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3505字,閱讀時長約12分鐘。
新泰市地處山東省中部、泰沂山脈中段,山嶺綿亙起伏。早在舊石器時代當地就有人類生存的痕跡,而文字記載最早的是周定王六年在今新泰城區位置建立了平陽城。這座有著數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古城,如今被山東省列為建設現代化大城市試點縣,境內高速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發達的交通帶給這座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是給當地醫療出了一道難度系數不低的考題。
近些年來,隨著一些大醫院的越建越大,其對于縣域患者的虹吸效應也是愈發明顯。尤其像腫瘤這類重大疾病,患者一旦被診斷出來,在心理上很多時候會傾向于去北京、上海或濟南的大醫院治療,而如今新泰市發達的交通網絡,更是讓這樣的外出就診便捷度大為提升。這也成為困擾著很多縣級醫院發展的苦惱,如何解決好,關系到醫院及科室的發展未來。
作者 | 人物君
01
積于跬步
始建于1945年的新泰市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預防、保健、康復等為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是齊魯醫藥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多所高校的附屬醫院。醫院設有編制床位近1400張,科室80個,其中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市級醫學重點學科6個以及市級臨床重點專科4個,其中腫瘤內科同時為泰安市醫學重點學科和泰安市臨床重點專科。
如今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馬強,作為科室創建之初即加入的元老之一,見證了腫瘤科從當初一個不起眼的小科室,到現在醫院的核心支柱之一。1998年,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成立,當時剛在醫院內科系統工作一年的馬強,被調至這一新成立的科室,成為腫瘤科最初的4名醫生之一,而他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當然科室主任那時候也只是不到40歲的年紀。這是一個年輕感十足的團隊,但除了年輕,他們當時似乎別無所有。20張床位的病房,很長時間面對的只有零星幾位患者。
▲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 馬強
那時候,大家對于腫瘤科的認識遠非現在。因為沒有什么好的治療手段,很多時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患者無可避免地走向生命的終局,那種無助、失落以及隨之而來的職業挫敗感,導致很多人都不愿意來腫瘤科,何況還是一個沒什么基礎的新科室,當時的馬強恍惚中有種被“流放”的錯覺。此刻的他回想起自己如何走上的這條從醫的道路,馬強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母、姐姐、姐夫等都是醫生。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無非就是兩種可能,一種自然的子承父業,另一種厭煩地叛逆出逃,而早年間的馬強則屬于后者。他想走出這一圈子,體會一下不一樣的生活。可高考那年的馬強終是沒拗過父母,幾乎是被強按著筆填了醫科院校。雖說是有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但馬強還是很快適應了醫學院的生活,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講,可能是原神覺醒,從醫或許是他們家刻在基因里的記憶。
從當初不想當醫生到走上醫學之路,再到被分配至一個全新的科室。雖然很多的現實是在自己的計劃之外,但馬強的性格是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要沉下心來做好。
年輕沒有資本,但年輕也意味著無限可能。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干勁十足,縱使前面千難萬阻,他們都是擰成一股繩,一往無前。加上院領導的支持,腫瘤科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步步發展起來了。
02
規范診療
二十多年過去,現在擁有200多張床位的腫瘤科在規模上已是當初的十倍有余。可即便如此,還基本上處于常年滿床的狀態,高峰時段還得多添加幾十張臨時床位。如今的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在整個泰安市乃至山東省縣域范圍內已是小有名氣,得到了上級專家和領導的認可,成為目前全院唯一一個同時為市級醫學重點學科和臨床重點專科的科室。
這些成就取得的背后是他們對腫瘤規范化診療的堅持以及順應腫瘤專業日益細分化的大潮。如今的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從當初的單一科室細分為目前的4個亞專科,分別對應消化道腫瘤、泌尿系統腫瘤、肺癌、乳腺癌等不同癌腫的專業化治療,實現了不同團隊在治療上的術業有專攻。同時,在治療手法上,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對于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以及微創治療等都已常規化開展,并且微波消融術、粒子植入、介入治療等技術也已成為他們的一些主流治療手段。
