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汽車·熱點聚焦:新能源汽車用軟件定義汽車,一度聽起來很時髦,但危險的軟件BUG,卻有可能成為安全定時炸彈,讓人猝不及防。
最近,寶駿悅也(參數丨圖片)電動車主在同一天內,集體經歷了一場剎車驚魂。他們在正常行駛時,車輛突然剎車異常,不再像平時那么聽從使喚,甚至發生撞車事故。其中的原因,就是來自軟件BUG。
這也是軟件BUG,第二次讓國內汽車消費者集體遭遇安全風險,再次令人震驚。
寶駿悅也電動車主的噩夢
2024年的最后一天,在人們準備迎接新年之際,一些寶駿悅也電動車主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危險的時刻正在等待著他們。
一位寶駿悅也電動車主告訴媒體,2024年12月31號,她駕車剛出地庫準備過馬路,就出現剎車失靈。由于當時車速不快、過往車輛不多,她趕緊用手剎才把車停住。
另一位車主則向國內知名汽車投訴平臺車質網投訴稱,當晚他看完演出去地下車庫開車,掛上D擋松開剎車踏板后,車輛開始蠕行,再踩剎車時發現踩不下去,剎車變得非常硬,直到用了畢生最大力氣踩剎車,才在撞墻之前把車停下。
還有一位車主,就沒這么幸運了。她是2024年12月31日下午4時許遭遇剎車問題,當時正開車行駛在一條小路上。由于踩剎車、拉手剎等操作沒有效果,她的車先撞上一輛行駛的摩托車,接著又撞到一輛正在停車的寶馬,才停下來。所幸摩托車上的兩個人被撞倒后,經醫院檢查,目前并無大礙。
這位車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仍然驚恐地說:“短短幾秒,仿佛經歷了好幾個世紀。我現在閉上眼睛,都是撞上的那個瞬間” 。
這次事故發生后,車質網上迅速出現了10多條對寶駿悅也的投訴,直接指控寶駿悅也電動車剎車失靈。車主們自發建立的微信群,則有130余位駕駛同樣車型的車主,在同一天遇到了剎車問題。他們有的抱怨差點撞到人,有的抱怨差點撞到了車,還有的抱怨差點撞到了墻和充電樁。從車主們曬出的照片看,有多輛寶駿悅也電動車,被拖車拖走。萬幸的是,目前并未見有重大傷亡報道,車主們大都發生了一些小事故或受到了驚嚇。
廠家回復玩文字游戲,但承認是軟件BUG所致
發生這樣的事情,車主自然吵翻了天。根據車主反饋,寶駿汽車4S店最先承認車輛存在問題,說是EBS剎車助力系統出了問題,并稱“升級、刷新系統就好了”,同時答應給車主提供1000元禮包和每年一次免費保養。
也有媒體試圖向寶駿廠家了解情況,客服人員表示:“我司已監測到該問題,屬于悅也車型小批量低概率故障,技術部門在加緊制定解決方案”。
寶駿汽車官方沉默數日后,或因輿論反映強烈,終于在2025年1月4日下午發表聲明,聲稱:“本次悅也事件并非網絡描述的‘剎車失靈’,而是部分車輛存在軟件BUG,導致制動助力降級。該部分車輛啟動時有指示燈提醒,會進入限速保護狀態”。
寶駿汽車的聲明,顯然有玩文字游戲之嫌,試圖淡化事情的嚴重性。
既然承認部分車輛存在軟件BUG導致制動助力降級,就等于承認了剎車異常,承認了剎車系統不能按照設計標準正常工作。不能正常工作的剎車,難道不是失靈嗎?遭遇這次事故的車主指控剎車失靈,難道有錯嗎?寶駿廠家否認剎車失靈,輕描淡寫,連剎車系統故障和剎車系統異常這種定性,都不敢給出,不僅很難令人信服,也低估了正常人的智商,根本掩蓋不了剎車系統失靈的事實。其本身的表述,也等于承認了剎車系統失靈這一事實,只不過不愿意或者不敢直接說出來而已。
特別是制動助力降級,同樣會給安全帶來危害。雖然廠家聲稱會進入限速保護狀態,倘若車輛行駛在車流人群密集區,或者河邊,或者陡峭彎曲的山路上,是不是仍然很危險呢?
