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作者Emily ,耶魯哲學博士,本科寫作課老師。
在美國上大學,寫作很重要,幾乎每門課程都需要寫 Essay。國內對于寫作有一個偏見,那就是將辭藻華麗等同于文筆好,將文筆好等同于好文章。
而進入到美國大學,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這些雕飾,讓讀者明白自己說什么。
寫作課是美國頂尖大學學生在深入專業領域學習之前,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表達訓練。
針對美國高校的寫作課,耶魯本科寫作課老師 Emily 指出了中國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建議。
Emily 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本科畢業于達特茅斯學院,碩士畢業于耶魯大學,目前在耶魯攻讀博士學位。與此同時,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在耶魯教授本科生寫作課,尤其是大一新生的學術寫作入門。
在她看來,寫作之所以在美國高校的課程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幾乎每門課程都需要撰寫 Essay,和美國高校提倡“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密不可分。
博雅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思想者和世界公民,提倡學生博覽各類學科,了解多種思路和方法,擁有自由的思想。而 Liberal 一詞本身也代表了學生以文字闡述自己思想的能力。
“讀寫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礎,也是最難的一種抽象的批判性思維。”它不僅與博雅教育的哲學內涵相呼應,從現實角度來看,學術寫作也的確是眾多課程的主要考核形式。
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頂尖高校基本都會要求學生在剛入學時就選修一些與寫作相關的課程,因為從高中時期針對客觀事實的觀點型寫作到大學時期提倡個人創新發現的研究型寫作,這其中有著巨大的跨越。
中國學生寫作到底有什么問題
中國學生在美國課堂遇到的諸多困境中,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偏理科的孩子通常既不愛讀書,也不愛寫作,他們在寫作中遇到問題可以想見。
但有時候,一些文科“學霸”,愛讀書也熱愛寫作的“文藝少年”,在美國大學里同樣會遇到寫作困境,這似乎從更深的層次上反映出中國學生寫作訓練的弊端。
“當我拿到一篇文章,幾乎能一眼判斷出,這篇文章是出自中國學生之手,還是美國學生之手?!盓mily 說,她有兩年教導中國學生的經驗,對那些中國學生的寫作“套路”,已經了然于心。
在 Emily 看來,中國學生很愛用長句,喜歡用各種復雜的術語來重復同一種意思,喜歡詩意的、華麗的辭藻和句子,但美式寫作則會認為以上都是一種干擾。
“說明性”是美國大學教育中定義學術寫作的一個要義。其實任何寫作都應該具備這樣的功能,無論寫作還是演講,目的應該是讓別人“懂”——理解作者或講述者要表達的意思,而中國學生有時引以為傲的寫作,很多時候并不介意讓別人“看不懂”。
這是中國學生在寫作上直接可見的一個問題,也是在形式上跟美國寫作要求不相兼容的一個問題。但在這些行文風格背后,還有更嚴重的能力缺乏,那就是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
寫作上的“不兼容”,會給美國大學留下“學習能力”不足的印象:因為中國學生不能把文本材料有邏輯地分解成一篇有觀點的文章,并且讓別人也能看懂——這中間,教授想看到的是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某個出其不意、又缺乏論證的觀點。
學術寫作大不同 比一般寫作更獨特
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學術寫作是通過和某一領域的其他專家的交流而被建構起來的,你會假設你的讀者對某個話題感興趣,而且他們想要知道更多,然后你把你自己的發現融入這個領域其他現存的發現之中。
第二個不同之處其實包含兩點。
首先,是對原創性研究的強調。你需要去發現一些別人未發現過的數據,從而去傳遞一些真相。我們對真相的求索應該是永不停止的,因為我們在不斷地發現新的信息。
其次,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證的確是一門藝術。論證中應該包含你認為最佳的信息,但是對于那些和你的觀點相左的信息,你也需要去闡明為什么它們是無關緊要的,它們如何服務于你的中心思想句。
整個論證的過程不僅要關注你的論點,還要輻射更大的學術背景,這也是學術寫作的獨特之處。
學術寫作的三座大山
一手研究、文本細讀、批判性思維
1. 如何訓練學生做研究?
二手資料指的是對某個對象已有分析的資料,一手資料則是指最原始的資料。
舉個例子,如果說《人權法案》是一手資料,那二手資料可能就是有關《人權法案》的各種書籍。這其中的區別非常重要,一個是從未經過過濾的對象,另外一個則是通過某種篩選的歷史時期。
在大學階段,我們會鼓勵學生做一手研究。大多數剛升入大學的學生都只做過二手研究,假設他們研究的是《人權法案》,他們會讀很多相關的書,然后寫一篇論文。
但在大學,我們會讓學生研究《人權法案》本身,然后形成屬于自己的二手資料。因此我在教學生的時候會說,無論你們對什么話題領域感興趣,你們都要至少找到一份一手資料,而且關注的點要盡量小,否則的話你們需要處理的數據會太多,然后基于你找到的這個一手資料去寫你的論文。
2. 什么是“文本細讀”?為何要訓練這種技能?
“文本細讀”實際上是中國學生覺得最難的部分。你需要盡可能地慢下來,不僅要看到文本(一個短語、句子)的字面意思(尤其是在文學作品中,當然這個技能在除了英語學科以外的其他領域也同樣適用),還要不斷地深入挖掘,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更深一層次的含義,除此之外,還需要辨別出在整部作品中反復出現的手法和模式。
“文本細讀”從文本的原始含義出發,觀察它與更大主題的共鳴,然后利用這種共鳴去重新解讀原來的對象。這種做法同樣適用于研究歷史、藝術史或者社會科學等學科。
不過,“文本細讀”的確是一項比較難習得的技能。它使你的思維過程變得復雜,而且這項技能對于每個人的人生都很重要,甚至對于任何需要創造力的崗位都是必須的。比如你要懂得去讀出商業報告中的深層含義,你要學會去解讀新聞。
3. 如何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
寫作的美好在于,你總有機會逼大家去更深入地思考,通常我會讓學生說出某篇論文的中心論點,他們經常會不可避免地犯錯,因為在任何復雜的論文里,都會有很多論點,問題在于你如何發現某個可以概述其他內容的論點,這就是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因為你讓學生把各層的論點按照等級排列,學會總結,不遺漏重要的部分,讓他們明白在總結中需要精細到怎樣的程度。這些都是非常復雜的思考過程。
我有個最好的例子,當我讓學生去修改他們的論文時,我會再三強調一些嚴格的規則,讓學生仔細閱讀論文,改正這些地方,然后上交給我。他們一開始會滿懷希望地動手修改,完成 checklist 上的所有事。
然后你只要等個15到20分鐘,你就會發現他們臉上那種驚恐的表情,他們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句子好像空無一物,根本沒有寫出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事實上,任何經常寫作的人都會經歷這一過程,就像一件毛衣,你拉出一根毛線,整件毛衣就散架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批判性思維特別重要的原因,因為當你想要傳達你的觀點的時候,所有有關這個觀點的缺陷全都會凸顯出來,而這的確讓人無比抓狂。只有在寫作中不斷地修改、編輯甚至重寫,才能造就一個真正優秀的批判性作者。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下環境下培養出應有的創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