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緩的局勢,以及越發謹慎的大環境下,2025的時尚消費活力會在哪里涌現?《幸會》作為深耕成都消費市場長達10年的時尚媒體,已連續4年發布年度城市時尚消費趨勢,從真實調研數據中洞察出每一年時尚消費增長的關鍵詞。
今年,我們再次面向1000+位消費者發出付費調研問卷,以期總結出成都商業地產、時尚零售、時尚餐飲、時尚休閑4大領域的時尚消費發展趨勢。我們希望給到大家一些有趣的資訊和洞察,以及啟發一些靈感。
從近幾年的“戶外熱”到社交媒體上刷屏的“公園20分鐘”、“citywalk”、“城市露營”、“去班味”等一系列熱詞,已不難窺見年輕人們正在用各種方式抵抗令人疲軟的日常,以及對城市生活的短暫逃離。
而人們的關注重心也從宏大敘事轉移向微小生活與內在探索,去聚焦個人體驗與情緒價值的獲得。這也催生著以城市“短途旅行”為目的的多元化文旅商業新地標的出現。
在我們的調研數據里,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文旅目的地最吸引消費者的因素,其中獨特文化體驗和美麗自然人文風光占比較高,分別為 60.29% 和 59.81%。這意味著商業項目在想以文旅目的地聚人氣時,應該重視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如對城市老建筑進行改造,如營造呈現城市氣質的新消費場景。娛樂活動和特色美食也有一定吸引力,占比分別為 35.35% 和 39.23%,娛樂活動可增加游客停留時間和消費頻次,特色美食能形成集聚效應。
此外,公園商業(占比57.38%)和城市更新項目(占比58.6%)的到訪率較高,也佐證了回歸屬地文化以及環境營造的重要性,反映出人們對兼具自然休閑與文化韻味的場所青睞有加,這類項目往往融合自然景觀與在地文化,能給消費者帶來豐富多元又新奇的體驗。
● 麓湖CPI
去年3月31日,麓湖CPI正式對外試營業。麓湖CPI是成都唯一的自然花園式獨棟商業集群,被營造為“打開一個如雜志般內容熟悉又每月都有驚喜新意的生活力聚場”,盡管位置遠離市中心,但卻成為當下眾多年輕人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
此外,項目定位生長于麓湖的時尚生活方式據點項目,匯聚零售、咖啡、展廳、畫廊、時尚餐飲、設計師買手店、國際家居買手店等業態,招引包括Snow peak、SND、Haus 101等頭部品牌,以及ALUMNI、示場、UNIIIT等60余個先鋒試驗品牌。
● 成都東郊記憶?
“舊改”也是商業地產“爆改”文旅目的地的方式之一。深將承載有城市記憶與底蘊的建筑,在以舊修舊的同時,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并且呈現當下時尚消費趨勢,將工業遺跡煥新的城市更新項目東郊記憶就是案例。
自2021年7月,東方正火團隊對園區進行整體提檔升級起,東郊記憶用新國潮、原創力和青年+構筑一個全新的時尚產業園區,成為成都在地年輕人的引力場,實現從工業遺跡到時尚先鋒的華麗轉變,今年十一假期更是以79萬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位列成都市A級旅游景區接待量前列。
●此地CyPARK
此外,當下年輕人對線下的“期待”已不僅僅局限于收獲短時的情緒價值與多巴胺,而是喚醒對于生活、對于附近的感知力以及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此來抵抗大環境所帶來的“疲態”。
而這種“喚醒能力”也許是商業地產項目打造文旅目的地的方式之一。
去年6月28日,國內首個以騎行為主題的商業公共空間“此地CyPARK”落地大源商圈,以多元社群聚合地為內核,充滿人文關懷和細致入微的空間設計與以社群為維度劃分的業態組合,將騎行生活、時尚零售、時尚餐飲以及社區生活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公共生活空間。
●幸會??招商花園城
如于去年12月21日開業的天府招商花園城,構建公園商業滿足當下人們對于都市的逃離情緒;打造卡皮巴拉樂園承載當下年輕人對于“躺平”“自在”的精神追求。
