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億是什么概念?這么說吧,鳥巢的造價大約是37億元左右,400億人民幣足夠建設10個鳥巢。但是請注意,這篇文章里說的400億,是美元。
400億美元,如果全部用來購買100萬元每輛的奔馳S級轎車,可以購買26.27萬輛;假設不進行任何消費,全部存入銀行,即便按照1.5%的利息計算,每天的收益都是1075萬元。
400億美元的大活兒,各國為什么不敢接?
一個體量龐大,收益可觀的項目,放到全世界竟然沒有一個國家敢接。各國在世界叢林的競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么一個大業務”,能讓各國不爭不搶,不約而同都放手后退,那就只有一個原因:這錢不好掙。
這個項目的金主是阿爾及利亞政府,2005年他們拿出400億美元的預算,要修一條橫貫東西的高速公路。一條高速路的活兒能有多難?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家。
首先,這是個非洲國家,非洲最不缺的就是沙漠。阿爾及利亞作為非洲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在沙漠面積方面的優勢自然也是“得天獨厚”,整個國土面積的85%都被沙漠覆蓋,超過了200萬平方公里。
第二,在這部分地區,全年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最高溫度能達到55℃。在這個溫度之下,無論是人體還是物體都面臨巨大壓力。長時間暴露在這樣的高溫之下,人體會迅速失水,中暑、熱射病、排汗系統失效……種種危及生命的病癥會隨時發生。
物體同樣無法承受如此的高溫,紙張、塑料制品極易自燃,金屬制品很容易發生變形或損壞。除此之外,高溫還會加速化學反應,影響電子設備和其他精密儀器的正常運行。
如果僅僅是自然環境惡劣,那么建設難度還不足以使得其他世界各國的建筑公司卻步,要知道阿爾及利亞是個多黨制國家,國內存在30多個合法政黨,國內長期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這就是我們要接著往下說的第三點和第四點工程難度。
第三,2005年的阿爾及利亞國內政局處于復雜且極為動蕩的狀態,各個黨政之間沖突不斷,常常因為意見不合而導致一些國家決策陷入僵局,極大影響政府效率和政策的連貫性。
這個400億的基建項目需要持續數年完成,也就是說,按照阿爾及利亞國內的政治情況,也許在建設過程中,說不定哪天就被某個政黨或某個決策給叫停了,所有的投資也就血本無歸了。
第四,除了政治層面的不穩定性,阿爾及利亞的社會問題也非常突出:有2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底層人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示威游行時有發生;另外,在2005年這個項目對外招標的當年,阿爾及利亞的青年失業率高達了30%!
大量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前途渺茫,怎么辦?抗議活動開始了。
還是這一年,嚴重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阿爾及利亞,受到國際油價波動下跌的極大沖擊,國家財政收入銳減,這就導致一些工程項目停滯,建筑工人的生活和利益也受到了損失,于是罷工和示威活動又開始了。
這些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都會影響到這個需要持續動工數年的400億高速項目。也就是說除了惡劣的自然因素,決策保障、資金保障和安全保障也都隱患重重。
項目難度如此之高,阿爾及利亞為什么非要建這么條高速路呢?
因為這條高速路預計全長1216公里,橫貫24個省,連接起東西兩部,不但可以改善國內交通情況,還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國內區域間的經濟與貿易往來,可以說90%的國民將通過這條高速受惠。
所以這是一條打破阿爾及利亞單一經濟結構,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的“希望之路”,承載著這個國家經濟騰飛的希望。
中國為什么非要啃這個“硬骨頭”?
