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機器人
助力高難度手術
THE FUTURE IS WONDERFUL BECAUSE
OF TECHNOLOGY
智能化 個性化 診療服務
近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蚌埠醫院(蚌埠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一病區(脊柱外科)成功運用3D導航與骨科機器人技術,為超高齡復雜骨病患者完成了一例高難度骨科手術,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高度贊譽。
#01
驚禍突至 險象環生
(圖片來源網絡 僅供參考)
兩周前的一個夜晚,82歲的商大爺(化名)駕駛電動三輪車帶著老伴回家時,一輛小轎車疾馳而來,瞬間將兩人連人帶車撞翻在地,隨即而來的便是商大爺痛苦的呻吟,頸部劇烈疼痛讓他無法動彈,而身旁的老伴也是驚恐萬分,雙手護住胸口,眉頭緊鎖,每一次呼吸都伴隨著鉆心的疼痛。急促的120警鳴聲劃破夜空,抵達醫院后,骨科醫生迅速為老人安排進行了頸椎三維CT及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商大爺為樞椎齒狀突骨折伴脫位,頸脊髓受壓迫伴水腫,其老伴則診斷為多發肋骨骨折及胸12椎體壓縮性骨折。隨后,老人的家屬們也及時趕到,診斷結果猶如一記重錘,擔憂與無助一時間涌上心頭。
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骨科團隊迅速響應,緊急研討后,治療方案初步成型。緊接著,醫護人員立刻為商大爺實施了顱骨牽引及予以脫水消腫、激素沖擊、止痛、護胃、補液等一系列對癥治療,同時團隊專家也在進一步完善手術方案。在術前規劃中,團隊發現患者樞椎右側椎弓根纖細,直徑僅約2.0mm,置釘風險極高,且椎動脈有動脈瘤,術中出血風險不容小覷,再加上高齡骨質疏松等因素,手術難度可想而知,重重挑戰也帶給骨科團隊巨大壓力。
(經導板模擬置釘術前規劃)
#02
科技賦能 術中攻堅
“關鍵時刻,要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骨科主任牛國旗教授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創新采用 3D 打印上頸椎椎弓根螺釘導板,模擬骨折脫位復位與置釘固定,為此次高難度手術進行了一場精細的演練,在反復推敲了每一個手術步驟后,手術正式開始,手術室內,牛主任在團隊成員配合下,借助個性化3D打印導向導板精準置釘,術后老人四肢麻木無力癥狀即刻消除。而另一場手術中,商大爺老伴也在機器人導航下接受胸椎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順利,骨水泥彌散理想。術后不久,兩位老人均能自行穩健地下地行走,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效果極為滿意,特向牛主任團隊送來錦旗致謝。
上頸椎骨折、脫位大多是生活中的意外所致,路上遭遇車禍、高處不慎墜落或是被重物擊打,甚至體育運動時意外受傷,此類創傷都極易誘發椎動脈與脊髓損傷,一旦確診,必須爭分奪秒安排手術。“手術的目標在于穩固固定寰樞椎,快速解除脊髓和神經所受壓迫,恢復上頸椎機械穩定性。”牛國旗主任表示,傳統術式普遍采用后路內固定技術,但鑒于寰樞椎周邊緊密毗鄰脊髓、血管、神經等人體至關重要的組織,置釘過程稍有不慎,就如同在雷區行走,極易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甚至導致癱瘓。而3D 打印導向導板引入逆向工程原理,在牛國旗主任的精心設計下,使得頸椎椎弓根螺釘置釘過程更加精準、可靠、高效,大幅降低患者面臨的風險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讓患者能安心地重回正常生活軌道。
隨著綜合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的深入推進,依托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豐富醫療資源,醫院骨科將不斷推動醫療服務智能化、個性化,進一步提升專科整體醫療服務效率與質量,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專家簡介
點擊上圖可導航來院
★微信關注“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或支付寶關注“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官方生活號。
★點擊“預約掛號”,找到總院相應專家即可進行線上預約。
審核 | 周 飛
文章 | 蔣維利
編輯 | 張 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