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導演的87版《紅樓夢》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無法超越的經典。
王扶林當時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開拍的,《紅樓夢》太厚重了,而且80年代中國電視劇市場還不成熟,在這之前他也只是執(zhí)導過一部連續(xù)劇《敵營十八年》,沒有可借鑒的經驗,純粹是摸著石頭過河。
劇版剛開機,北京電影制片廠也宣布籌拍電影版。
電影市場的完善和成熟遠超電視市場,導演謝鐵驪更是電影界的翹楚,主要演員也全都是知名演員,劉曉慶、陶慧敏、趙麗蓉、李秀明、傅藝偉等,投資2200萬,是劇版的3倍。
同一時期,同一題材,難免要被拿來做對比。
王扶林在拍攝的3年里全程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心里就沒有底過。
片子拍完后要開審看會,領導和紅學專家一起審片看有沒有致命的問題,作為導演的王扶林理應出來主持,但他壓根就沒參加,別人以為他是胸有成竹,但其實他是沒有底氣找個借口躲出去了。
王扶林說他已經盡最大的努力拍完了,好壞由他們來定。
《紅樓夢》播出后爭議頗多,比如劇情改動過大;拍攝風格太過寫實不夠詩情畫意;選角不適配,陳曉旭只演出了林黛玉的刻薄和小家子氣,對人物情感的挖掘不夠深入,歐陽奮強演的寶玉呆氣有余,才氣不足……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新版《紅樓夢》的推出,大眾對它評價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比其他版本的紅樓(李少紅和胡玫版),87版《紅樓夢》不管是劇本改編、配樂、服化道還是演員都堪稱完美。
不光是觀眾這么覺得,演員本人也是這么認為。
襲人的扮演者袁玫上《魯豫有約》時提到過,李少紅版的《紅樓夢》播出后鄧婕對她的態(tài)度一下子變得特別好,鄧婕以前總覺得袁玫的戲不好,現(xiàn)在對比一看簡直是演得太好了。
這話得虧是好姐妹才能說得出口,袁玫聽了也很高興,知道鄧婕是肺腑之言,她很少這么夸人。
鄧婕覺得袁玫演的襲人不怎么出彩,大概是因為屬于襲人的高光時刻太少了,不溫不火,襲人作為寶玉身邊的首席丫鬟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陪襯。
襲人的身份比較特殊,她的重頭戲少但是戲份非常多,出場次數僅次于寶玉、黛玉和鳳姐,即便戲份不在她身上她也需要出場充當背景板,要跟著做表情。
但就是這樣一個“陪襯”角色其實也很不好演。
袁玫對角色的理解很精準,演好襲人最重要的是拿捏好分寸,她既不能缺位讓人看不到她,也不能喧賓奪主搶了“主子”的戲,而是如潤物細無聲一般恰到好處,恰合時宜,因此她的演技必須是含蓄和內斂的。
掌握人物精髓的袁玫把襲人塑造得非常成功,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做事有分寸的襲人被她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袁玫在劇中美貌的被削弱了,也不難發(fā)現(xiàn)襲人跟大觀園的姐妹們相比形象比較土。
這其實是化妝師故意為之,是為了讓她更加貼近角色,以及不讓她蓋過主角的光環(huán)。
書中寫襲人的樣貌并不算太突出,而袁玫長得很漂亮,瓜子臉,一雙又大又亮的眼睛,化妝師淡化了她的眼妝,甚至很多時候都不畫眼妝,同時還把她的下巴化成鈍。
對比袁玫在其他部劇顏值就明顯高了很多。
鄧婕是過了二十幾年才驚覺袁玫演得好,但其實當年劇播的時候袁玫和鄧婕都是為數不多獲得觀眾和紅學專家一致好評的演員,稱贊她演出了“恰如其分的花襲人”。
一開始袁玫并不是襲人的候選人。
袁玫很希望自己能演寶釵,她覺得自身的性格溫柔賢惠,形象端莊大方,跟薛寶釵有點像,但王扶林把她分到了王熙鳳組。
經過幾輪小品表演王扶林覺得她更適合演鴛鴦,所以又把她分到鴛鴦組,到后期定她演鴛鴦。
臨近開機,王扶林又把她調整為演襲人。
