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ny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癌細胞愛吃糖”的說法流行了起來。特別是果糖,隨手在我們與愛共舞訂閱號中一搜索,從跳出來的消息中,也可以看出果糖和癌細胞之間的確關系匪淺。
顧名思義,果糖是一種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等食物中的糖類,另外日常許多飲料、甜點等食品中的主要成分也是果糖。在這寒冷刺骨的冬天,手捧一杯熱騰騰的奶茶,甜蜜從嘴巴滑到心里,但卻想不到,讓奶茶“甜蜜蜜”的關鍵成分——果糖,卻是腫瘤生長的“幕后推手”。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卡路里嘛,正常細胞喜歡,癌細胞肯定也喜歡。
不過,和我們理解的“癌細胞直接吃果糖”的觀點不同,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的研究揭示[1]:癌細胞,其實根本就不“吃”果糖,它還有著一位“中間商”!
癌細胞不直接吃果糖,竟靠肝臟“中轉”
研究發現,癌細胞并不需要直接代謝果糖,而是間接地吸收肝臟產生的果糖代謝產物——溶血磷脂酰膽堿(LPC),以此來幫助維護細胞膜的功能并支持腫瘤營養,以非自主代謝的方式實現了果糖促癌。也就是說,果糖自己不“干活”,靠肝臟這位幕后操盤手,促進腫瘤生長。
雖說肝臟本來就負責果糖代謝這一攤子事,但這里被癌細胞利用,屬實也是好心辦壞事兒了呀。
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分別給小鼠植入了BRAF V600E突變、PTEN缺失的黑色素瘤細胞,E0771乳腺癌細胞,宮頸部位植入表達HPV-E6/E7的TC-1細胞,還在免疫缺陷的裸鼠中植入了CaSki宮頸癌細胞。結果顯示,無論腫瘤類型或位置,飲食中增加了果糖的小鼠腫瘤進展速度更快;而且,就算在免疫缺陷的裸鼠身上,果糖的促癌效應仍然顯著,表明其作用并不依賴于宿主免疫狀態。
但在細胞實驗中,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即使研究團隊在癌細胞培養條件中添加不少的果糖,它們的生長速度也基本與對照組無異,這表明,果糖本身并不會直接促癌。
通過一系列體外實驗,研究團隊發現問題出在KHK(酮己糖激酶)上,這是一種專門處理果糖的酶,它有兩種“工作模式”:
1.KHK-C,是個“大神”,效率高,主要在肝臟、腎臟和小腸中表達。
2.KHK-A,是個“菜鳥”,效率低,對果糖的親和力也很差。
正常生理情況下,腫瘤細胞更喜歡“吃”葡萄糖,其實果糖和葡萄糖是同分異構體,分子式均為C6H12O6,比葡萄糖還要甜。不過,因為腫瘤細胞中根本沒有表達KHK-C,只表達KHK-A,其活性又不足以支撐果糖的高效代謝。
既然癌細胞并不待見果糖,為什么飲食中的果糖仍然可能推動腫瘤生長呢?原來,果糖對腫瘤細胞的“助攻”并非來自它自己,而是來自肝臟的代謝轉化。肝細胞等高表達 KHK-C 的組織能夠將果糖轉化為關鍵代謝物,通過代謝轉移支持腫瘤細胞增殖。
研究團隊分析發現,肝細胞在富含果糖的培養基中釋放了多種脂質代謝物,特別是不飽和溶血磷脂酰膽堿,這是一種高效能量分子,進入血液后,又會被腫瘤細胞吸收并轉化,促進其生長和增殖。
所以,這就相當于構建了一個“果糖-肝細胞-腫瘤細胞”的代謝聯動模型。果糖在肝細胞中通過 KHK-C 被高效代謝,生成不飽和溶血磷脂酰膽堿等關鍵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物被肝細胞釋放到微環境中,隨后被腫瘤細胞攝取并利用。
那么,腫瘤患者還能吃糖嗎?
