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呢,說得輕巧,其實在胖胖看來呢,這就是赤裸裸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論。
胖胖記得之前刷過一段視頻,是周杰在一次采訪中談到這個觀點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邏輯根本是在混淆視聽: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就是一種誤導,有問題的是蒼蠅本身,不能它落在哪里,就怪哪里有問題。
最近胖胖刷視頻時,又看到一個典型例子:
廣州某家全國連鎖的月子中心跑路,受害的寶媽們怨聲載道。
有寶媽發視頻稱剖腹產才住了五天,還沒能下床行動,老板就卷錢跑了;
有人正指望專業月嫂照顧,卻突然發現服務戛然而止,剩下她和家人無助地應對。
當然,這些跑路的月子中心不僅坑了寶媽們,還拖欠員工工資,連月嫂們也成了受害者。
不過呢,比較讓胖胖沒想到的是,評論區居然有存在不少數冷嘲熱諷的聲音,指責這些寶媽“活該”“作”。
這種論調其實在互聯網并不少見,在面對明顯的欺詐行為時,矛頭卻對準了受害者,而不是肆意卷款跑路的黑心商家。
這種“錯怪受害者、放過施害者”的邏輯,才是胖胖覺得可怕且與自身體感格格不入的地方。
歸根結底在胖胖看來,不是這些寶媽“作”,也不是她們有問題,而是一些人習慣性地站在強者或施害者一邊,把所有責任都推到無助的人身上。
而這種現象,正是當下互聯網文化的病態縮影。
咱們先從行業現狀捋一捋。
胖胖之前在早教行業待過一段時間,對月子中心這樣的上下游行業也算是有點了解。
這行表面上看是高端市場,坐個月子動輒上萬到十幾二十萬的服務費,感覺賺得是金缽滿盆。
但實際上,內卷得很。
你看現在,大街小巷的月子中心一家接一家開,甚至有的為了追求“清新自然”這個賣點,直接跑到山里租下一大片地。
可這些噱頭是要燒錢的:
昂貴的租金、奢華的裝修、貼身的服務,再加上宣傳推廣——成本一個比一個高。
尤其是廣告費,胖胖之前工作的時候就聽說過有些月子中心在某些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一個月光廣告投放就燒掉二十來萬。
問題是,這么高的投入能撐得住嗎?
加上當下的大環境,結婚率、生育率年年創新低。
胖胖都發現街上見到孕婦的次數少了很多。
需求在萎縮,供給卻猛增,月子中心的紅海競爭早晚會變成倒閉潮。
更重要的是,這些需要“預付款”的行業風險巨大,不只是月子中心,健身房、早教托育、教培行業,甚至有些理發店,哪個不是靠預付款維持現金流?
胖胖做過幾年這類行業,也見過這些套路:
搞“階梯價”,充得越多單價越低,大家一沖動就刷大額卡,想著便宜一點,可一旦跑路,未消費未消耗的服務全變成了一張張廢單。
胖胖在這一行待的比較久,那還知道一些無良企業早有準備。
跑路前法人就已經變更,風險丟給所謂的“職業背債人”,那些走投無路的人成了空殼公司的替罪羊。
更狠的是,有些企業直接讓員工“股權激勵”上車,等到事發,員工才發現自己成了被追債的法人。
這種套路不是道聽途說,在胖胖身邊就發生過好幾起。
扯了一大堆閑話,胖胖其實還是提醒大家該留個心眼,別讓這些套路再波及到自己。
說回正題,胖胖還是想扯一扯一些網民的劣根性。
你說這事,誰才是真正的“活該”?
這評論區里,不少人嘲諷寶媽“活該”“作”,還有人說:“家里有婆婆伺候月子,為啥還花幾萬塊去月子中心?”
消費者花錢買服務被坑,難道真是消費者“活該”?
其實這問題的根源很簡單,明明是企業跑路、行業系統性漏洞和監管有一定的問題,為什么反倒成了寶媽們的錯?
花自己的錢追求服務,怎么就成了罪過?
胖胖忍不住想問:
你們這些人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有些寶媽寧愿花幾萬塊去月子中心?
是因為她們不想麻煩老人,不想讓家里的老人累壞?
還是她們有經濟條件,愿意花錢追求專業服務?
這些理由都無可厚非。
憑什么現在花錢買服務就成了錯?
憑什么被無良企業坑害反倒“活該”?
就胖胖觀察到一個現象,其實很不理解:
有些人一看到別人追求高品質生活,被坑了,就生出一種“他們活該被坑”的念頭。
這背后藏著什么?
是不是一種長久被壓抑導致的仇富心態,還是生活不如意時情緒的轉移?
而這種現象不僅僅在這次月子中心事件中出現。
它幾乎成了網絡輿論的慣用說法:
只要有人受害,網友就先從人品、動機、消費習慣里挑毛病,好像只要把受害者批倒批臭,自己心里就能舒坦幾分。
胖胖承認,可能這里面有可能有些人確實道德有瑕疵,但被騙、受害和人品不好有因果關系嗎?
即使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活該被騙嗎?
這種邏輯本身就荒謬。
不得不說,現在這“活該”這兩個字,太多時候成了某些人情緒發泄的工具。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隨意的“活該論調”反而在轉移焦點?
真正該被譴責的,是那些制造問題的企業,而不是被問題傷害的人。
月子中心跑路事件,這事明顯就是社會多方面矛盾的縮影。
一方面,行業的極端內卷加上生育率的持續走低,直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另一方面,預付款以及種種規則的不完善,給企業跑路大開方便之門,而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卻明顯滯后。
所以那些在網上攻擊這些寶媽的網友,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而是把受害者當成情緒發泄的出口。
其實,胖胖也理解,這種現象很常見。
比如,當我們試圖還原一個事件的真相時,總有人跳出來,用所謂的人品論給受害者定性——“她活該被騙,她本來就不是什么好東西”。
可是,這種邏輯真的站得住腳嗎?有邏輯嗎?
就算某個人品有瑕疵,難道她就該被欺騙、被傷害嗎?
胖胖常常就會覺得,這種“活該”,不僅荒謬,還暴露了很多人缺少邏輯的思想扭曲。
這種論調其實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借口,把本該追責的焦點從制造問題的人轉移到受害者身上。
于是,問題的根源被掩蓋,真正應被追究的人反而逍遙法外。
說到底,面對受害者,我們更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莫名其妙的指責。
動不動就說別人“活該”的人,很可能下一秒就會輪到自己被“活該”。
該被譴責的,從來都是那些制造問題、利用規則漏洞、以及那一波不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那些被問題傷害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