而在我們的調研里面,也呼應了以上觀點。
首先,“更多的文化展示” 占比達 54.96%,這清晰地表明游客對商業地產的所能展現的文化有著極高期待,例如在地文化(非遺市集、非遺表演等),以及當下流行文化(熱門ip巡游等);“更刺激的娛樂項目”(占比42.62%)和 “更高品質的餐飲服務”(占比46.25%)的較高占比,意味著傳統的娛樂項目很難吸睛,諸如kpop即興舞蹈、熟人時髦周等等;同時提升餐飲品質,打造差異化的餐飲品牌,滿足游客休閑與美食需求。
●成都妙街
同時,一切帶有文旅色彩的項目也都可以用“商業”賦能一遍。比如將文旅IP與在地文化融合,打造廟市共生文化街區。2024年,妙街正式開街,作為在昭覺寺旁的獨立商業街區,妙街對昭覺寺千年IP文創進行自主開發,寺廟融入街道,文化融入生活日常。以及去年開放一部分的龍興集,依托龍興寺,呈現古鎮歷史文化和建筑肌理,以及打造3公里天然水系,呈現江南水鄉版商業新形態。
●幸會??鐵像寺水街熟人時髦周
而“開街”多年的鐵像寺水街已然成為廟宇共生街區創新先行者。幸會與鐵像寺水街共創了一場允許一切發生的跨年活動——“熟人時髦周”,幸會與鐵像寺水街攜手6家知名時尚品牌,聯動鐵像寺水街的忠實粉絲和品牌摯友們,時髦演繹成都人的精神秀場,滿分詮釋水街有人情味的時尚。
●成都光環
此外,在不具備“先天環境”的條件下,疊加在地元素或者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是賦能的手段之一。去年開業的成都光環將“貢嘎雪山”場景搬到室內;圣誕期間又洞察到成都人對于冬季“雪”的執念,以一場“雪”收割了一大波流量。
2025年商業地產似乎會“更卷”,存量商業不斷升級,新增商業來勢洶洶。從前幾年熱門詞匯“策展式商業”,到今年的文旅目的地式商業體,往長遠來看,或許這是商業地產項目再一次更新的信號。????????
我們認為內容主力店即是內容品牌正在取代傳統主力店成為商場定調的新勢力。內容主力店涵蓋策展式零售、大型美術館、創意內容品牌等,它們能為商場營造獨特文化氛圍與新奇體驗空間,吸引垂直客群并提高留存度。
在我們的調研數據里顯示,招引內容主力店的重要因素吸引年輕消費者(占比52.78%)占據首位,如今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追求潮流、個性,內容主力店憑借獨特創意與新興業態能精準對接其喜好,為商場注入活力客源。
此外提升商場的獨特性(占比50.61%)同樣至關重要,在商業地產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千篇一律的商場布局難以突圍,內容主力店自帶差異化基因,無論是策展式零售的藝術格調,還是創意內容品牌的新奇玩法,都能讓商場脫穎而出。
近兩年,在涌現出諸多優質非標項目的背景下,Regular源野、麓湖CPI、此地CyPARK等先天小體量項目,都向我們證明了傳統主力店并不是必選項,反而招引符合項目氣質的內容主力店,就能夠實現持續的流量引入。
在我們的調研數據里顯示,當下消費者多元且有側重的需求傾向。首先,可持續創意零售(占比 50.12%)拔得頭籌,這意味著環保、循環利用理念與零售結合深受青睞,它契合年輕一代對環保消費的追求,為商業地產項目注入綠色活力,吸引客源并提升形象。策展式零售(占比 48.18%)緊隨其后,其通過精心策劃展品與零售空間,營造獨特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沉浸式消費場景的渴望。
同時消費者對于商場主力店的選擇傾向十分明顯。選擇內容主力店(占比 67.55%)的比例遠超傳統主力店(占比32.45%)。
這反映出當前消費趨勢已發生深刻轉變,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購物、觀影、基礎零售等模式。商業地產項目規劃時,應聚焦高關注業態,整合資源打造差異化,才能在競爭中搶占先機。
●INNERCO
而新一代內容主力店聚焦的是吸引了誰,這些客群又留存了多少下來,相比于泛人群,他們更關注垂直度。位于COSMO中庭的 INNERCO 營造極致潮流街區,承載和容納多元文化理念,不僅時常上新POP UP以及各類展覽,還吸引大批國內潮流、生活方式品牌以“首店”形式入駐。
●咸魚循環商店??