阿爾及利亞的政府,在政治經濟交困的情況下,將這個項目作為建國以來最大的基建工程豪擲400億元面向全球招標,可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評估了工程難度和項目風險后,紛紛退卻,最后拿下這個項目的只有中國和日本。
困難大、風險高、還可能會虧本,中國為什么一定要接?這要從中阿兩國的關系講起。
從歷史淵源上講,在阿爾及利亞還在爭取民族獨立斗爭時,中國就堅定的對其表示支持,不但提供物資援助,還進行外交聲援。
1958年,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成立,中國作為非阿拉伯國家在國際上率先對其表示承認,這一舉動在國際上為阿爾及利亞贏得了重要支持。而這個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在獨立之前就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從地緣經濟上講,阿爾及利亞地處非洲與地中海的重要位置,是“一帶一路”的建設關鍵節點。
阿爾及利亞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兩國關系的友好,有助于提升中國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通過與阿爾及利亞在區域組織和多邊合作框架內協作,中國可以更好的參與非洲和地中海地區事務,推動“一帶一路”的倡議在該地區落地實施。
從能源保障上來講, 阿爾及利亞是中國重要能源供應國之一。其穩定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通過長期能源合作協議,阿爾及利亞為中國提供可靠能源來源,減少中國對單一能源供應地區依賴,優化能源進口結構,保障能源供應穩定性與安全性,支持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從國際支持上講,兩國在軍事和經濟上都有著十分密切的深化合作。中國和阿爾及利亞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拒絕在大國間選邊站隊,外交理念高度契合。
兩國在國際舞臺上相互配合,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事務中,如在聯合國框架內,就巴勒斯坦問題、非洲發展問題等共同發聲,推動國際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基于這種種因素,從中國的角度看待這個項目,就不僅僅是一場盈利或虧本的生意,也不僅僅是甲乙方的一個工程合作,它承載著中國對待友好國家的幫助和支援。
“基建狂魔”神威再現大顯身手
中國被許多國家稱為“基建狂魔”,這個稱號雖然帶有玩笑的成分,但蘊含更多的是對中國基建能力的佩服和驚訝。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在長期與天斗,與地斗的過程中,建設者們被磨練出的意志、決心、技術和心態都是其他世界各國所無法比擬的。中國建設者也將這些寶貴財富帶到了阿爾及利亞的項目。
整條高速路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被分成了三個路段招標,中國公司拿下了中、西部工程 ,日本拿下的建設路段則是東段部分。兩國之間的無形競爭也隨之展開。
施工最先面臨的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挑戰。項目中段穿越阿特拉斯山脈,地形起伏大,需建設大量橋梁和隧道。如切萊斯坦因山區,地勢陡峭,高差達數百米,增加選線與施工難度。
而且當地氣候復雜,夏季酷熱,氣溫超50℃,冬季山區多暴雨、暴雪與強風,不但阻礙施工進度,而且極大增加設備維護成本。
其次是技術標準的差異化。阿爾及利亞采用歐洲標準,與中國標準在設計理念、參數要求上差異大。
比如道路材料標準,歐洲對瀝青混合料性能指標要求與中國不同,中國的承建企業需重新摸索材料配合比設計。
而項目驗收也是由歐洲監理公司負責,執行歐洲標準,整個驗收程序復雜、要求嚴格,任何細節不符都可能導致整改,增加時間與成本。
在文化差異方面,承建單位也面臨難題。阿爾及利亞為阿拉伯國家,文化、宗教與中國不同。齋月期間,當地員工工作時間縮短,影響工程進度。溝通方式、管理模式差異也易致誤解與沖突。
為了解決人工問題,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使用大量當地勞工,但當地勞動力技能水平參差不齊,需投入大量資源培訓。
物資供應與物流同樣是巨大挑戰。物資短缺是硬傷,建設所需鋼材、水泥等物資部分依賴進口,當地物資供應不穩定,影響施工連續性。
而且物流困難,項目路線長,沿線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運輸距離遠、路況差,增加物資運輸成本與時間,且部分山區運輸通道有限,大型設備運輸困難。
面對這種種困難,中國的建設者們不斷研究,加強保障和溝通,系統性采取多項措施。地理條件差,就組織專家團隊,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多次優化路線與橋隧設計方案。
比如采用螺旋展線解決山區高差問題,減少橋梁與隧道長度。成立標準研究小組,深入研究歐洲標準與中國標準差異,編制標準對比手冊,將歐洲標準轉化為可操作的施工指南。與歐洲監理公司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提前了解驗收要求與標準,邀請其參與施工過程技術研討,確保施工符合要求。
文化差異大,那就增進了解:組織文化培訓,讓中方員工了解當地文化、宗教習俗。尊重當地員工宗教信仰,同時向當地員工介紹中國文化,增進相互理解。制定當地勞工培訓計劃,分層次、分階段培訓,提高技能水平。建立勞資糾紛調解機制,設立專門協調人員,及時解決問題。
物流不通暢,那就建立物資供應戰略聯盟,與國內外供應商合作,確保物資穩定供應。在當地建設加工廠,生產部分急需物資,減少進口依賴。采用多式聯運提高運輸效率。在山區建設臨時便道與轉運站,解決大型設備運輸難題。
就這樣堅持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兩條中標路段在阿爾及利亞的土地上蜿蜒前行。日本在東段的進展卻極為不順,與中方的態度與實力截然不同,同樣面對惡劣的建設條件和多變的外部環境,日本施工團隊在距離收尾最后的84公里處,因為建設難度大,難以克服,建設成本過高,難以維持而宣告放棄。
日本團隊撤走容易,可這幾十米的爛尾工程卻成了阿爾及利亞政府的燙手山芋。出于無奈,也出于信任,最后才不得不出面懇請中方建設團隊接手。
這段一千多公里的高速路,就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在中國建設者們6年的不懈奮斗下,最終提前驗收完工,向阿爾及利亞和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意志和實力。
這條路被阿爾及利亞總統激動的稱為“中國為阿爾及利亞鋪就的通往繁榮之路。”
參考文獻:
行走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見證中阿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豐碩成果——環球網
大國外交丨這條高速路為何成為中阿、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佳話?——專訪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李健——央廣網
中企參建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中方:成為中阿、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佳話——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