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鼓掌!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了,《風中的火焰》迎來了最終的大結局。
而這個結局,是你想象中的嗎?
對于我來說,《風中的火焰》的劇情邏輯,本就已經漏洞百出。
但最終給出的這個結局,反轉不是反轉,漏洞也沒有全部圓上,劉白甚至還過上了一段正常人的生活。
除了讓人感到“惡心”之外,就沒有什么更直觀的感覺了。
第一、關于劉白。
當年的兩大秘密,被完全揭開了。
其一,就是那錢的去向。
初看本劇時,很多人都以為,富貴嫉妒劉白、梅葦之間的感情,因此壞事做盡。
不僅趁人之危,侵犯了梅葦,并且為了防止梅葦上學后,遠走高飛。
還藏匿了那十一萬,作為自己做生意的本錢。
但現在看來,在這件事情中,他是冤枉的。
錢,確實是劉白藏了的。
他當初確實把錢藏在了防空洞中,因此在告訴富貴、梅葦,想讓梅葦拿著錢去上學,也是真心的。
可問題是,一場小小的地震,讓那些錢,埋藏在了那里十多年。
由此,劉白、梅葦和富貴三人之間,開始了無盡的猜忌。
其二,警察小蘇的犧牲。
人,確實是劉白行的兇。
只不過,確實有點誤殺的意思。
當晚,劉白拿了錢,跌跌撞撞的往回走。
因為這是一條必經之路,所以他遇到了趕來的警察小蘇。
一看到劉白手里提著錢,警察小蘇以為,他就是兇犯,而劉白見辯解不清,又有錢這個鐵證,他就和小蘇,扭打了起來。
扭打之時,小蘇被劉白推下山坡,當場喪命。
第二、關于大結局。
劉波終于醒了。
由此,八一三案當晚的真相,就此揭開。
原來當初,劉白在廠子里,聽到了財務科長,以及會計(林崇文母親)兩人合謀貪污遣散費。
于是他就帶著獵槍,騎著摩托車緊緊跟隨。
當劉波將兩人的車逼停之后,和財務科長扭打了起來。
誰知誤打誤撞,劉波手中的槍走火,恰巧擊中了會計。
眼看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槍打了財務科長一下,并且還對起身了的會計,補上了一槍。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劉白、富貴、梅葦等人趕到,幾人之間發生了沖突。
劉波被梅葦打暈,之后被掩埋。
林崇文、梅葦早早被捕,前者因為故意殺人、焚尸罪,被依法判處死刑,而梅葦則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全部財產。
至于劉白,因為只有梅葦的口頭證詞,因此無法定罪。
終于,兩件關鍵證物,被找到了。
一是被梅葦拋入河中的那桿獵槍,二是被掩埋于礦洞中的贓款。
等待劉白的,也是極刑。
最為諷刺的是,張韜找到贓款,劉波病發去世,劉白被捕,幾乎發生于同一時間。
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第三、關于漏洞。
為什么我要說,這是今年我看過的,最惡心的大結局。
因為《風中的火焰》劇情的漏洞,多的如同篩子。
隨便舉幾個。
比方說,八一三案發當晚,梅葦失手開槍,將劉波打死。
如果說,梅葦、富貴,以當時的年紀,面對這樣的事情過于慌亂,失去基本的判斷,還算情有可原。
可劉波是你劉白的親爹啊!
他中槍后,還在你懷中,短暫的躺了一會兒。
你最基本的,摸一下你爹還有沒有鼻息,存不存在搶救的可能性吧?
結果,拎著錢就走了?
當時,劉白還沒有失手殺掉小蘇,不存在故意讓他爹死去,以此來定罪的動機和理由。
再比方說,當初探監時,劉白不能把藏錢的地方,跟富貴說得太詳細。
可出來后,兩人多次見面,怎么就沒人問一句,那錢到底去哪了?
就任由著,劉白、梅葦、富貴三個原本的好朋友,他們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最終釀成慘劇?
這是啥?
這是偶像劇,刻意制造男女主矛盾,水劇情慣用的套路啊!
哎,我有嘴,但我就是不說,就是玩兒。
像這樣的邏輯漏洞,《風中的火焰》比比皆是。
第四、關于演員
除了劇情之外,關于《風中的火焰》演員演技的討論,也有很多。
在我看來,人人都很出彩。
第一個,王景春堪稱“定海神針”。
他對于角色的塑造,精準且立體。
首先,他賦予了角色豐富的多面性,讓褚志強從各個角度都顯得鮮活真實。
一開始,褚志強呈現出的是油滑世故的狀態。
像騎著摩托車出場時與老鄉熱絡地用方言打招呼,那眉飛色舞的神情、帶著凡爾賽味道的臺詞以及與人交流時圓滑的姿態,一下子就把一個 “老油條” 式的人物形象立在了觀眾眼前。
然而,當進入工作場景,他又能迅速切換到認真嚴肅、精明老練的狀態。
有條不紊地安排工作,對懸案展現出執著探索的勁頭,盡顯專業刑警的素養,讓觀眾不禁對這個角色肅然起敬。
此外,褚志強還有面冷心熱、善良友愛、重情重義的一面。
這些性格特點并非靠直白的表述,而是通過諸多細微之處展現出來。
比如他買韭菜盒子,背后藏著希望借攤主給姐姐做魚湯的小心思。
還有爭取延遲退休,表面是怕退休后無聊、怕衰老。
實則是想在退休前為同事小蘇洗刷冤屈、解決那樁懸案。
這些細節的處理使得角色的每一面都生動可感,仿佛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真實人物。
第二個,蔣奇明穩住了。
以往無論是《漫長的季節》中的啞巴哥,還是《邊水往事》中的王安全。
其角色固然有魅力,卻相對單一。
因而此次的劉白,對于蔣奇明而言,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
尤其是,他需要面對的,是演技精湛的王景春。
劉白身上有著年輕人的那股沖勁與倔強。
蔣奇明通過挺拔的身姿、靈動的眼神以及干脆利落的言行舉止,把角色早期的意氣風發詮釋得很到位。
讓觀眾能迅速感受到這是一個懷揣著理想與熱血的青年形象。
而當劉白經歷了十年牢獄生活后,蔣奇明又精準地刻畫了他出獄后的那種滄桑、頹唐之感。
從遲緩的動作、黯淡無光的眼神,到整個人散發出來的那種小心翼翼、對周遭世界帶著疏離和防備的狀態,都生動地呈現了人物歷經磨難后的巨大變化。
使得角色形象前后對比強烈卻又過渡自然,極具真實感。
第三個,楊采鈺有突破。
楊采鈺成功地塑造了從 18 歲清純學生到 28 歲心機女老板的梅葦。
將角色跨度 10 年的巨大轉變演繹得淋漓盡致。前期的梅葦青春洋溢、清純迷人,后期則心機深沉、手段狠辣。
她通過細膩的表演,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了角色在不同階段的鮮明特點,這種轉變自然流暢,毫無突兀感。
尤其是,后期的“惡女”形象。
梅葦這個角色并非單純的好或壞,而是具有復雜的多面性。
楊采鈺在表演中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她既展現了梅葦冷酷無情、狠辣的一面。如在拎著劉白衣領質問他的那場戲中,歇斯底里、近乎瘋狂地展現出無情狠辣。
又表現出了角色深藏的脆弱與無助。
如在警局對峙時,看似隨意地坐在椅子上,手指卻不自覺地微微顫抖,泄露內心緊張。
讓觀眾感受到她內心的掙扎與不甘,使角色更加立體真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