此外,成都首家咸魚循環商店,于天府和悅廣場內在近期內正式開業,閑魚循環商店是閑魚APP同名首次落地線下的全品類二手實體店,以社區店為主,主要服務社區周邊2公里和本地同城的消費者,提供全品類閑置買賣雙向服務。這是一次將人們的線上交易活動轉移到線下的一次實踐。
●成都時代美術館
●浪美術館
而大型美術館作為一類文化空間,也逐漸成為當下消費者文化休閑娛樂的新方式。當美術館與商業體融合,不僅能夠讓商業體呈現藝術氛圍,為消費者提供文化體驗,還能讓消費者在項目內可以更長的停留時間,增強粘合度。如華熙528的時代美術館、東郊記憶的浪美術館等。
●幸會??東郊記憶《SOUND響·2024東郊記憶時尚報告》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發揮本身的主體性,將內容主力店化為商場的在地敘事,如東郊記憶自向國際時尚產業園區轉型以來,不僅招引國內、在地年輕潮流品牌,也不斷基于這個城市更新的場域構塑更多“時尚表達”。
此外,在我們的調研中,在招引注意問題上,“與商場定位相符” 和 “保證店鋪的品質和服務” 受重視程度高。商場定位有高端時尚、家庭親子等不同方向,若引入與之契合的主力店,如高端商場引入國際一線奢侈品牌,能強化定位,提升競爭力。品質與服務是顧客體驗核心,直接影響商場口碑。“關注店鋪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 也獲近半支持,畢竟市場多變,有創新活力的主力店可適應新消費潮流,為商場持續賦能。而 “考慮店鋪的可持續性” 受關注度相對低些,但從長遠看,環保、社會責任等可持續要素也將逐步融入商場主力店考量范疇。
從今年新開業的商場中我們嗅到商場招引內容主力店的趨勢變化,在此現象外,我們看到的還是“如何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搬運至商場”的內核邏輯。如保利時光里打造的Canpet犬島公園將遛狗這一日常生活方式更垂直的融入商場之內,咸魚循環商店亦是如此,將人們在線上關注“內容”構建在線下,重回線下這個目的依舊未改。
商業運營本質是鏈接與造勢。促資源信息交互、規劃商業活動框架、協調各方、營造吸睛氛圍,吸引受眾。將多業態品牌依邏輯串聯,巧妙編排,讓它們相互呼應、協同發力。
那么商場做自營特色品牌,不僅在某種程度上解決招商以及同質化難題,并且由于與商場深度鏈接,更易打造品牌烙印。
從這組數據來看,商業地產領域內,人們對商場自營品牌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超半數受訪者表示 “了解一些”,占比 52.54%,這反映出商場自營品牌在行業內有較高的曝光度。20.82% 的人 “非常了解”,表明有部分專業人士對其深度鉆研,深知自營品牌在商場差異化競爭、利潤掌控等方面的優勢,例如一些高端商場自營美妝品牌,能精準定位客群需求。
不過,仍有近三成從業者處于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狀態,占比分別為 19.85% 和 6.78%,這意味著自營品牌的推廣、普及還有空間。
從這些數據可看出,服裝服飾獲超半數青睞,占比 51.57%,因其是日常高頻消費品類,能快速吸引客流,且便于商場打造時尚風格定位,展現潮流風向。美妝護膚占 44.79%,契合當下消費注重顏值、追求個性化護膚美妝的趨勢,利于精準抓取女性主力消費群體。
家居用品與食品飲料選擇比例接近半數,家居能營造溫馨生活氛圍,食品飲料滿足即時消費欲,二者都可通過現場體驗、試吃等活動提升互動性。文化創意產品占 41.4%,可為商場增添文藝格調,吸引文藝青年。
●GOGO EGO潮流超市
如去年煥新后的GOGO EGO在L1層-L5層引入了200多個品牌,基本上都是小眾潮牌,涵蓋山系戶外、甜酷風、甜美風、中性風、亞文化等風格,組成“國內最大潮牌集合店”,并且采用商場自營模式,形成“潮流超市”,讓老商業枯木逢春。
●Regular源野自營
