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已有現貨,關注的朋友們可以掃碼咨詢或點擊圖片,試讀報告
原文標題:全產業鏈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下的管理會計實踐——以云天化股份為例
來源:本文載于《中國管理會計》2024年第4期
作者:納超洪 云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鐘德紅 李松蔚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財務數字化轉型是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財務轉型不僅需要財務數字化轉型,也需要企業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通過財務數字化與管理會計的有機結合,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以全產業鏈企業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天化股份”)的財務數字化轉型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數字化轉型的動因與過程,發現云天化股份通過財務數字化轉型,運用價值鏈管理、成本管理、產供銷管理、風險管理等管理會計工具,支持了產業轉型和產業鏈延伸,降低了公司全產業鏈運營成本和風險,提高了產品競爭力,提升了公司績效和價值。本案例為全產業鏈企業的財務數字化轉型和管理會計轉型提供了參考價值。
一、引言
如今,數字技術正在重構全球產業鏈、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家政策支持不斷加碼、數字化技術迭代升級等復雜環境,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和深化,企業財務數智轉型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整體價值,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自2015年我國提出“數字中國”以來,國務院和各部委先后頒布了大量政策和標準引領企業數智化運營新方向,主要聚焦了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支持補貼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早已從經濟層面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2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司庫體系建設作為促進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企業管理創新與組織變革”?!蛾P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數字技術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為抓手,固根基、強職能、優保障,加快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這促使企業必須充分發揮財務作為天然數據中心的優勢,推動財務管理從信息化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努力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引領者、推動者,為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注智賦能”。2023年8月,財政部制定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明確企業數據資源進入企業財務報表,這將大幅推動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的進程。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2年對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上市公司調研發現,人才是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最大挑戰,應加強財務數智化對研發、管理、營銷、售后、產業等各個環節的重塑與協同,加大力度建設產業鏈行業龍頭財務數智化轉型的成功案例。目前來看,我國企業的財務數字化轉型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發展較慢,2018年有財務共享的上市公司僅有5.57%(納超洪等,2024),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情況與應用效果不理想。云天化股份經過多年的財務數字化轉型和管理會計應用,實現了對企業全產業鏈的價值賦能,其財務數字化轉型的相關做法多次被國務院國資委作為優秀案例報道。本文通過對云天化股份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動因、過程及成效等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深入探討了云天化股份財務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旨在為建設財務數智化體系和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提供實踐依據,為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轉型中的運用提供參考。本文對推進我國企業財務數字化和財務管理轉型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二、理論分析
