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座廟。
——今天的編輯 彭主任
名字中帶“寂光”二字的寺廟有很多,其中屬京都的常寂光寺最有名。尤其是紅葉季,很多人慕名前往。常寂光寺本堂的兩棟建筑都面朝群山,站在寺內,能俯瞰整座京都。
不知道是不是巧了,前腳剛去過常寂光寺,后腳到遂寧大英參加婚禮,吃完午飯后找地方轉耍,又在幾公里外的山間鄉野發現一座叫寂光寺的古廟。
京都的常寂光寺,修建于16世紀末期,在京都西側的小倉山山腰上。一查,四川人自己的寂光寺,修建地點和現存古建的時間,也很類似。
遂寧大英的寂光寺在龍歸山下,最早興建于隋朝大業二十三年(617年),比常寂光寺早1000多年。寺中現存最老的建筑,可以追溯到的建造年代為明正統八年(1443年),也比常寂光寺要早200多年。
老實講,四川寺廟道觀中保存的明代建筑,數量不算少,前前后后也看過一些相當精美的,不那么稀奇。
高矮要去寂光寺看看的原因在于,一座無比低調、具有鄉野氣息的古寺,竟然保存有四川地區較少的有明確紀年的明代木結構建筑遺存,而且寺廟中還有極為少見的轉輪藏。
資料顯示,廟中更有王羲之親書的“山海年長”四個金色大字。1932年的冬天,著名山水畫大家黃賓虹也曾到寂光寺暢游,并揮毫創作了《蓬溪道中》一畫,收入在《黃賓虹巴山蜀水畫選》中。
寂光寺,到底何德何能?
從成都出發,開車1.5個小時能到遂寧大英。高鐵更快,只需半個小時左右。由縣城到寂光寺,還有六七公里,其中的三公里,又屬于完全不會有公共交通經過的山腳小路。如果不是搭熱心老鄉的三輪車,那只能自駕或步行。
很難想象,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車都不發達的90多年前,年近70的黃賓虹是怎樣到達的寂光寺。一路上,他在秀麗山水中尋找深山古寺的心情應該很好。在畫上,黃賓虹題寫道:“蓬溪道中,林泉清絕。”
隆冬的山林確實清凈,公雞在打鳴,經過住家戶時,狗不僅狂吠,還會緊緊跟隨生人一段距離。泉,應當是指寂光寺的那口宋代古井,傳說此井“長年不溢不枯,井水清澈甘甜。”曾經,寂光寺也叫做古井寺。
根據地圖上的定位尋找寂光寺,它一點都不準確。老鄉指路,古寺就在古柏鎮初級中學舊址旁,道路直接從彌勒殿和山門之間穿過。一時半會兒,你弄不清古寺是沒有圍墻的開放式布局,還是獨屬一院。
從焚毀到重建,在千年歷史的波瀾中,殘存至今的寂光寺確實深度融入了周圍居民的日常。老人們會在彌勒殿前坐車下山。魁星樓成了山門,門前有橋有河,供車輛和行人通過的道路也從魁星樓的正中穿過,通往另一個方向。
兩層高的魁星樓是清代時期保存下來的建筑,完整保存了重檐兩滴水斜山式頂的樣式。哼哈二將威武地守在山門兩側,往來的鄉親都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
魁星樓背后,兩棵古樹很有意思。
很多地方,一般是對稱地種兩棵相同品種的大樹。這里是一棵古柏,一棵古銀杏。種于道光庚寅年(1830年)的古柏干練蒼勁,金黃一片的銀杏更老,距今已有500多歲,相傳種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
差那么一點,今人就無緣看見這兩棵生命力旺盛的古樹。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鄉上的領導決定砍樹作燃料煉鋼,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幸好,時任綿陽市委書記路過,救下了古樹。
那時,寂光寺所在的地區屬于綿陽專區。后屬于遂寧蓬溪縣。再后來,才屬于遂寧大英縣的蓬萊鎮。行政區劃不斷調整,但古樹還是那兩棵古樹,寺,也還是那座寺。
早在2002年,寂光寺便被列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俯瞰的角度,能夠明顯發現,沿著中軸線,一共有五重大殿,建筑基本保持了明清時期的格局。
數座大殿中,又屬彌勒殿、轉輪殿最有看頭。彌勒殿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屋脊飾雙龍搶寶。它沒有那么金光熠熠,甚至略顯暗淡,寂光寺大量殘存的碑刻、石刻都暫時安放在此處。
殿內,四大天王左右并列,彌勒佛慈祥地坐在中間。數幅清代的壁畫,線條流暢,如果不仔細找,很容易錯過。更容易錯過的是傳說中王羲之親書的“山海年長”四個字,逛完寺廟查資料才知道有這回事。
算了下時間,應該也不是王羲之親自到此廟此殿題寫。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大約是在公元300年到400年這期間。寂光寺晚了300多年才出現。
寂光寺現存最老的東西,是那些很容易被忽視的隋唐遺址,彌勒殿等大殿的地基和地板,多為那時的原裝。包括臺階上大雄寶殿前遺存下來的講經臺,也為隋唐時期。
至于地表之上寂光寺最為古老的古建,是建于明正統八年(1443年)的轉輪殿。起初,從正面看不太能注意到轉輪殿的特別之處,順著山路繞到背后,陽光下漂亮的斗拱在發光,有明建的典型特征。
但又不是完全的明建風格,甚至,轉輪殿的某些部件和位置還有些隋唐時期的影子。其中,很明顯的又屬于在櫨斗下面加皿板的做法。一時半會兒弄不清是真皿板,還是只是形式上的相像。
皿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在一些古代石刻中有所表現。東漢到唐朝這一段時間的建筑愛采用,后來幾乎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使用了皿板的古建中,最有名的是山西的南禪寺大殿,以及肇慶梅庵大殿。
第一次聽到轉輪殿這個名字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疑惑,怎么基本沒聽說過,很少在寺廟中看見。這正是轉輪殿的珍貴和稀罕之處,偷偷通過縫隙往大門緊鎖的轉輪殿內看了幾眼,里面還真有世界上留存不多的轉輪藏。
轉輪藏很像一個巨型的走馬燈,也是古人的旋轉書架。它的結構設計實在精巧,中心有立軸,八角形的書架書棚可以隨之旋轉。
佛教徒認為,轉動放滿佛經的轉輪藏,可以獲得和念經同樣的功德。有了這座能夠活動的木構裝置,隱隱覺得,轉輪殿像一座高配版的藏經閣。當然,只是一種感覺,這個說法并不準確。
四川最有名的轉輪藏在哪兒呢?在綿陽平武的報恩寺華嚴殿。以前蓬溪的金仙寺也有轉輪,只是早已作古消失。同為鄉間,隱藏夠深的寂光寺還能保存有,實在是讓人又驚又喜。
順著寂光寺的臺階往上爬,越靠后的地方,新建或復原的痕跡越明顯,建筑不那么講究,看點不多,略有失望。但一晃而過的殘橋斷石,又讓人好奇,會不會也是隋唐遺跡。
在寂光寺,一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青磚小樓和寺廟古建相毗鄰,甚至融為一體,是另一種矛盾的感覺。在特殊的年代,將寺廟改為鄉社辦公活動的空間,某種程度上可能保護了寂光寺,讓它還能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
今人有緣得以一見,也算幸運。
今日編輯 | 彭主任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準備回鄉過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