從去年開始,Regular源野最大的變化莫過于打開“自營市場”。在北花園的位置,建造了叫做market2和market3的多組合空間:market2是自營餐廳,market3組合為多功能空間,一樓售賣咖啡、綠植和香氛,二樓則是pop-up門店。
而MEDISN·PARC是由Regular源野和成都人氣酒館藥廠聯手打造的精釀啤酒館,主要販售精釀啤酒和咖啡。這個在社交媒體上鮮少主動發聲的項目,在大家都以為是否要陷入僵局時,又悄然交上了一份新答卷。
同時從數據可知,商場發展自營品牌優勢明顯。“體現商場特色” 占比 53.27%,獨具特色的自營品牌能讓商場脫穎而出。“更好地控制品質” 達 48.43%,全流程自主把控,保障產品服務質量。37.77% 認可 “增加利潤空間”,減少中間環節成本。“提升商場品牌形象” 占 37.05%,高品質自營產品為商場加分。“滿足個性化需求”“增強競爭力” 雖占比有別,但都反映出自營品牌在精準吸客、強化商場綜合實力上有潛力可挖。
此外,商場發展自營品牌有諸多要點需關注。 “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占比 51.82%,明確受眾才能讓產品有的放矢。“不斷創新產品設計” 占 50.61%,契合多變消費喜好。“加強品牌推廣和營銷” 占 39.95%,提升知名度至關重要。保證商品質量與服務、合理控成本價格也受重視,分別為 40.92%、23%,關乎口碑與盈利。而關注市場動態需求變化占 15.98%,雖少但提醒商場要敏銳捕捉趨勢,靈活調整自營策略。
●CO#NER食堂?
COSMO于去年正式營業的自營食堂在社交媒體上也廣受好評。COSMO在3F-4F改造設計了美食廣場——CO#NER食堂 ,這里不僅提供24小時餐飲服務,還是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社區。
●SKP SELECT BEAUTY??????
此外,SKP SELECT或許可以成為商場自營的標桿案例之一。SKP自營的SKP SELECT,作為SKP旗下的多品牌概念集合店,落地成都之后,在成都SKP南館、北館、K大道均能覓得蹤跡。探訪過程中,我們發現SKP SELECT通過自建團隊,在全球捕捉前沿設計,云集男女裝、鞋履、珠寶配飾、家居香氛等風格不受限的精彩單品。
這也許是一種啟發,非標商業想要突破重圍,自營空間或許是實踐方式之一。通過自己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從而加強內在的核心競爭力。
讓我們將目光從新生商業轉換到已陪伴我們度過10年的城市地標們。無論是成都太古里、成都IFS這樣足以代表成都時尚消費界面的商業項目,還是影響力漸漸從輻射東門擴散到全城不斷更新的萬象城,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調改與創新有著同樣重磅的能量。
從這組數據可洞察地標城市級購物中心調改背后邏輯。“提升競爭力” 與 “滿足消費者需求變化” 并列榜首,均為 52.06%,如今商業環境競爭白熱化,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調改能優化業態、升級體驗,助其脫穎而出。“適應市場變化” 占 48.18%,市場風向瞬息萬變,從消費模式到流行趨勢,緊跟步伐才能站穩腳跟。
“保持品牌形象” 占 36.56%,持續煥新形象可鞏固在消費者心中地位。“跟隨行業發展趨勢” 占 28.33%,借鑒前沿理念與模式,不落伍。而 “提高租金收益” 僅 8.23%,表明多數從業者深知調改核心是圍繞消費與競爭,租金提升多為附帶結果,而非首要驅動。
從數據反饋來看,地標城市級購物中心的調改重點呈現多向發力的態勢。其中,“品牌更新升級” 以 50.36% 的占比位居首位,通過引入當紅潮流品牌并淘汰過時品牌,能夠迅速提升購物中心的吸引力,與當下的消費升級趨勢相契合。“空間布局優化” 占比 46.49%,合理的規劃不僅可以改善消費者的逛購舒適度,還能進一步挖掘商業潛能。