(一)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能夠降低搜尋成本、復制成本、運輸成本、追蹤成本和驗證成本,并分別從國家層面、地區層面、廠商層面和個人層面影響經濟及福利(Goldfarb and Tucker,2019)。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嵌入微觀企業運營的重要方式。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在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等多方面的變革(戚聿東和肖旭,2020),其本質是通過整合多種數字技術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重要變革的過程。宏觀、企業和個人層面的多方面因素都會影響數字化轉型。從具體驅動因素來看,組織結構能正向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Verhoef et al., 2021)。Nadkarni和Prügl(2021)認為變革速度與上市時間、技術能力與集成、市場環境和競爭規則、分布式價值創造與獲取等是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因素,變革領導力、管理及組織能力、公司文化與工作環境是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行為因素。Plekhanov等(2023)進一步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因素分為三類,將供應鏈管理、數字生態系統及動態競爭等歸類為外部環境因素,將組織進程、數字服務與數字平臺歸類為介于企業外部和內部的邊界因素,將公司模式、管理結構與組織文化歸類為企業內部因素。此外,學術界對數字化轉型的經濟效應進行了廣泛探討。Feliciano-Cestero等(2023)通過綜述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并打造企業動態能力。
(二)數字化轉型與管理會計互動
數字技術變革使管理會計從信息要素到信息應用場景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管理會計亦賦能數字化轉型,二者的雙向融合與協同互動共同助力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在數字時代收集和處理產業鏈各環節煩瑣的數據,通過商業智能軟件等數字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解釋,并生成預測性信息,充分發揮數據價值來縮小企業內外部的信息差距(Rusch et al., 2023)。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管理會計工具向著智能化、自動化和個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并逐漸成為塑造共享服務戰略的關鍵因素(潘飛,2021)。兩方面因素共同支持管理會計進行深入業務洞察,幫助公司在市場趨勢、成本控制和績效評價等方面做出更精準的決策。另一方面,管理會計亦能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呂長江,2023)。企業將管理會計思想及管理會計工具運用于經營業務和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實時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等手段優化庫存管理及供應鏈效率,更有效地監督及分配資源。管理會計為企業打破“數據孤島”問題提供了高效低耗的解決方案(傅超等,2023),為企業夯實數據基礎、優化財務流程自動化提供了工具支持,有助于打造決策有用的高質量數字化信息體系(袁紅等,2022),最終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三、案例背景
(一)云天化股份簡介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云天化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肥、氨肥及共聚甲醛制造商,中國化工百強上市公司,全國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企業,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自1997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公司已布局肥料及現代農業、磷礦采選及磷化工、精細化工、商貿物流及制造服務等多元化發展方向,貫通了從資源端到消費端的全產業鏈,生產基地遍布云南、內蒙古、重慶等地,銷售網絡遍布中東、東南亞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倡導“以奮斗者為本,以價值創造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2023年,公司入選了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最高等次“標桿”企業,在《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上位列第181位,在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獨立生產經營”類榜單中名列第12位。截至2023年末,公司資產總額525.71億元,營業收入690.60億元,利潤總額65.79億元。
(二)云天化股份財務數字化轉型動因
云天化股份的財務數字化轉型受到國家政策、技術創新、產業競爭、全產業鏈運營需求和成本管控壓力等多個方面的推動。
1.國家政策引導
2015年,國家提出“數字中國”戰略,隨后數次將數字經濟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黨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管理提升”,2018年工信部印發了《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2021年財政部制定《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提升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頒發《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更是明確企業應當構建財務數智體系。同時,國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和法治保障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在政策環境利好的背景下,身為國企的云天化股份率先開始財務數字化轉型。