關于“癌細胞愛吃糖,想靠不吃糖斷了癌細胞營養”的觀點,早已被證明并不可行。
事實是,癌細胞愛吃糖,但沒有糖也死不了。
我們知道,不只是癌細胞,正常細胞也需要營養支持,但正常細胞會保持營養平衡,有一個度,多了不要,少了難受。
癌細胞則是不管人體吃多吃少,它都“瘋狂生長”,如果患者所攝入的營養不夠,癌細胞卻不會因此停止自身所需,就會從機體內轉變所需要的營養,此消彼長,患者將會更加虛弱。很多研究也證明,由于癌細胞生長太快,血管供應跟不上,癌細胞很早就學會了不依賴葡萄糖,開始吃別的東西,比如谷氨酰胺。
有人會說,那是不是癌癥患者可以放開來吃?盡量吃好吃的補一些?糖和甜食也不需要控制?這又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可以吃,不等于沒有節制地亂吃,不等于胡吃海吃。而且,上述研究的工作人員也提示,無論如何,對已經患癌的人來說,注意果糖攝入量是有必要的。
但很可悲的是,想要在生活中不接觸果糖,也實在是不容易。不過大家也不用那么擔心,畢竟從果糖代謝路徑來說,先是小腸后是肝,適量攝入還是可以的。
而且糖類是人體必須的三大營養物質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建議,腫瘤患者真正需要限制攝入的是“添加糖”(游離糖),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內:
添加在加工食品中的白糖、冰糖、紅糖、黑糖。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加工原料均為甘蔗或甜菜,只是加工工藝不同。
各種添加了果葡糖漿、葡萄糖漿、麥芽糖漿、淀粉糖漿的含糖飲品。
水果汁和蜂蜜也屬于要限制的糖類。水果榨汁過程中會損失大量膳食纖維,消化吸收會加快;蜂蜜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屬于應該控制的糖類。
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用水果代替糖果等零食,用粗糧來代替精米精面,不僅能為我們補充每日所需碳水,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增強飽腹感,有助于保持體重和減輕促癌風險。
生活中,還需提防這些“甜蜜陷阱”
生活中一些食物名字沒有糖,但是含糖量可能出乎意料。例如:
1罐500毫升可樂含糖約53克;
1杯380毫升的乳酸菌飲料含糖約50.5克;
1瓶430毫升的果汁含糖約42克。
此外,有些食品號稱“0糖”,可能在打擦邊球:
“無糖”是指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食品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并非一點都沒有;
有些產品所說的“無糖”,只是指無蔗糖,可能會含有糊精、麥芽糖、玉米糖漿等,這些物質都屬于水解淀粉物,吃多了也可能成為“健康殺手”;
在選購無糖食品時,要看清楚包裝上的配料表或營養成分表,符合自己的需求再購買。
現在還有不少商家會選擇用糖醇或人工甜味劑替代添加糖,不犧牲風味的同時,實現限糖。但這也不能成為放心之選,在發揮打開食欲作用的同時,在心理上反而會誘導患者對那些又甜、又實際存在熱量的食物產生更強烈的依賴,可能會間接促成食物和能量攝入超標的結局。
而且如人工甜味劑中的阿斯巴甜,2023年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了“2B類致癌物”,即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阿斯巴甜常用于可樂無糖汽水、口香糖和一些低糖飲料等產品中,甜度是蔗糖的 180-200 倍。目前也在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確保有關阿斯巴甜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明確結果和信息。
小結
目前主流的臨床營養師,都是鼓勵患者均衡飲食。
在熱量很容易獲取的情況下,適當少吃肉和主食,多吃菜和水果,是沒問題的。如果能保證每天正常的卡路里需求,吃素也可以。
但要記住,為了餓死癌細胞而走極端去“控糖”,這種行為看似很危險,實則一點都不安全!
健康的小船,不能因為吃太多糖而不穩定,也別因為控糖被掀翻呀!
參考文獻
[1] Niu J, Li Z. The roles of integrin αvβ6 in[1]Fowle-Grider R, Rowles JL 3rd, Shen I, et al. Dietary fructose enhances tumour growth indirectly via interorgan lipid transfer.Nature.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4,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8258-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