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歲末年初,總是定目標的好時候。比如,2025 年剛過了一周,吉利就給出了個新目標:到 2027 年整車銷量超過 500 萬輛。
這是什么水平呢?以吉利集團 2024 年 332 萬輛的成績來看,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在未來三年增長超過 50%,年平均增長率 14%。單看數據并不算夸張,不過以 2024 年全球車企的成績單來看,年銷量超過 500 萬能做到全球車企 TOP5、國內車企一哥的位置。
自從 2024 年 9 月《臺州宣言》以來,吉利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吉利智駕部門開啟整合,極氪、領克合并,幾何并入銀河,雷達并入吉利…...
這一系列動作背后,吉利的目標到底是什么?
2030 年的吉利會是什么樣子?
2007 年,年銷量只有 20 多萬輛的吉利發布了一個轉型戰略——《寧波宣言》,宣布從「低價戰略」向「技術先進、品質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轉型。隨后幾年里,吉利先后收購了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收購沃爾沃轎車等,開啟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又推出熊貓、全球鷹、帝豪(參數丨圖片)、英倫等子品牌,盡管如今這些品牌已經隱退,但后來大家對吉利「多品牌」的定位就源自于此。
可以說,當年的《寧波宣言》,決定了如今這些年吉利的樣子。
那如今預測 5 年后的吉利會是什么樣呢?這恐怕得從吉利最近的《臺州宣言》說起。
先復習一下《臺州宣言》的內容: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
如果說 18 年前的《寧波宣言》奠定了「多生兒子好打架」的基調,那如今的《臺州宣言》概括來說就是「集中資源辦大事兒」,也就是「一三三」:涵蓋一個總綱,圍繞三大轉型,強化三大版塊。一個總綱即《臺州宣言》;三大轉型,即組織與文化轉型、競爭力轉型、管控模式轉型;三大版塊,即整車業務、核心零部件和生態業務。
用吉利控股集團 CEO 李東輝的話來說,「對和主業不符,協同作用不大的業務,將逐步剝離。從各品牌獨立運營向全球化深度協同轉變。」
也就是說,在過去十年里「多生孩子」、品牌擴張的吉利,在未來將逐漸「瘦身」,把力量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從以往品牌和產品以量取勝的思維,轉化成打造爆款思維。
「兩橫七縱」:握緊拳頭辦大事兒
2024 年,吉利乘用車全年實現 217 萬輛銷量,同比增長約 32%,新能源總銷量超 88 萬輛,占比超過 40%。不過,聚焦汽車主業的吉利目標不只是這些。從 2024 年下半年開始,吉利進行了子品牌的整合。用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聰慧的話說,「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的拳頭也要握得更緊。」
整合后汽車業務主體有兩條布局,簡稱「兩橫」:
一條是面向大眾市場的吉利汽車,整合了吉利、吉利銀河、雷達、翼真,目標是加速新能源轉型;
另一條面向高端豪華市場,整合了領克和極氪。
具體來看,吉利乘用車版塊劃分了四大品牌:
吉利中國星系列,持續深耕燃油車市場;
吉利銀河,定位「主流新能源」,聚焦 10 到 20 萬元區間,實現主流家用市場全覆蓋,純電混動并舉;
領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攻 20 萬及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
極氪定位「豪華科技品牌」,主攻 30 萬及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為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
品牌整合只是握緊拳頭的第一步,怎么讓品牌之間技術協同,降本增效,同時做好產品的品牌區隔,讓每個子品牌在細分市場有自己獨特的調性和風格,是吉利下一步面臨的挑戰。
在這方面,吉利先從技術協同入手,提出了核心技術「七縱」,也就是把集團的核心技術整合共享,具體包括整車機械架構、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驅系統、動力電池及超級電混。
這七條核心技術線也針對不同市場進行了技術區隔。比如,在電子電氣架構方面,將統一采用「電子電氣架構 EEA4.0」;整車架構則是 GEA 全球新能源及 SEA 浩瀚兩大整車架構并行,前者以靈活性著稱,能兼顧純電、混動、燃油車型,后者針對高端純電車型;在智能駕駛方面,將分為大眾主流市場和高端豪華市場兩套方案;智能座艙領域在底層技術統一的基礎上,應用層面 FlymeAuto、ZEEKR AI OS 兩套座艙系統并行;此外,電池平臺將由神盾電池和金磚電池并行,電驅系統也分為主打低能耗高性價比的「180 平臺」和主打高性能的「220 平臺」。
這種核心技術的系統整合能通過規模效應,優化成本。以整車架構為例,GEA 全球新能源及 SEA 浩瀚架構共享 BOP 工藝路線和制造硬點,根據安聰慧分享的數據,這種技術共享可以將制造效率提升 10%、零部件通用化率可達 70% 以上,研發投入降低 30%、研發效率提升 30%;通過電驅平臺路線的協同整合,零部件類型可減少 50% 以上。
在「兩橫七縱」的規劃下,2025 年吉利銀河的銷量目標是 100 萬輛,極氪科技集團的銷量目標 71 萬輛,吉利乘用車新能源的目標是 150 萬輛。
最后
還記得幾年前,跟同事聊到對吉利「多生兒子好打架」戰略的疑問:
——「為什么要這么做?」
——「為了占領身位。」
在那個各行各業跨界造車的時代,吉利廣撒網模式無疑幫助它在各個細分領域保留了火種;如今當汽車行業進入整合的時代,當大家能從成本到銷量看到規模效應的力量時,攥起拳頭顯然能讓吉利走得更遠。
至于 500 萬輛的銷量目標,也許可以套用李書福的一句話,「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不搞大躍進的惡性發展,不追求短期銷量目標。」畢竟,中國汽車的未來是海闊天空,值得更高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