2.技術創新推動
2020年,國內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領域專利申請量全球領先,5G網絡建設速度和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內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催生了“移動辦公”“居家辦公”等信息技術場景的應用,在此背景下國家大力推進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數字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發展,ERP、SAP等信息管理系統受到更多企業的應用與重視,企業管理決策逐漸從經驗主導向數據和算法驅動轉變,加快了云天化股份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3.產業競爭激烈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化肥產業內部競爭不斷加劇,傳統的化肥生產和銷售模式再難以滿足市場需要和產業發展要求。不少化肥企業借助數字化向新型經營模式、新型生產和組織方式轉變,賦能業務并創新現有的運營模式和管理能力,數字化轉型逐漸成為化肥企業參與并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必由之路。
4.全產業鏈運營需求
云天化股份多年來致力于布局從資源端到消費端的全產業鏈,與此同時催生了產業鏈管控難的問題。公司進行資源全面整合,業務版圖不斷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縱向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分子公司數量眾多、管理區域分散。與此伴隨的海量數據處理、信息溝通孤島等痛點始終困擾著公司,亟須通過數字化轉型支撐公司數據管控,助力其更好地進行全產業鏈運營和多層級管控。
5.成本管控壓力
化肥行業屬于典型的強周期性行業,產品價格、供需關系呈周期性波動,經營成本極易受上、下游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2016年化肥供需失衡情況加劇,化肥價格跌至歷史低位,受市場影響,公司產生了35億元的巨額虧損,經營壓力凸顯、轉型迫在眉睫,公司隨后痛定思痛,決心以內部變革來對沖和應對外部不確定性。2018年公司管理會計推廣工作進一步幫助公司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身所需的數據及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型和系統,為數字化轉型助力公司管控、降低采供銷等產業鏈環節經營成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背景下,云天化股份在原有會計電算化和信息化的基礎上,自2019年開始探索財務數字化轉型,打造以SAP、ERP系統及辦公自動化(OA)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集群,推動公司向財務數智化轉變和運營體系的突破性改進,為打造持續高質量發展、極具競爭力的新國企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四、財務數字化轉型與管理會計實踐
(一)打造信息化系統集群實現業財一體化
為實現公司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升級,2019年云天化股份聘請外腦對公司數字化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規劃,制定了《云天化集團數字化五年規劃》,編制了《云天化股份數字化轉型方案》,提出數字化愿景,預期建成綠色、創新、敏捷、智慧、安全的云天化數字生態圈;明確數字化發展目標,以數據驅動,賦能全業務鏈條,全面促進云天化股份的安全、提效、轉型、創新。
規劃藍圖中確定了轉型主要聚焦于生產制造和全球供應鏈運營兩大領域,數年間,公司數字化建設工作推進有序,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建設數字平臺以及引進先進技術,實現了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數字一體化和標準化,實現了生產自動化控制、物流端到端跟蹤監管、供應鏈業務國內外全覆蓋以及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不斷促進數字共享與協同(見圖1)。
2020年5月,云天化股份業財一體化項目建設正式啟動,推進變革升級再加速。該項目是貫徹落實云天化集團“管理會計提升”“三化提效”等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公司“雙百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以成熟的信息化工具為手段,以典型實踐案例為教材,通過標準制定和流程再造,構建業務、財務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的大數據共享平臺。通過該平臺的建設,有效提升了公司“戰略+運營”管控水平,打造了“戰略決策+運營監控+資本運作+共享服務”四大能力,最終為“成為世界級的肥料及現代農業、精細化工產品提供商”夯實了基礎。項目秉持業財融合的核心理念,通過打造財務共享、銷售貿易、物流倉儲、合同法務等系統平臺,全面促進公司財務數字化轉型,四個子項目既互為支撐,又相對獨立(見圖2)。
1.財務共享
財務共享平臺被視為公司財務數字化轉型的根基,起到串聯整個信息化系統的重要作用,目前財務共享中心已實現組織范圍內的會計共享、稅務共享、資金共享、信息共享,開發建設涵蓋總賬報表、應收、應付、費用、資產、資金、成本7類業務功能,稅務管理、商旅管理、報表管理3項管理系統。集成類業務服務于其他系統的數據集成,收集其他系統已經填寫并可以參照的數據,避免信息重復填寫工作。非集成類業務根據業務規范填寫各類標準化單據,按照規劃的業務流程在系統中實現業務處理。目前云天化股份已完成與SAP系統、ERP系統、財務公司核心系統、OA辦公系統、合同管理系統、銷售貿易系統、百望增值稅管理系統共7個外部系統的開發及集成工作,實現了財務共享中心的集中報賬、集中核算、集中支付功能,同時還能支持云天化股份整體績效管理、作業管理和信用管理(見圖3)。
