的“小鎮(zhèn)青年”,爭取工余時間在各種“知識搬運工”的平臺學習。中國每一個城市的書城,周末都擠滿了來看書但沒錢買書的底層讀者。這都是中國創(chuàng)新的秘密武器。知識改變命運,中國全民學習的知識,改變了全球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