袁玫很不解為啥覺得她演襲人更適合,王扶林跟袁玫解釋,她性格溫柔,體貼周到,身上有大姐姐的氣質,而且長相比較成熟,襲人比寶玉黛玉大幾歲,她的形象和氣質都很符合這個角色。
王扶林的這番話給足了袁玫信心,從而讓她全身心投入演好襲人。
要不說王扶林的眼光真的毒辣,幾乎每一個角色都很貼近書中原型。
而且87版《紅樓夢》還真有點魔力,好多演員的性格和命運都與飾演的角色有著宿命般的暗合。
陳曉旭才華橫溢但英年早逝,安雯前半生輝煌后半生凄涼,馬廣儒有“心魔”且英年早逝,張莉下海經商成為富婆、姬培杰出家……
袁玫性格跟襲人一樣,溫柔賢惠,思想傳統(tǒng),為人務實,日子過得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很安穩(wěn)。
在進《紅樓夢》劇組之前,袁玫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演員,在黃梅戲的舞臺已經小有名氣,與吳瓊、馬蘭、吳亞玲和楊俊合稱黃梅戲“五朵金花”。
被紅樓劇組選中袁玫既驚喜又憂愁,紅樓夢的拍攝周期長達三年而且不能預知播出后的效果,但作為已經頗具名氣的黃梅戲演員只要她一直堅持在這個舞臺上前途肯定是光明的,離開三年再回來觀眾肯定記不住你了,嚴重點說就是放棄黃梅戲。
一方面她很想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她又舍不得放棄黃梅戲。
劇團的領導的一番話打消了袁玫的顧慮:趁著年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拍《紅樓夢》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拍《紅樓夢》的三年袁玫見識了更加廣闊的世界,再加上八十年代中后期影視圈蓬勃發(fā)展,袁玫決定轉行做影視演員。
但是那個時候戶口是很大的問題,中央臺給了紅樓劇組兩個留京的名額,一個給了面臨轉業(yè)的“寶姐姐”張莉,一個給了需要和劇組攝影師李耀宗解決兩地分居的“探春”東方聞櫻,想要留在北京發(fā)展就只能做北漂,鄧婕和陳曉旭就是北漂。
袁玫有跳出黃梅戲轉向影視圈的勇氣,但她沒有留下來做北漂的勇氣。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和文化發(fā)達,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阮若琳讓袁玫考慮南下去廣州發(fā)展,并且給她寫了推薦信,就這樣袁玫順利入職廣東電視臺,成為體制內人員。
這份工作袁玫很珍惜,這意味著有了鐵飯碗,生活有了保障,而且也很體面。
袁玫很幸運趕上了廣東影視發(fā)展最好的時候,出演了多部經典劇集,比如《公關小姐》《情滿珠江》《亂世香港》,在粵語區(qū)也算是紅極一時。
雖然在廣東發(fā)展得不錯,但袁玫心中始終有些遺憾,畢竟北京是文化的中心,影視行業(yè)比廣東繁榮得多,作品的受眾和傳播面都更廣。
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袁玫一度來到北京想要彌補缺憾,但是在廣東生活十年的她早已無法適應北京的環(huán)境,待了一個月就打道回府。
隨著千禧年廣東影視行業(yè)逐漸走下坡路,年紀漸長的袁玫接到的戲越來越少,也沒什么太好的劇本,所以她干脆退居幕后做了制片人。
這些年很少見她出現(xiàn)在熒屏,只有紅樓劇組重聚才能見到她的身影,很多觀眾都以為她退出了影視圈,其實她一直都在,只不過是從臺前轉向幕后。
袁玫跟襲人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務實但是又懂得變通,凡事努力但不執(zhí)著。
從出演《紅樓夢》到去廣東發(fā)展、從想彌補遺憾到北京拼搏,再到認清現(xiàn)實退居幕后,她的每一步都很踏實,轉換的過程也沒有太多的糾結。
而這樣的心態(tài)也恰恰反映到了她的臉上,每次出現(xiàn)永遠都是淡定從容,溫柔知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