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很多人調侃根本不敢照鏡子,因為害怕一低頭就看到自己頭頂的“東非大裂谷”。
發縫變寬到底是怎么回事?會越來越禿嗎?
大部分人的脫發都是雄激素脫發,簡稱「雄脫」。
男性的雄脫主要是頭頂稀薄、發際線高;女性的雄脫常見的是發縫大、有山羊角。
注意看有沒有伴隨其他更客觀的、也提示脫發的指標,比如每天脫發的數量異常、發際線明顯上移、頭發明顯變細/變軟、短的毫毛越來越多。
很多人擔心發縫變寬是自己身體出問題了,其實,多數情況下,年齡變大才是發縫變寬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皮膚科專家丘保潤表示,頭發是從毛囊長出來的,毛囊和身體其他的組織器官都一樣,會有老化的表現。
毛囊老化的表現,就是頭發長勢不如青壯年。這有多個體現,一個是頭發的量會有所下降,頭發變得稀疏;另一個是頭發的質量也下降,比如韌性不如以前,結構不夠緊密,還有就是黑色素會減少,白頭發開始多起來。
中醫治療脫發歷史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到腎氣虛衰可以引起毛發脫落,偏嗜甘味也會引起毛發脫落。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從整體論治脫發,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根據氣、血、津液和五臟的病理變化特點,有研究將脫發分為氣虛、血虛、血熱、血瘀、水氣、濕熱、肺熱、心虛、脾虛、肝郁、腎虛等證型。其中,血虛脫發是臨床常見的脫發病證之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虛則氣亦虛,氣虛則血更虛,所以血虛脫發往往兼挾有氣虛證候。如果人體已經處于血虛狀態,再因汗出當風,或因精神刺激而氣機郁結,又可形成血虛風燥的病理狀態,最終導致毛發失養而脫落。
中醫如何治療脫發?
根據患者的舌苔脈象,單純性血虛脫發要補血生發,常選用四物湯;氣血兩虛型脫發要氣血雙補,常選用八珍湯或人參養榮湯;血虛風燥型脫發要養血祛風,常選用神應養真丹。由于人是一個復雜的整體,不同證型又相互間雜,如挾有濕熱、血熱、陰虛等證象,治療分別佐以祛濕、涼血、滋陰等法,這需要由專科醫生來辨證施治。
李某,男,40歲,2023年7月21日初診。
主訴:患者斑禿半年余,曾西醫、中藥治療效果不佳,斑禿影響形象,造成患者自卑、焦慮情緒,遂來尋求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斑禿(腎虛肝郁,精血不足)。
治法:補益肝腎,疏肝解郁,補血活血,搜風通絡。
方藥:予四物湯加減
熟地黃30g,當歸20g,白芍30g,何首烏15g,甘草5g,丹參20g,山萸肉20g,佛手10g,僵蠶10g,桑椹20g。
二診:服藥后頭頂部有少量絨毛長出,但生發效果尚不明顯。處方:效不更方,按此法繼續治療,30劑,煎服法同前。
后經過三個月的治療,患者脫發部位基本恢復正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