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他就是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成就非凡、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一生的勤奮與刻苦。他曾在詩中自述:“一生勤苦書千卷”,這不僅是他的座右銘,更是他不懈追求知識的真實寫照。
故事要從歐陽修的童年說起。年僅四歲,他便失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過得十分拮據(jù)。為了讓小歐陽修能夠?qū)W習識字,母親用蘆荻桿自制成筆,用泥沙代替紙,教他在地上書寫。這個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成就了一個膾炙人口的典故:“畫獲教子”,形容母親教子有方,盡管條件艱苦,卻從未放棄對知識的渴望。
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歐陽修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他無法買書,只能向鄰居借來閱讀。重要的內(nèi)容,他便認真抄寫,甚至能在一次抄寫后就熟記于心。幾年下來,歐陽修已能背誦許多書籍,寫詩作文的能力也愈發(fā)嫻熟,叔父也將他視為家族振興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歐陽修讀到了韓愈的《昌黎先生文集》,被其卓越的文采深深吸引,心中暗自立誓要以韓愈為榜樣,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佳作。從此,歐陽修更加勤奮地讀書,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最終成為一代大家。
歐陽修在寫作方面有“三多”的理論:看多、做多、商量多?!翱炊唷币馕吨嘧x書,尤其是那些大家的名篇佳作,做到熟能生巧;“做多”則是要勤加練習,動手寫作;而“商量多”則是要多向他人請教,與朋友們交流切磋,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有一次,歐陽修與同為進士的謝希深和尹師魯一起切磋文章。他們選定了一個題目,各自分頭寫作。最終,謝希深的文章長達700字,歐陽修的文章500字,而尹師魯?shù)奈恼聝H有380多個字,卻結(jié)構(gòu)嚴謹、文采飛揚。歐陽修對尹師魯?shù)牟湃A佩服不已,整整一天都在思考尹師魯文章的精妙之處。
夜深人靜,歐陽修再也坐不住了,便帶著酒菜,前往尹師魯家請教。兩人邊吃邊談,深入探討寫作之道,直到天光大亮?;氐郊液螅d奮的歐陽修并沒有急于入睡,而是以原來的題材重新寫了一篇文章。這次,他的字數(shù)縮減到360多個字,立意更加高遠,論述也更為完整精練。興奮之余,他將新作拿給尹師魯看,尹師魯讀后驚訝不已,稱贊道:“你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歐陽修后來當官,推行改革措施,政務繁忙,但他依然堅持寫作,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人們常常向他請教,如何在處理公事的同時還能堅持寫作。歐陽修幽默地回答:“我哪里有什么三頭六臂!我平時用來思考寫作的時間,多是在‘馬上’、‘枕上’、‘廁所上’,這就是我著名的‘三上’。”
歐陽修對寫作的態(tài)度極為嚴謹,每一篇文章都經(jīng)過反復推敲,字斟句酌。他利用騎馬行路的時間、睡覺的時間、如廁的時間,隨時思考、隨時修改,直到自己滿意。一次,歐陽修的夫人好奇地問他:“你如今已經(jīng)是赫赫有名的大家,為什么還要像小學生一樣認真?難道是怕挨先生的板子嗎?”歐陽修微微一笑,回答:“我現(xiàn)在倒是不怕先生責罰,我是怕晚輩們?nèi)⌒Α!?/p>
在滁州當太守期間,歐陽修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醉翁亭記》。初稿完成后,他親自抄寫多份,張貼在往來行人較多的地方,邀請路人閱讀并提出修改意見。起初,他用幾十個字描繪滁州的山景,經(jīng)過修改后,簡化為一句“環(huán)滁皆山也”,他認為文章的重點在于“醉翁亭”,應當開門見山。
憑借著自身的勤奮努力,歐陽修最終成為一代古文大家,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對宋代及后世的散文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的故事不僅是對知識的追求,更是對寫作藝術(shù)的執(zhí)著,激勵著后人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