2.合同法務系統
公司之前沒有統一的合同管理平臺,合同執行跟進困難,內外部風控知識共享難,合規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上線合同法務系統之后,與財務共享系統集成主數據、收付款、結算等合同執行的主要信息,財務共享系統可以通過合同法務系統的黑白名單及授信情況對供應商、客戶進行經濟風險識別,將企業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植入合同及其他法務管理工作中,打通合同全流程管控,實現合同管理系統與業財一體化項目系統的高度集成;以“專業化、數智化、標準化、體系化”的方式進行管理,進而實現“法務共享”,降低和規避經營管理環節存在的風險。
3.倉儲物流系統
2020年以前,云天化股份傳統的內部物流體系整體性較弱,功能相對分散,不同單元之間無法進行緊密的銜接,相互之間在業務配合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為此,云天化股份通過搭建倉儲物流系統,對生產、倉儲、出庫以及信息處理等多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為原料采購、產品銷售提供有力的支撐,實現了物流運輸一體化管理,上游企業和下游運輸信息實時共享,系統打通了SAP、倉庫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銷售貿易系統、地磅等系統流程及接口,從銷售計劃、發運計劃等層面逐步消除手工臺賬、線下臺賬,所有數據均在系統中錄入、流轉、分析。
4.銷售貿易系統
在銷售貿易系統中開發了計劃管理、國內業務、國際業務、庫存信息、行銷管理、業務流程管理、期貨7大模塊,開展了客戶全生命周期、分類分級、履約監控、自主服務等管理,打造了貿易、物流、風控、結算的一體化集成平臺,規范信用管控。打通與財務共享系統、物流倉儲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的連接,通過財務共享系統傳輸的收付款信息對供應商客戶進行下單前的信貸檢查,通過合同法務系統傳輸的合同信息對業務進行二次校驗,通過銷售貿易系統將物流計劃直接下達給物流系統,明晰物流指令,通過系統將資金—合同—訂單—物流有機結合,真正做到業財融合。
5.智慧稅務系統
2023年云天化股份智慧稅務系統正式上線,系統通過與SAP、久其報表、百望云發票管理等系統互聯互通,全面整合公司的發票數據、認證抵扣數據、納稅申報數據、交易明細等相關財務、業務中的一系列涉稅數據。同時充分結合稅務政策建立了企業獨特的稅務數據中心,并作為相關財務信息校驗、調整的依據,以此實現稅務分析、稅利籌劃及風險管控的目標。該系統上線運行后,實現了“業財稅票”全方位融合,有效解決了公司各系統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稅務問題,為公司財務智能、戰略決策的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4年,云天化集團正式入選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是云南省唯一入選的地方國有企業。下一步,云天化集團將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相關要求,緊緊圍繞集團“十四五”發展戰略及數字化五年規劃,精心組織實施,采取針對性舉措,圍繞“五轉”(轉意識、轉組織、轉方法、轉模式、轉文化)、“五化”(研發設計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經營管理一體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協同生態化),全面落實試點任務,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模式、樣板標桿,全面助力集團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管理會計的實踐路徑
云天化作為全國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企業,公司財務數字化轉型下的管理會計應用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的歷史階段(見圖4),每個階段都標志著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和實踐的革新。
1.管理會計初期探索階段(2016~2019年)
2016年,為推動公司經營管理理念轉變、財務管理轉型,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企業減虧增利、持續發展的目標,公司首次引入管理會計理念,提出并開展“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深度挖潛、增創價值”項目。當年選擇對4家試點單位管理會計建設中的核心問題進行研究,從預算管控、成本管控、績效激勵、內部報告等方面,采用調查分析和研究等方式,整理出管理會計建設的實施方案,通過培訓、輔導等手段推進實施,幫助試點單位實現減虧增利的目標。
2.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階段(2020~2021年)
2020年,公司提出通過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和最佳實踐案例評選兩個方面持續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公司通過為員工參加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考試提供資源支持、為管理會計骨干提供系統培訓,培養了一批管理會計人才,為公司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的人才隊伍基礎。
3.管理會計工作常態化階段(2022年至今)
2022年,公司制定了《優秀管理會計案例評選管理辦法》,此項管理辦法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管理會計開展應用的具體細節,其中包括項目立項、項目實施、項目評選和項目入庫的工作流程,自此,管理會計正式成為公司常態化工作。