不過,寶駿汽車承認罪魁禍首是軟件BUG,則再次把軟件定義汽車,推向了風口,再次讓人們認識到軟件BUG這個隱性殺手,是多么恐怖。
軟件BUG,越來越可怕
寶駿悅也作為一款上市量產車型,按理說,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是經過反復驗證的,為何還會出現這種可怕的BUG呢?是軟件沒有編制好,還是有些BUG很難發現?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因為BUG問題,已經不止一次發生事故了。特斯拉就因為“幽靈剎車”投訴,在美國遭到調查。2023年和2024年,理想新能源汽車在正常行駛中,遇到廣告牌突然緊急剎車,也被媒體紛紛報道為“幽靈剎車”。“幽靈剎車”被普遍認為是軟件BUG造成的。而不久前的去年11月,小米SU7電動車竟然有70多位車主在同一天,突然集體遭遇自動泊車異常,有的車主還發生了撞車,廠家承認是軟件存在BUG。
如今才過去一個多月,寶駿悅也電動車再次發生軟件BUG引發集體安全事件,這說明軟件BUG,已成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安全隱患。特別是這次寶駿悅也電動車的軟件BUG,直接影響了車輛的剎車性能,還發生在同一天,車輛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數量多達100多輛,更加令人感到可怕。
另外,當天上路的寶駿悅也電動車,是不是都未能逃脫剎車異常?寶駿廠家并沒有做出詳細說明,只是說部分車型。不知這部分車型,是指銷售總量的一部分,還是當天上路行駛車型的一部分。這也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那就是軟件BUG發作的時候,是不是任何開車的人都無法逃脫厄運?
既然軟件BUG能夠引發這樣那樣的事故,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還會據此推理和提出疑問,尤其是軟件BUG以后還會不會出現別的安全隱患?例如突然自動加速等,這就更令人細思極恐。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7和寶駿悅也集體事件,由于沒有造成重大傷亡,廠家都爽快地承認了BUG問題。對于那些重大傷亡事故,有些廠家會不會勇于承認呢?如果廠家不承認,有些特定條件下的BUG事故,又能否調查清楚呢?倘若難以調查清楚,開新能源汽車,有沒有可能成為冤死鬼呢?
軟件定義汽車,新能源汽車又一安全軟肋?
當年有人提出軟件定義汽車時,曾被認為是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是一種新科技,并引發一些人的狂歡和鼓吹。現在來看,這些狂歡和鼓吹,只不過是一群外行人的無知罷了。
不止一位資深程序員曾經說過,有軟件就會有BUG,這在編程圈,也是一種基本常識,如今在新能源汽車上,也得到了反復驗證。因此,用軟件定義汽車,如果不能消除BUG,特別是杜絕影響安全的BUG,那么BUG就有可能永遠成為汽車安全的隱患,說發作就會發作。這一論斷只要成立,那么用軟件定義汽車,是不是成了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個安全軟肋?
鋰電池熱失控不可避免,基本上已被確認為新能源汽車一大安全軟肋,并且得到了國家消防救援局的證實。如果再加上軟件BUG, 新能源汽車要想走向成熟,依然任重道遠。
國家消防救援局曾經提醒新能源車主,遇到冒煙、斷電,要第一時間逃生,并呼吁企業和科研機構能夠進行科技攻關,盡早解決鋰電池的熱失控問題。但軟件中的BUG發作,似乎并沒有征兆,這就顯得更加危險,更需要加強科技攻關,盡快進行攻克。
因此,消費者和公眾,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汽車畢竟是交通工具,根本不同于用于通訊的手機和用于閱讀和傳遞信息的網絡。對汽車來說,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畢竟人命關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