尤其是腫瘤的多學科診療(MDT)已成為新泰市人民醫院的常態化模式,無論是在腫瘤科的門診還是病房均設有專業化的MDT團隊,以幫助不同階段的腫瘤患者找到最適合他自身的治療方案,少走彎路,提升治療效果。例如,當一名肺癌患者到門診后,腫瘤科醫生會聯合胸外科、影像科等科室對他進行聯合會診,以確定他適合怎么樣的治療方案。如患者適合手術,則先是轉去胸外科進行肺癌的手術切除;或是需要先進行新輔助化療,再決定是否手術等。由此實現對每位患者的精準化治療,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也是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所一直致力的為患者提供最為專業化的腫瘤診療服務。
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最早于2017年開始推行MDT診療,彼時很多縣級醫院對于腫瘤患者的手指還比較混亂、缺乏規范性,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患者反饋差,大量流失至上級醫院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新泰市人民醫院院領導也正是意識到這一問題,決定推行腫瘤亞專業的分科,并借鑒山東省腫瘤醫院MDT團隊的經驗,在亞專業分科的同時成立了腫瘤多學科診療團隊,根據不同的腫瘤類型,組建了多個MDT小組。例如,針對肺癌、食管癌的胸痛腫瘤團隊,主要由腫瘤內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專業人士組成,由此保證了診療的規范性和專業性,顯著提升了治療的整體效果,在患者中的口碑也就逐漸建立起來了。
03
迎難奮進
在推動亞專科建設和MDT診療這兩項日后對于科室發展影響深遠的變革時,正是馬強剛接任腫瘤科主任之際,那時候壓力對他來說不言而喻。改革一定是會遇到各種想的到或想不到的阻力的,此時就考驗著一個科室領導者的管理智慧。在亞專業分科時,因為每個人都愿意去到發病率高、患者數多、治療手段豐富的專業,導致一個分科討論,經常從下午一直拖到半夜仍未見分曉,為了公平起見,最后只能抽簽決定。雖然開始時有些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怨言,但在亞專業分科試運行半年后,也都逐步步入正軌。事實證明這樣的改革是對的,不同團隊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深入鉆研,才能在這個腫瘤診療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跟上學科前沿發展的步伐,這也是贏得患者認可的基礎。
而在MDT模式下的多學科合作,使得腫瘤患者能得到更為全面系統的治療,整個診療過程更為規范化,療效亦是得到了顯著提升。如此患者滿意度大幅提升,減少了病患的外流,患者及家屬亦是可以避免去外地治療的舟車勞頓以及高額花費,這樣無論對于患者還是醫院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馬強表示,如果本地醫院在腫瘤診療上能夠盡可能地做到科學化、規范化,給出的治療方案與上級醫院基本一致,那么相信很多患者是愿意留下來治療的。而反之如果診療不規范,患者到上級醫院一詢問,與本地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大相徑庭,那么患者就會對本地醫院的專業性產生疑慮,也就不會回到本地治療。
“這樣的正向效應疊加或是負向效應疊加,都是明顯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直強調規范化治療是我們的生命線的原因。”
目前,新泰市人民醫院對于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以及微創治療等腫瘤主流治療手段,都可以實現規范化開展,為患者提供了全面科學的治療選擇。對于適合手術的患者,會優先推進通過手術切除病灶部位;而對于不適合或不愿意手術的患者,高質量的放療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目前,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可以開展調強適形放射治療(IMRT)等先進的放療技術,滿足腫瘤患者對于治療精準性和規范化的需求。這些治療方法的開展,使得新泰市人民醫院腫瘤科能為廣大患者提供符合規范化診療標準的全面治療方案。
“所有的患者都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療,這一點我們非常理解。為此,我們只有苦練內功,在治療規范化上更好地向一線醫院看齊,這樣才能讓患者對于我們越來越有信心和信任。”
馬強看到,近些年來,隨著新泰市人民醫院在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患者愿意留下來治療,但患者外流的情況仍是有不少。對此,應該繼續加強宣傳力度,將科室在腫瘤診療方面的優勢和亮點,讓更多的當地百姓知曉。同時繼續“修煉內功”,不斷提升臨床技術水平、引進先進的診療設備,讓科室的治療手段日臻完善,從而更好地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
這些年來,馬強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經他治療的不少患者獲得了長生存,每次看到帶著笑容特別來表示感謝時,是最讓他感動的時刻,再也不是當初剛進腫瘤科時的迷茫與無助。
“從當初那個默默無聞的小醫生到現在腫瘤科的負責人,能得到上級醫院大專家的認可、泰安地區同行的肯定,這些都是讓我一直堅持到現在并繼續奮進的動力所在。”
責編 | 張 坪
校對 | 楊 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