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要更多的劉強東
文|清哲木
這兩天刷視頻的朋友,相信很多人看到了江蘇省宿遷市來龍鎮光明村,這個有1500來戶的蘇北村落,因為劉強東備受全國網友關注,當年那個從村里走出去的“大強子”劉強東,今年又給家鄉父老送年貨和紅包了。
1月8日,光明村年貨領取點正式開放,村子里張燈結彩,氣氛比過年還熱鬧,據悉,僅運送年貨用到的京東物流車就有40臺次左右,發放的現金紅包和年貨價值已超3000萬元。
據公開新聞報道,今年劉強東不僅給光明村家家戶戶準備了覆蓋吃穿用度的年貨大禮,對于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還準備了每人1萬元的現金紅包;而對于他當年讀小學時的老師,更是每人發放了10萬元現金紅包,僅這些現金紅包就有1500萬元。
致富不忘本,是很多網友對劉強東的評價,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先富帶動后富”曾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理念。但是,劉強東卻實實在在的踐行了這一生動理念。劉強東在成功創辦了京東集團,在斬獲了互聯網市場的紅利之后,他對于自己的家鄉宿遷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建成了京東客服中心,為家鄉解決了幾萬人的就業,宿遷也因為劉強東京東產業的加持聲名鵲起,成為蘇北活力新城。
為什么劉強東能夠引起網友的關注和熱議,那是中國人樸素的情感,劉強東把企業家的精神和擔當、感恩之情通過自己身體力行的行動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一個從底層出身的企業家“翻身逆襲”后,致富思源,不計成本、不遺余力地用真金白銀反哺家鄉、母校時,誰能質疑背后的初心與動力?像劉強東、宗慶后、雷軍這樣的老鄉、校友,又有誰不想要?有誰不熱愛?我們的社會確確實實需要這些有良知的企業家來一起助力社會的進步和彌補兼顧不到的不足。
優秀的企業家,無私的承擔著社會責任,有助于優化社會公共資源配置,為社會帶來福祉,比如此前向母校捐贈13億,刷新武大捐贈記錄的雷軍,又比如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在全國援建23所希望小學,這些奉獻的背后,是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展現了民營企業獨特的社會價值。
立“責”于企,履“責”于行。先富帶動后富,我們從劉強東身上看到了具有現實可行性的發展路徑。
哲木觀察注意到;上世紀70年代,劉強東出生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光明村,小學在來龍鎮光明村就讀、初中在來龍鎮讀、高中在宿遷市讀。換句話,劉強東前面十八年的人生從未離開家鄉,家鄉承載了他大學時代之前最深刻的記憶。
而這也讓劉強東對家鄉、對鄉親們始終有著深厚感情,尤其是1992年他考上大學的時候,這種感情更為濃烈。當時劉強東家里條件不好,是全村人湊了500元和76個雞蛋送他去的北京。他正是背著這些“家當”和全村的希望,開啟艱苦的求學生涯。為了省錢,他甚至三周沒去食堂,全靠雞蛋充饑。
這段經歷讓劉強東始終銘記,即使功成名就,他依然認為,鄉親們的幫助是他走向世界的本錢。是家鄉的原始“基金”讓他走向了成功,光明村的溫情和劉強東的反哺,恰是中國社會鄰里互助的鄉情賡續,作為中國電商行業龍頭的京東掌舵人,劉強東這種富了也不忘來路的行為讓網友大為感動。
“企業家的血管里要流淌道德的血液”,劉強東的慈善之心頗為深沉且廣大。在一次互聯網大會的講臺上,劉強東擲地有聲地坦言:“三十載光陰已逝,如今我們中有些人已然步入了富人的行列,財富積累至賺一個億都成了小目標,甚至月賺數十億都會感到苦悶。然而,在這片廣袤的國土上,仍有數千萬同胞掙扎在貧困的泥沼之中,這無疑是我們這些富人的恥辱!”他并非只是空口而談,而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誓言,真正做到了為社會共同富裕盡獻自己的力量,是一位為理想而戰的勇士。
安德魯·卡內基說:“一個人的財富,如果不能為社會所用,那么他擁有的只是數字而已。”
商海起伏跌宕多姿,企業家的成就往往體現在他們引領的變革與非凡的成就之上。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價值內涵。只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才能實現更大的個人價值、社會價值,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他注定能成為民眾心目中的希望與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