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車市很卷,尤其是合資車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但是包括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與價格策略,都已經有了企穩的態勢,即使仍有同比下滑,但是跌幅基本都控制在了個位數。
與之相比,曾經的一線品牌——廣汽本田在2024年顯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廣汽本田當年銷量僅有470633臺,同比下滑幅度達26.52%,而且這也是廣汽本田連續第四年銷量下滑,這意味著不論是和自身比還是同行友商比,廣汽本田的銷量表現都十分拉胯。
而從車型的銷量來看,廣汽本田也呈現出油車、電車均不夠給力的局面。
從傳統油車的表現來看,雅閣(參數丨圖片)和皓影分別是廣本在轎車和SUV細分市場的銷量擔當,其中雅閣2024年累計銷量16.59萬余輛,而皓影當年累計銷量則為13.55萬余輛,兩者相加累計銷量達到了30萬輛上下,看上去似乎還不錯是不是?
但問題在于除了雅閣、皓影外,廣汽本田可是還有奧德賽、型格、飛度、凌派、繽智、冠道、致在等在內的眾多車型,這些車型均是以燃油動力為主的車型,而他們總共的年銷量也僅有十幾萬臺,這意味著其銷量表現并不出色。
而除了上述以燃油動力為主的車型外,廣汽本田雖然也推出了一些新能源車,但是銷量也較為拉跨。以11月銷量為例,雅閣PHEV雖然是插混車型,但是國內零售銷量卻僅有750臺,這樣的成績和新能源車整體向上,同級競品動輒破萬的成績相去甚遠。
此外諸如2024年推出的全新純電緊湊型SUV——本田e:NP2極湃2銷量也十分慘淡,月銷量也僅有數百臺,這樣的成績也很難令人接受。至于皓影PHEV、極湃1等車型的銷量表現則同樣不值一提。
值得關注的是,廣汽本田也發布了新純電品牌“燁P”,該品牌首作 ——本田燁P7量產版也同步亮相,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但也因其品牌標識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而除了產品外,2024年廣汽本田還陷入了裁員和關停生產線的風波,此舉也被視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廣汽本田不得已采取的降本增效之舉。而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廣本的新能源工廠也進行了投產,從而為廣汽本田后續轉型提供保障。
當然面臨困境的也并非僅僅是廣汽本田,事實上,2024年合資品牌在中國車市普遍遭遇“寒冬”,市場份額被大幅擠壓。據行業數據顯示,合資品牌整體市場份額已不足40%,在這波寒潮中,廣汽本田也難以獨善其身,年度銷量同比降幅超20%,形勢頗為嚴峻。這背后,一方面是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產品力、性價比、智能化配置全面趕超;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不斷蠶食傳統燃油車市場,而合資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上起步稍慢,步伐略顯蹣跚,廣汽本田同樣面臨著從燃油時代向新能源時代跨越的艱難爬坡。
但是也應看到,面對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廣汽本田轉型是相對緩慢地,尤其是和自主品牌相比,也缺乏極具競爭力的電動化拳頭產品。在智能駕駛輔助、智能座艙交互等方面,自主品牌已經玩出了諸多花樣,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而廣汽本田在這方面似乎乏善可陳。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銷量困境和轉型的緩慢,廣汽本田執行副總李進無疑將迎來巨大考驗,而根據其過往任職記錄,其曾先后在廣汽長豐、廣汽三菱和廣汽菲克擔任副總經理一職,而這些車企在國內市場的境遇都不樂觀,李進如何讓廣汽本田這一廣汽集團頗為的合資資產擺脫困境,將很值得關注。
2025年廣汽集團定下了挑戰銷量增長15%的目標,而作為廣汽集團的重要銷量支柱,廣汽本田無疑將扮演重要角色,2025年廣汽本田不僅要發力,而且要發狠力,尤其是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盡快導入新產品,抓住電動化轉型的風口。同時在燃油車方面保持既有技術優勢,同時在價格上拿出更多誠意。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