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飯天機
最近這兩天,相信大家都被國家出臺的購新補貼政策給刷屏了吧。
手機、平板、家電、新能源車,各種補貼那叫一個誘人,本想著這是實實在在給咱消費者送福利,讓大家能開開心心換新物件,提升生活品質。可發改委突然發布聲明,要嚴厲打擊 “先漲價后打折” 的行為。
這可就有點讓人驚詫了,難道這購新補貼才剛落地,“先漲價后打折” 這種糟心事兒就已經泛濫開來了?
先說說這次的購新補貼政策。
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那可是明確了不少補貼細則。像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這些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的,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能補貼1件,每件補貼上限是500元。
家電產品更是給力,不僅繼續支持冰箱、洗衣機這些常見的8類家電以舊換新,還把微波爐、凈水器等4類家電也納入補貼范圍。
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產品,補貼標準能達到產品銷售價格的20%,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補貼1件,空調產品最多能補貼3件,每件補貼最高2000元。
汽車方面也不含糊,報廢特定舊車,再買新能源乘用車或者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新能源補貼2萬,燃油補貼1.5萬。
這一系列政策看上去,簡直就是給咱老百姓的消費熱情打了一針強心劑啊!
可這政策的春風還沒吹多久呢,發改委就開始喊話要打擊“先漲價后打折”,這就好比剛給你一顆糖,馬上又告訴你,可能這糖里可能有貓膩。
為啥發改委要專門發聲明呢?
很明顯啊,這“先漲價后打折”的行為大概率已經不是個別人的小打小鬧了,很可能已經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泛濫趨勢。
就拿之前一些購物節的例子來說吧。
就像“雙十一”,每年都有消費者吐槽,說好多商品在活動前悄悄漲價,然后打著“雙十一”打折的旗號,實際上消費者根本沒占到啥便宜。
有些商家那套路玩得賊溜,比如一款平時賣1000元的手機,在補貼政策出來前,偷偷漲到1500元,然后再給你打個八折,說是補貼優惠后價格1200元。
你一看,好像是便宜了,還有補貼拿,可實際上呢,你要是沒補貼的時候買,還能省200塊呢!這不是妥妥的坑消費者嘛。
再看看家電市場。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在一些地方的家電促銷活動中,商家先把家電價格標高,然后再以補貼打折的名義銷售。
比如說一臺原本售價3000元的冰箱,活動前漲到4000元,再給你按補貼政策算,看似打了折還有補貼,消費者以為撿了大便宜,歡歡喜喜買回家,結果一打聽,才發現自己多花了不少冤枉錢。
從這次購新補貼政策的實施來看,也難免會有一些不良商家動起歪腦筋。畢竟,在利益面前,有些人就容易喪失底線。
試想一下,這補貼政策一出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肯定大增,市場需求一下子就被激發了。這些不良商家就想著,怎么能在這波熱潮中多撈點錢呢?“先漲價后打折” 就成了他們自以為聰明的手段。
而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不就是赤裸裸的欺騙嗎?
消費者本來是沖著補貼政策,想著能花更少的錢買到心儀的產品。結果呢,被這些不良商家一算計,不僅沒省錢,還可能多花了錢。
這就好比你滿心歡喜地去赴一場盛宴,結果到那發現菜不僅漲價了,還不好吃,你說氣不氣?
長期下去,消費者對市場的信任度就會降低,以后再有類似的優惠政策,大家可能都得掂量掂量,是不是又有啥套路。
而對于那些老老實實做生意的商家來說,這些 “先漲價后打折” 的不良商家就像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他們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更多的利潤,擠壓了誠信商家的市場空間。誠信商家按照正常價格銷售,再加上補貼,可能價格上就沒有那些不良商家 “先漲價后打折” 后的價格看起來那么誘人。
這樣一來,消費者可能就會被不良商家的虛假優惠吸引,導致誠信商家的生意受到影響。
從宏觀層面看,這還會影響國家政策的實施效果。國家出臺購新補貼政策,本意是為了刺激消費,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可要是被這些不良商家攪和得市場烏煙瘴氣,消費者都不買賬了,那政策的目的怎么能達到呢?
就好比你精心策劃了一場精彩的演出,結果中間老是有人搗亂,觀眾都沒心情看了,這場演出還怎么成功呢?
那為啥會出現這種 “先漲價后打折” 的現象呢?
一方面,自然是部分商家的道德缺失和逐利心態作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追求利潤本無可厚非,但要是為了賺錢不擇手段,那就說不過去了。這些商家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顧長遠的商業信譽和市場的健康發展,只想著在補貼政策的風口上狠狠撈一筆。
另一方面,監管的難度和滯后性也給了這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機。市場那么大,商家那么多,監管部門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每一個商家的每一個產品價格。等發現問題的時候,可能已經有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了。
而且,價格的變動有時候比較隱蔽,商家可能會通過一些手段來掩蓋 “先漲價后打折” 的行為,比如在不同平臺設置不同價格,或者在補貼政策發布前短時間內快速漲價,給監管增加了難度。
面對這些防不勝防的“套路”,消費者也得提高自身的消費意識和辨別能力。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不能只看補貼后的價格,要多關注產品平時的價格走勢。
可以通過一些價格查詢平臺,了解產品的歷史價格,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發現商家有 “先漲價后打折” 的行為,要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
這次的購新補貼政策本來是一項利民利國的好政策,絕不能讓 “先漲價后打折” 這種歪風邪氣給破壞了。
發改委發布聲明,也表明了對這種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做人吶,還是要拎得清,哪些錢該掙,哪些錢不該掙,心中還是要有個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