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跟蹤調查,科研人員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的一處喀斯特洞穴里,發現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種,研究者以發現地將其命名為“興義報春苣苔”。相關論文1月7日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上。
論文第一作者、貴州大學林學院研究生顧江淼介紹,興義報春苣苔是典型的喀斯特洞穴弱光帶植物,為苦苣苔科報春苣苔屬,花紫色,有一對醒目的白色大苞片,花期為7月至8月,是目前本屬植物花期最晚的物種之一。通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研究對比,確定其為一新種。
圖為科研人員拍攝的“興義報春苣苔”。(白新祥 攝)
論文通訊作者、貴州大學林學院白新祥博士說,經過多次野外調查發現,興義報春苣苔為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特有種,僅分布在模式產地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的兩處喀斯特溶洞內,它們均生長在石灰巖洞穴的巖壁上,總數量約為500株。這兩處溶洞靠近人類居住區,易受到人為活動干擾。
圖為科研工作者制作的“興義報春苣苔”生境及形態特征圖。(顧江淼 制作)
據介紹,苦苣苔科植物大多生長在喀斯特地貌中,具有極高的物種多樣性,有記錄的研究證明,學者在黔西南州就發現超過60種苦苣苔科植物,但它們的數量極少,多為特有種,分布范圍狹窄。
興義世界地質公園是中國獨具特色的三疊紀地質公園。興義報春苣苔是在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項目過程中發現的。項目團隊負責人、貴州大學林學院教授安明態說,近年來,在科研項目的支持下,“馬嶺河報春苣苔”“馬嶺河小苦荬”“興義報春苣苔”等新物種被科研人員發現和認知,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具有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值得進一步開展系統性的調查研究。(記者李黔渝)
地理科普延伸閱讀
貴州洞穴探秘:新物種“興義報春苣苔”的發現
近日,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的一處喀斯特洞穴中,科研人員成功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洞穴植物——興義報春苣苔。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樣性,也為喀斯特地貌的生態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興義報春苣苔,這一新物種的發現得益于科研人員多次的野外跟蹤調查。它隸屬于苦苣苔科報春苣苔屬,是一種典型的喀斯特洞穴弱光帶植物。其花朵呈紫色,并伴有一對醒目的白色大苞片,這種獨特的花形在一般植物中極為少見。花期為每年的7月至8月,是目前已知的本屬植物中花期最晚的種類之一。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興義報春苣苔的發現地——興義世界地質公園,是中國獨具特色的三疊紀地質公園。這里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完整,溶洞、石林、地下河等自然景觀豐富多樣。而興義報春苣苔則僅分布在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的兩處喀斯特溶洞內,生長在石灰巖洞穴的巖壁上。這兩處溶洞靠近人類居住區,總數量約為500株的興義報春苣苔面臨著潛在的人為干擾風險。
苦苣苔科植物大多生長在喀斯特地貌中,具有極高的物種多樣性。在黔西南州,學者已經發現了超過60種苦苣苔科植物,但它們的數量極少,多為特有種,分布范圍狹窄。興義報春苣苔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喀斯特地貌在物種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重要性。
從生態習性的角度來看,興義報春苣苔作為洞穴植物,適應了弱光、高濕度的環境。它的發現不僅為喀斯特洞穴生態系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也為洞穴植物的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洞穴環境的特殊性,一旦受到破壞,恢復起來將極為困難。因此,保護興義報春苣苔及其生存環境,對于維護喀斯特洞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興義報春苣苔的發現也揭示了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具有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近年來,在科研項目的支持下,科研人員已經在這里發現了多個新物種,如“馬嶺河報春苣苔”、“馬嶺河小苦荬”等。這些研究成果進一步證明了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價值,也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可以說,興義報春苣苔的發現不僅是植物學界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地理學領域的一次重要貢獻。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喀斯特地貌的生態系統,也為物種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期待能夠發現更多類似的新物種,進一步豐富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這些珍稀物種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力度,確保它們能夠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責任編輯:程家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