至今公司已立項管理會計案例項目近60項,集團內獲獎18項(見表1),其中1個案例入選財政部管理會計優秀案例,是云南省唯一入選的地方國有企業。2023年公司管理會計案例項目獲全國百優案例重點項目。目前,公司持續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不斷總結推廣管理會計實施運用經驗,鞏固和提升管理會計建設成果。
(三)數字化轉型中的管理會計運用
公司以業財融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經營層、管理層和業務層的需求為導向,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分析工具,以SAP系統為核心,集成商旅平臺系統、合同法務系統、銷售貿易和倉儲系統、業財一體化等系統數據,并整合外部不同渠道和來源的數據資源,從采購及生產和銷售數據分析、運營數據分析、財務數據分析構建公司多維數據分析體系,形成適宜、高效、及時、全面、系統的管理會計報告信息,打造市場、運營、財務管理駕駛艙,為管理會計工具開發和應用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公司經營質量及運營效率,助推公司管理水平提升。例如,公司的營銷端管理會計報告信息平臺就在此基礎上,通過市場營銷數據、運營數據和財務數據的三大數據分析體系實現閉環式業財融合,系統整合為一個管理會計報告信息平臺,支持營銷決策、管理、執行,為采購、生產運營和營銷提供系統的分析和決策支持(見圖5)。
同時,管理會計工具開發和應用也進一步推動公司財務數智化轉型。公司在大力推進財政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基礎,結合產業和業務發展特點,開發了適用于自身的管理會計工具(見表2)。此外,公司還成立了信息技術公司并與第三方合作,把成熟的管理會計工具開發成智能決策軟件和系統,進一步打造多個面向化工領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集團和行業相關生產制造企業提質增效。
五、實施成效
(一)支撐決策推進產業轉型
通過數智化轉型,云天化股份打造了集“戰略財務、共享財務、業務財務”于一體的數字化、集團化財務管理體系,通過標準化和規范化,實現了財務管控的標準化、精細化,提高了業務操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增加了數據透明度(見圖5)。公司全員通過數字化和管理會計應用的相關培訓,將信息化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了公司信息質量,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有效,使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榮獲上交所A級評級,進一步提升了集團化企業價值鏈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和協同能力,為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戰略決策提供財務決策支持,助推公司產業布局加快轉型。如表3所示,通過財務數字化和管理會計轉型,公司收入由2016年的526.34億元提高至2022年的753.13億元;2017年肥類業務利潤7億元,非肥業務利潤-13億元,2020年非肥業務利潤超過肥類業務,2021年后非肥業務利潤貢獻越來越大。公司借助數智化轉型,通過全產業鏈延伸,打造了國內國際全球供應鏈平臺,通過提升公司內部管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提升了公司供應鏈韌性,保障了供應商和客戶穩定,公司存貨、應收、壞賬等都在持續降低。
(二)降低全產業鏈成本和風險
首先,借助數智化管控平臺,公司持續優化覆蓋供應采購、生產統籌、物流協調、營銷策劃、財務管控的全方位運營協同和統一管控模式,有效減少了經營過程中的違規操作,公司資產負債率由2016年的92.48%降至2023年的58.13%,Z指數由0.36提高到2.58,償債能力持續增強,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其次,公司各項成本持續降低。公司采購、生產、差旅、銷售、物流等價值鏈成本持續下降,銷售毛利率由行業末尾的6.76%(2016年)上升到行業第一的15.18%(2023年),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期間費用由2018年的66.8億元降至2023年的24.9億元,同期期間費用率由12.70%降至4.40%,管理費用率、銷售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都在持續下降,管理能力持續提升。最后,公司通過數字化和管理會計運用推動以價值鏈為核心的產業鏈一體化運營,打造全產業鏈綠色制造體系。目前,公司已經累計打造國家級綠色礦山7座、綠色工廠5家、綠色產品72個,石化協會綠色工廠14家、綠色產品122個。
(三)提升財務績效和價值
公司通過財務數字化轉型和管理會計轉型,績效明顯提升。首先,財務處理效率大幅提升,運營能力持續提升,營業周期由117天降至55天,其中存貨周轉天數由76天降至48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由41天降至7天,凈營業周期由76天降至30天。其次,盈利能力快速大幅上升,公司利潤總額由2016年的-34.57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65.79億元,總資產報酬率由2016年的-2.25%增長至2023年的13.82%,銷售凈利率由2016年的-6.72%增長至2023年的7.95%(見表3)。再次,從年報薪酬總額與員工人數變化可以看出,員工薪酬也不斷上漲,員工平均薪酬由13.8萬元提高到21.6萬元。最后,企業價值和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級持續上升,股價由2018年最低的4.25元上漲至2022年的36元,市值由最低的58億元到最高的662億元,2023年受產品市場和資產市場的影響,公司市值在2024年5月達到400億元。公司被評為上市公司ESG優秀實踐案例,ESG評級不斷提高。
六、結論