“增加體驗式業態” 占 47.7%,諸如親子工坊、運動體驗場等業態的增加,能夠滿足當下消費者重視體驗的需求。“提升服務質量” 占 41.4%,貼心的服務有助于鑄就購物中心的良好口碑。“加強智能化建設” 占 28.33%,借助智能導航、自助收銀等手段,可有效提升購物效率與便捷性。“打造特色主題區域” 占 22.28%,塑造獨特的打卡地,能夠強化消費者的記憶點。各調改選項相互關聯,只有統籌推進,才能讓購物中心在調改中重獲新生,持續引領城市商業潮流。
由以上數據我們能看出人們對于購物中心的調改訴求大多圍繞著兩個關鍵詞展開:“場景重構”和“內容升級”。
●成都萬象城
2023年,成都萬象城將3.2萬方的廣場進行全新升級,邀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操刀設計,歷時195天工程改造,斥資數億,于2023年9月29日重新亮相。
獨特多樣的空間形態讓公共空間與商業之間的邊界被徹底打破,使得成都萬象城升級為“城市旗艦公園商業”,適應運動、休閑、表演、市集、購物等多元化功能需求。
● 麓鎮
麓鎮,經歷了幾輪調整和自我更新,沉淀出獨特的場所精神,讓人聯想到巴黎塞納河右岸,那個經典又充滿時尚活力的瑪黑區。近年來隨著調改升級以及各式豐富活動也正在成為成都人的消費目的地。
全新呈現的“新雨花街”,從城市廣場延伸至山頂藝文高地。為游人營造一種“河流先行、麓鎮隨之”的夢幻幻覺。
從這一數據結果能清晰洞察消費者與調改后地標城市級購物中心的接觸情況。高達 84.75% 的受訪者選擇 “有”,表明大部分人都有親身體驗這些經過精心改造后的商業空間的經歷。這反映出此類購物中心調改成效顯著,具有強大的市場滲透力,吸引眾多消費者前往打卡、購物、休閑。
一方面,高比例的到訪人群意味著調改后的購物中心所做的品牌更新、空間優化、體驗式業態植入等舉措得到了市場驗證,切實滿足了消費者需求,提升了吸引力。另一方面,仍有 15.25% 的人選擇 “沒有”,這也為購物中心后續進一步拓展客源、加強宣傳推廣指明方向,需思考如何精準觸達這部分尚未涉足的消費群體,擴大調改紅利的受眾范圍。
●成都太古里
去年成都太古里進入全面升級調整的第二階段,從招商業態、零售種類進行全面更新,從不同維度提升可買度,給成都太古里開啟新一段生命周期征程。
從去年開的新店到接下來已確認入駐的品牌,其中既包含高端零售品牌,諸如阿迪達斯品牌中心成都太古里全球旗艦店、BIRKENSTOCK勃肯西南首家全新概念店、Goldwin西南首店暨全國至臻旗艦店、LOEWE羅意威·成都高宅、Max Mara新概念形象店、nobis中國首家精品店、Wilson全新西南旗艦店——竹里城市概念店、Goyard全新形象店及亞洲首間復式店鋪、LEMAIRE中國首店、全新勞力士專賣店等;也有備受關注的餐飲品牌如SONG CAFé 西南首店、內地首家米其林一星川菜餐廳宋·川菜西南首店、成都米其林入選&廈門黑珍珠二鉆餐廳-宴遇·福建薈館的首家概念店等。
在消費者對調改后購物中心新體驗的反饋中,高達 51.33% 的消費者認可更加舒適的購物環境,52.3% 青睞更多的品牌選擇,這清晰表明前期在購物環境優化與品牌拓展上的大力投入收效顯著,直接切中消費者核心訴求,為項目筑牢根基。同時,48.18% 的消費者看重更豐富的娛樂活動,這一可觀占比意味著娛樂板塊已成為拉動客流的有力引擎,后續深化互動體驗式娛樂項目極具潛力。
在商業領域中,無論是新開發的商業項目,還是已有的存量商業,要想脫穎而出并實現長久穩定的發展,精湛的運營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精湛運營的關鍵就在于,項目必須立足自身實際情況,打造獨特的 “品牌語言”。通過這種專屬的表達方式,講述契合自身特質的故事,將項目的獨特之處、核心價值精準傳遞給消費者。唯有如此,商業項目才能扎實做好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常青經營,持續煥發生機與活力。
丨你贊同商業地產的哪個新趨勢?
點擊文末“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