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治療
有時需要學會“做減法”
面對癌癥時,我們總是試圖把所有能用的方法、能用的藥物都用上去,這源自我們一個自以為是的設想:
“治療方法和藥物,用的越新越多,那么治療效果也越好!”
但治癌不是“修車”,所有方法的選擇與使用,都需要講究適度,手術、化療、放療都一樣。要知道,任何治療都是有不良反應的,往往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中斷治療,有的時候還會出現生命危險。
濫用藥物,適得其反
2004~2005年前后,赫賽汀剛進入國內,內地很少有人用,但深圳已用得比較多了。當時,我們就很留意觀察此類藥物,結果發現效果并不如預期,而且似乎存在濫用傾向。
沒效應
且加大治療難度
我們曾對2696例乳腺癌患者資料的進行整理,發現原本Ⅰ、Ⅱ期,后來病情進展的有437例,其中34例來自深圳。而這34例之中,有11例用完了赫賽汀整療程。
她們都屬于非必要人群,只是為了更加保險,選擇運用。
雖然11例不足以說明問題,但原本壓根無須使用,用了沒見應有的效果,卻使得后續癌癥治療的難度加大,令人感慨。
當時,就有兩位患者哭哭啼啼地述說,即使變賣家產用了藥,2~3年內仍出現轉移,病沒控制好,還背上新的負擔(昂貴的赫賽汀用完需要20多萬)!這,怎能讓人不感到痛心疾首?
沒有化療,也戰勝癌
另一位深圳肺腺癌患者,2009年初手術后,發現對側肺有小結節,考慮為轉移灶,因個人身體一般,所以沒有化療。專程來我處求助中醫藥,3年多里一直很好。
2012年底,因出現胸骨疼痛,且日漸加劇,一查,胸骨轉移,不過,原肺內病灶卻變化不大。北京、上海、廣州,不同城市間來回奔波,西醫都建議化療加放療,因化療過敏,一做即昏厥,她沒法做,只能放療。
副作用加肝損
回廣州放療,接診醫師強烈建議她加用靶向藥,根據原來病理與基因檢測結果,建議最新的克唑替尼(靶向藥),每月約5萬多人民幣。患者不樂意,其先生電話咨詢筆者。
考慮患者肺內轉移灶變化不大,放療中胸骨疼痛有所緩解,主張觀察觀察再說。最后,患者因不放心,還是用了克唑替尼。僅半個月,患者 出現惡心、腹瀉、臉部浮腫、視物昏花 ,實在受不了;再一查,嚴重肝損,白細胞跌進2000多,嚇壞了。
中醫藥控癌
又匆匆趕來上海,尋求對策。
筆者建議停用克唑替尼,仍以中醫藥為主,配合雙磷酸鹽等,直至今日,一切都尚可,胸骨疼痛消失,肺內病灶稍大一點,但無任何不適,仍舊能堅持半天工作。患者對自己的康復很有信心!
其實,癌癥治療并不是說用的措施越多越好。用的方法越多,有時恰恰證明了你對這些方法都沒有把握,或者缺乏明顯的療效,所以,治療方法的選擇適合才對。
切勿濫用
多種治療手段
就像吃藥,一種藥能解決問題,就無需吃多種藥,只有在沒把握時,才會病急亂投醫。因此,面對癌癥,拼命地進行創傷性治療,或濫用高科技手段,并不可取,我們應學會“做減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