財務數字 化轉型是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云天化股份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代表性企業,公司原有產業鏈的脫節、業績壓力、員工動態能力打造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因,而政策引導、“大智移云”技術發展、社會和行業競爭則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外因。云天化股份通過財務數字化轉型和管理會計轉型,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財務管控水平??傮w來看,財務數字化轉型有利于推動管理會計工具的開發和運用,從而提升公司管理效率、財務績效和公司價值,提升全員價值。通過對云天化股份的跟蹤調研發現,財務數字化轉型離不開產業鏈管理、價值鏈管理、成本管理、產供銷管理、風險管理等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以及財務數字化轉型和管理會計轉型的相互促進和相互支持。公司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支持了產業轉型和產業鏈延伸,提高了供應鏈韌性,降低了公司全產業鏈成本和風險,提高了產品競爭力,提升了公司績效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傅超、鄭施佳、吉利:《企業數字化轉型、數據孤島及其化解路徑——一項基于傳統制造企業的案例研究》,載于《中國管理會計》2023年第4期。
[2] 江玉國:《工業企業“智造”轉型的動力機制研究》,載于《科研管理》2020年第2期。
[3] 呂長江:《管理會計如何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載于《中國管理會計》2023年第4期。
[4] 納超洪、陳雪、徐慧:《財務共享能降低成本粘性嗎?——基于集團管控的視角》,載于《南開管理評論》2024年第4期。
[5] 潘飛:《數字化轉型賦能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載于《中國管理會計》2021年第4期。
[6] 戚聿東、肖旭:《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變革》,載于《管理世界》2020年第6期。
[7] 袁紅、陳雪穎、熊楓等:《數字化與會計學研究:新理論、新問題與新方法——“數字化與會計:重構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載于《會計研究》2022年第11期。
[8] Feliciano-Cestero M M, Ameen N, Kotabe M, et al. I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reatene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irm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3 (157): 113546.
[9] Goldfarb A, Tucker C. Digital Economics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9,57(1): 3-43.
[10] Nadkarni S, Prügl 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Synthesi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J]. Management Review Quarterly, 2021 (71):233-341.
[11] Plekhanov D, Franke H, Netland T 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23 (41):821-844.
[12] Rusch M, Sch?ggl J P, Baumgartner R J.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 Management in a Circular Economy: A Review [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32(3):1159-1174.
[13] Verhoef P C, Broekhuizen T, Bart Y,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22):889-901.
在新質經濟發展背景下,央國企等企業要順應智能變革趨勢,以司庫建設為抓手,使其成為企業高質量經營的核心動能和基座,加快推進財務數智化轉型。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以“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為主題,從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司庫、司庫體系建設和管理重點、未來司庫洞察和發展趨勢三個視角展開,全維度刻畫和勾勒中國式現代化司庫的發展全景。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
(主報告+子報告)
點擊圖片,支持訂購/試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庫報告通過收集、調研、訪談、對標,形成了多類型、多屬性、多規模、多階段的企業案例樣本庫,包括央企,國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報告對標桿案例進行特別策劃、獨立成冊,即《標桿案例集》,進一步發揮司庫標桿引領,持續挖掘具有借鑒意義和典型價值的中國司庫建設樣本。通過綜合實踐、卓越司庫和智慧財務三個維度加以展開論述。
通過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本次司庫報告精心打磨33萬字以上、123張數據圖表、63家企業案例和18家銀行案例,多視角、全方位展示中國企業司庫管理的發展視圖,共建中國式司庫。
訂購平臺,微信小程序:財資知識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